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出生于福建泉州,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国家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华侨委员会正司长级干部,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六届理事,中国书协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中韩书法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副院长、《名人名家书画报》总编辑等。
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金、银等多项奖。参加全国第五、六、七届书法展,全国第三、五、六、七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等。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邓小平故居、中国美术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国家奥运体育场(鸟巢)收藏;选入中华翰园、武夷山、黄河、圣泉、汉中、庐山、西柏坡碑林中刻石。2003年在北京荣宝斋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览。
著有《中国书法史话》,出版有《朱守道书法作品集》、《朱守道书法艺术》等。2008年9月,其书法作品搭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经历68个小时的太空飞行后返回,作品为国家收藏。1997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德艺双馨”书法家,1999年中国文联授予“99中国百杰书法家”称号,2007、2009、2010年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先进个人”称号。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英才》等主流媒体和专业报刊介绍其书法艺术。
刘艺(中国书协原副主席、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
守道之书以楷行草体为主,经多年探索,已形成个人面貌。其一是,结字方正、造型别致。将楷书之平正与草书之欹侧恰当融和,一望可知是守道之手笔。其二是,点画厚重、墨色饱满。尤其对联作品更是字字漆黑、端庄凝重,似乎千钧之力亦难撼动。
胡抗美(中国书协副主席)
朱守道书法作品中的点画、结体、章法无不出自于传统,尤其可贵的是,他对传统有全面的把握,还有神与古会的运用。他的书法注重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将并不为常人关注的汉代简书、唐人写经、敦煌墓志、魏晋残纸等民间书法作为研究方向,熔铸百家,汲取其精华,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真正的个性,应该都是“大象无形”的,不应当以像谁为标准。“大象”往往被习俗所看不懂,但只有“大象”才是艺术的。朱守道先生的书法语言、书法形式、书法风格完全可以说明这一点。
李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观察》主编)
我认为守道兄所守之道,是中国文化传统之大道。从政而善书,是中国书法的优良传统。守道兄的书法探索之路,有着一以贯之的特点。早期的楷书已显厚重雄强之气,后来虽有变化,然厚重雄强之气依然贯通。观其近作,用笔更为凝练,结体稳重有变,章法更显气韵。我觉得守道兄真正领悟了“锥画沙,折钗股”的用笔要领,他用笔表面上不复杂,但内涵丰富,走笔沉着痛快,可谓笔简而意深。那凝练的笔道既爽快又有力度,很耐人寻味。尤其是那或楷或行的楹联,最显个人面目。
张本平(中原书画院院长)
朱守道先生善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更善于从中建立自己的书写品位和书写性格。他的行书渗透着一股端庄之美和荡气回肠之魂,书风很正、很大气,一看就是经过了多年传统文化的修炼得来的,而仔细去看,在沉雄博大的书法质感中却透出着温润、儒雅、灵动、生机盎然的光泽,具有一种流动的韵律美。朱守道的书法是那种让人一眼难忘的,在结字构成方面,他给了从事书法者许多启迪;在对书法精神的传承延续上,他给了后辈书法者许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