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树滋
年画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尤其是满足了广大农村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年画是根植于人民大众之中,是我们土生土长的艺术瑰宝。
年画其本身的产生和发展,已走过了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风格随时代而不断变化,在土生土长的艺术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吱声独有的特点并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鲜明特色。
大家知道,中国画在东方绘画中是最富有特式,有代表性的艺术。而年画是中国画的“土特产”,二者均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年画至今喜爱者甚多,影响面大,题材广泛,是根植最深的造型艺术。没有哪一种画可以出版发行几十万、几百万张,因此年画并不是短命的艺术。历史上,宋人的《百子戏春图》,宋徽宗的《瑞鹤图》,张择瑞的《龙舟夺标图》,苏汉臣的《货郎图》都可看作是年画,这些都是不朽之作。近现代画家周昌谷的《二只羔羊》,古元的《毛主席和农民谈话》,姜艳的《考考妈妈》,李琦的《主席走遍全国》,蒋兆和的《给爷爷读报》,刘文西的《同欢共乐》,这些作品都是出于名家之手,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石鲁、亚明、程十发、陈之佛等国画家也创作了不少有分量有影响的年画作品。
在中国绘画史的长廊中,人物画最早,长沙出土的楚墓中的帛画《龙凤人物图》证明了这点。山水画到南北朝开始成为独立画科,从表现技法上由工笔重彩并带有很浓的装饰性色彩转向水墨画,画风也随之由写实转到写意。民间年画的服务对象(即欣赏者)与作者的审美观决定了年画的特色,发展至今,年画的个性和特点更加明显。
一、年画内容题材是喜庆的
1951年文化部出版总署关于加强年画工作指示中指出:凡是有关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希望与追求,对于美好风物的欣赏与爱好,以及为人民所熟悉的优秀历史故事,民间戏曲的故事画都可以适当地加以保留……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大家努力改变了农村长期封建迷信色彩旧年画充斥市场的局面。山东潍坊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四川绵竹年画,河北武强年画推陈出新,继承和发展。年画立意非常注重象征、寓意、谐音、等手法,如常见的松鹤延年,喜上眉梢,连年有余,花好月圆,而霸王别姬、黛玉葬花、打渔杀家等内容往往不受欢迎。这因为常有把年画中的内容和自己的前途及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具有盼望幸福忌讳倒霉和噩运的心理。
一幅受群众喜欢的年画可以是中国画,但一幅好的中国画不一定可以作为年画。一次一个农民朋友看到一张印刷的苏轼《古木竹石图》,从绘画角度看,作品笔墨不多,表现极有生趣。有评古木拙而劲,疏竹老而活,用笔草草,不求形似。但是这位农民朋友对这些毫无兴趣,弯弯的古树在农村只能做烧饭之用,那石头圆不圆,方不方,砌墙也不好用,从他的审美角度来讲根本说不通。中国画中的山水画重意境,也可以有多重风格寓意,如山水画《古木竹石图》《松劫》,人物《国殇》《山鬼》,也有花鸟画中借大片白花或乌鸦等所谓不吉利之物来表现一种"神"情"神意"。
二、年画的构图应该丰满
构图和内容题材的选择是密切相关的,内容是喜庆的,构图丰满并在均衡中求变化才能从形式上有热闹感。如获得第四届全国年画展一等奖的《鸿福满堂》中,人物四代同堂,共十一人,画面中充满了四季花卉,和各种水果,背景是一个大红福字和虚虚实实的梅花,整个画面是一个热热闹闹的鸿福满堂场面,这点就和中国画有些不同了,中国画中很注重以少胜多、一百当黑,以虚代实。年画画面一般不宜空白太多,内容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中国画中的空白不等于无物,而成为“意象”的空间,是一种“藏境”的手法。古人云:“境愈藏境愈大,,而意愈深。”宋代马远的《寒讲独钓》是通过半露的船和钓翁的动态表现出烟波浩荡的江水,这是一种以虚代实的藏法。齐白石的虾,背景是一片空白,但通过半透明的头、身和脚的动势,触须的动向等给人感觉和在水中一样。李琦的《主席走遍全国》,背景也是空白,画面是通过主席飘动的头发和手中的草帽给人以广阔的联想,以有限来表达无限。
三、年画色彩鲜明热烈
在年画用色的问题上,油画和中国画作者常感头疼,也是人们对年画称为“俗”的理由。其实我们得从年画的欣赏对象习惯和条件谈起,年画的广阔天地在农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农村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较多地方的住房还是低矮的土墙草房,采光条件较差。这就要求年画色彩要鲜明,明亮这样才有一种节日的气氛,如果以某种“灰调子”或淡淡的朦胧感,或墨色过重的深层画面表现,可想而知,在光线弱的低矮房间中效果如何了。加之年画一挂一年,时间之长,淡雅的画面更不适合了。另一方面农村与城市的欣赏习惯也不一。农村拍像照最好不要过多强调反光和强烈的明暗,正面平光容易被接受,否则年纪大的人认为拍的是“阴阳脸”似包公一样。中的花青,对比十分强烈,又由于以墨线为基础,深浅画面在对比中调和,产生美感。六法中的“随类赋彩”讲的是表现对象固有色彩,但也不是纯客观的自然主义的描绘,而是为了画面艺术效果和主题思想进行变色。如《红岩村》中的红岩,齐白石《墨牡丹》,并非实际对象的颜色完全还原。年画与中国画用色等的相异是民族习惯、历史条件,欣赏者文化水平、心理要求和年龄不同决定的。
四、形象要健康
年画通过艺术形象反映人民的鲜明爱憎,不但景要美,人画的也要美还要达到外表与心灵美结合的画面效果。《女排夺魁》是全国第三届年画展的一等奖作品,画面以国旗,女排姑娘,奖杯及鲜花组成,画面中是一个年轻,美丽、稳健大方的女排姑娘形象,那欢快明亮的眼睛,松散的波浪形秀发,庄重的国旗和醒目的球衣,欢笑的表情流露出为国争光的豪情。这样的作品很快架起与观众感情的桥梁,唤起了观众的共鸣。老画家李慕白先生在对塑造年画的人物形象上是做了长期探索的,这幅作品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年画中的儿童画题材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形象必须天真、可爱、活泼、逗人爱,南京话就是“讨喜”。农民的新房中常常爱贴一些胖娃娃的电影明星照,据说女同志平时经常看,朝暮与这些形象相处,期盼以后生的孩子也会漂漂亮亮。这说明了人们对美的向往。年画中除了任务形象要健康外,像山水花鸟画中枯木、瘦石、病梅、残荷、败竹、怪鸟这些消极的元素最好不要出现,因为农民不喜欢。年画中的月亮也不喜欢有却,俗话说“花好月圆”,所以月亮要画得圆圆的。中国画中的人物更强调神韵,喜怒哀乐各种神态表现得更为宽泛。如唐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根据十三个帝王的才艺,品质、作为不同个性。清任伯年忧国忧民,同情人民疾苦的《送碳》《城下乞食》以及黄慎作品中的纤夫、乞丐渔民等下层劳动者形象;元龚开所画墨鬼、钟馗等怪延形象和瘦骨嶙峋的马借以寄托自己对社会的不满。
以上就是年画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因二者均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很多方面有其共同点。年画发展到今天,当下从广义上讲不只是木版年画、擦笔年画、也可以是油画、中国画摄影、剪纸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提别是改革开放后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年画与中国画两朵奇葩在艺术的百花园中必将会越开越鲜艳夺目。
1998年江苏省年画研究会员交流稿(安徽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