• 韩子丰

    1979年生于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00年就读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油画班,毕业后进修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现居江西景德镇。现任职于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景德镇青年画院副院长。 作品《远方》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倦》分别荣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奖赛银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江西工艺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韩子丰: 一直走一直画

当人们争相追看励志剧《北京青年》,为剧中人物何东那种甘愿放弃安逸生活追求梦想的行为心生向往之时,韩子丰已经在追梦的路上行走了很多年。

为了画画,他差点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为了画画,他孤身一人来到景德镇成为异乡客;为了画好画,他更愿意以个人符号的方式来解读和丰富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因为画画,他开始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认可。

已经是一名职业画家的韩子丰,其经历绝对不是一个励志故事,但是却让成功成为可能。

第一次见到韩子丰,是在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当时正好市文联组织建党九十周年陶瓷作品征集活动,韩子丰作为该院推选出的最具实力艺术家之一,创作了一幅釉上瓷板画《心系于民》,这幅作品采用了写实的手法,表现军队官兵为雪灾中受困于半路上的灾民铲雪的故事。

与大多数以历史题材为主题的建党九十周年陶瓷作品不同,《心系于民》是以现代题材作为切入点,反映了和平年代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韩子丰当时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接到任务后,花了十多天才将作品完成,可谓花了不少心思。

第二次见韩子丰是在“陶醉浔阳”陶瓷精品展上,作为受邀艺术家进行现场创作的他,总处于沉思之中,其创作手法也颇具个人风格——先将调好的颜料泼墨一样泼在瓷板上方,再将瓷板竖立起来,任颜料任意流动,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再进入下一步的创作。只见他,每画几笔,就要站起来,然后走到远处凝视一番,认真地思考一下,再回到位置上再画,如此反复多遍,一幅看似简单的作品,也要花费他一个上午的时间。

当时,有一位观众一直在他身后入神地观察着,连午饭时间都忘记了。

这两次的印象里,韩子丰都是一个个性沉稳,言语不多的人,看起来还有些忧郁气质。

第三次见韩子丰,是在他位于建国瓷厂创意园区的工作室里,他正在与一位慕名而来的艺术家交谈着。与前两次的印象有些颠覆的是,他表现出非常健谈、非常亲和的一面,时不时还会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通过交谈,我们对韩子丰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除了画画,韩子丰最喜欢的业余爱好就是看书。他的阅读面很广,这源于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韩子丰出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一个只有八九户人家的小村庄,那里人烟稀少,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是宋辽时期的一个重要军事关口,至今还保留着古锋火台,居民在重建房屋的时候还能时不时挖到一些弓箭和崭新的盔甲。

这个偏僻的小村庄,离最近的集市有三四十公里的路程,没有公路直达,居民出行只能靠步行或者是拖拉机,相对来说有些闭塞。村里有座小学,三个老师负责1至5年级的教学工作。

因为很少与外界接触,小时候的韩子丰对课本上中国人多地少的描述是存在质疑的,直到父亲用拖拉机从姑父那里拉回来二车多的书之后,他的质疑才有了改变。

“姑父很喜欢读书,所以家里藏了很多书。那一年姑姑家中变故,书没地方放了,所以让父亲用拖拉机拉到我家里存放。”在书的海洋里,韩子丰找到了另一个未知的世界。

因为看书,韩子丰没少耽误学习,上课的时候,总是老师在上面讲,他在底下偷偷看小说。也因此,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并不突出,“大概保持在前十名左右吧”。曾经有一段时间,他非常热衷于写小说,“稿纸堆在地上有半米多高,不过很遗憾的是,很多时候都被同寝室的同学拿去当厕纸用掉了。”

回忆那段时间,韩子丰的印象既清晰又模糊。他永远都记得家乡冬天里灰红色的大地、淡蓝色的天,但是他想不起来自己是怎么考上初中和高中,甚至不记得写了半米高稿纸的小说里到底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

直到高中,学校来了一位在北京画油画的美术老师,他的人生轨迹才发生了质的变化。

“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韩子丰的美术老师不仅会画画,还会唱歌和跳舞,会教学生怎么谈恋爱和追求女孩子,非常的时髦和前卫,给学校带去了一些新气象,也让韩子丰对沉闷的校园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在美术老师的引导下,韩子丰开始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段时间,韩子丰将生活费都花费在请模特上,他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子,专心于绘画。慢慢地,他的出租屋成了老师和学生交流绘画艺术的好去处,也成了一个喝酒的好去处。

高中毕业时,韩子丰报考了内蒙古大学油画专业。那时他很向往沿海大都市,考试结束后,他便一个人动身了。

“我准备坐车到广东去,但是地理知识很差,心想着内蒙古离北京不远,先到了北京再说。”于是,韩子丰怀揣着梦想,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到了北京,他又琢磨着广东是往南边去,正好这时看到去南昌的火车,他就抱着走到哪算到哪的想法,上了车。

南昌到了,韩子丰又在旅馆里看到了介绍景德镇的画册,他心想这个地方能画画,应该不错,于是来到了这次旅行的终点——景德镇。

“当我看到景德镇的街头巷尾到处贴着招画工的景象后,我觉得这里对画画的人来说肯定挺好。”带着这个简单的想法,韩子丰用身上带的钱在中渡口的樟树弄租了一间房,并交了半年的房租,然后开始找画画的工作。

最开始并非韩子丰想象的那般顺利。当时景德镇正是仿古瓷走俏的时候,韩子丰的油画技法与以图案为主的陶瓷工艺技法完全没有交集,要想画好仿古瓷,必须先画好线条,画不好就没人会请你。

为了能够留在景德镇画画,韩子丰最初的几个月时间都花在了画线条上,没有收入还要维持生计,终于让他陷入无以为继的境地。

而恰恰是这个时候,内蒙古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下来了,没有人知道韩子丰在哪里,直到一个学期过后,家人才从韩子丰的同学处知道了这件事,再通知他去上大学。

此时的韩子丰刚刚在景德镇过了一个穷困潦倒的新年,身无分文的他,在朋友的接济下,靠着80元钱和两瓶红酒,迎接着新世纪的到来。

不过,让韩子丰没想到的是,过完年转机却悄然而至。2000年3月,韩子丰的线条已经练得不错了,他开始帮一位作坊老板画《红楼梦》和《西厢记》,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竟然挣了2000多元。在此过程中,其他作坊老板看到他的作品,也纷纷找到他,想挖他到自己的作坊去画画。

但是,刚刚找到点感觉的他,不得不选择放弃,回到内蒙古大学去继续自己的学业。

2004年,已经大学毕业的韩子丰再次踏上了到景德镇的征程。因为他在这里找到了自身价值的存在,也只有在这里,能够让他既满足了对绘画的追求,又不必为了生计四处奔波。

当时,韩子丰怀揣着办绘画补习班挣来的几万元钱,准备开一间做雕塑的个人工作室。“我对雕塑瓷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有一次我在北京博物馆里看到一尊汉代的石雕观音,人物面部表情刻画的非常模糊而含蓄,但是却有一种无法言喻的高贵美,让我非常震憾,也让我对生命有了一个深度的认知。”

在韩子丰看来,艺术创作就是对美的无限追求,个人生活的经历、对生活的态度决定对美的理解。

这也是他一直追求的艺术高地,是他坚持绘画梦想的源泉和动力。

但是,当时对陶瓷材料的陌生,并没有让韩子丰的这间雕塑工作室运作起来,不过这段经历却让他对陶瓷艺术的理解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在人们的印象中陶瓷就是工艺美术,陶瓷的创作者历来就有重工艺轻内涵的传统,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景德镇的传承方式是师傅教徒弟老师教学生,这种“近亲繁殖”的传承方式也禁锢了陶瓷作者的思维空间。

韩子丰认为作为艺术品的陶瓷与国画和油画并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所不同的只是载体,而陶瓷与宣纸和画布相比更容易保存,真正的陶瓷艺术品本应与国画、油画有同等的市场价值。

艺术家们在创作陶瓷作品时应该把它当做是一次艺术的活动,而非仅仅是制作,作为一个陶瓷艺术家要有自己的艺术主张和艺术理论。只有这样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独立的陶瓷艺术品。

也正是带着这种认知,韩子丰在进行陶瓷艺术创作时,更注重作品内涵的表达和传递的信息,他会把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的关爱和感悟融入其中,让观者得到不同的体会和感悟。

2009年,韩子丰有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作品主要是以唯美的风格为主,大部分作品画面轻灵飘逸,色调明快轻松,视觉效果与陶瓷洁白清雅的造型相得益彰,令人不自觉地感受到一股文人画气息扑面而来。

对于艺术,韩子丰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没有任何一个老师能教给你艺术,老师只能教给你绘画的技巧,予你思想的启迪,艺术只能靠自己去感悟和领会,而这需要一定的天赋和对生命的不断重新理解。

对他来说,能够画画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近几年来景德镇从事陶瓷创作的外地优秀艺术家越来越多,韩子丰是为数不多的能坚守下来的其中之一,他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和训练,有很扎实的绘画功底,对艺术的追求又非常执着,三十刚出头的他得到业内前辈们的高度评价和关注,其作品也被人们广为认同。

韩子丰没有大师头衔,对职称的评选也不是很热衷,也没有过多的宣传和炒作,他的作品能被人们所喜爱,只能说明是作品本身的魅力。

他说,美就是美,如果真是美的作品,那它就无需过多的诉说,也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人们还是会觉得它是美的。

最近,一位外地的收藏家想让韩子丰帮他创作一幅作品,他在景德镇等了一个星期,作品还没有创作完成。收藏家最后有事不得不先行离开,只能委托自己的朋友帮忙盯着。

这几天,这位收藏家的朋友每次碰到韩子丰都会忍不住叮咛一番:“你画好的作品在擦掉之前跟我说一声,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了,我的朋友可等不及了。”

由此可以看出,韩子丰是一个很严谨的艺术家,他在创作时数易其稿,反复比较,有时一件快要完成并且看来还是不错的作品第二天就被他擦掉了。在他的工作室里,也堆放了不少他没有完成的作品,有些甚至是一年前创作的。

对此,韩子丰认为,不断的否定自我才能推动自己不断前进。他的这种反复只是想更好地表达或寻找一种单纯的美。

为了丰富作品的内涵,韩子丰近年来也加入到西藏写生的队伍,不过他认为,外出写生可能更多的是想唤起我们也许已经遗忘的那些过往,而并非是进行一次简单的记录,真正好的绘画艺术应是对当下和过往的一种思考和审视。

总得来说,韩子丰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很知足,因为他依然保持着高中时期的那种单纯,每天除了画画,就是跟朋友喝上一杯,尽管他坦言并不喜欢喝酒,但这种单纯的生活,是他喜欢的生活状态。他说:“我会一直走一直画,直到画不动了,画不了了为止,仅仅如此,一个简单的追求。”

与韩子丰交谈,可以读出他眼中的友善、聪慧、坦荡和真诚。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年代,他依然能够保留这份真诚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相信这份真诚的心会像一股无形的力量,引领着他追寻心目中的艺术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