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伟
当代社会,市场经济烽烟群起,文化艺术界也开始追名逐利、急功近利,俨然间已经成为风气。不经意间,人们慢慢开始习惯了利用与被利用、标榜与被标榜、攻击 与被攻击的做事与做学问的方式,甚至开始沉浸其中,继而乐在其中。说到这里,你大可不必为这些现象痛心疾首,因为这个社会已经没有多少人有耐心来听你说这 些观点了;也许你写很多很多文章,然后在网站、报纸、杂志疯狂的发表,但是也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且不说你的文章会马上埋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即使有人关注 了,到头来也不过是成为某些为政客服务的文化人扳倒另一部分文化人的工具,而你自己最后剩下的可能就是哗众取宠、欺世盗名。
在这种流行成为风尚、媚俗成为主流、逐利作为目标的时候,要守住做人做事的原则很难,拥有性格而又守住自己的性格更难,更谈不上守住传统文化的底线了。
然而,上苍总是眷顾人间,总会出现“出淤泥而不染”的智者。因为是智者,所以他们要经历那段炼狱的过程,而在这段炼狱的过程中,他们可能是孤独的特立独行 者,他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阻挠,他们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非议、猜忌甚至诬陷。但是,终究有一天,他们会受到人们公正的评价,其影响也会因之扩大。
梅墨生,一个坚守传统文化底线的特立独行者,但他又是这些特立独行者中的幸运儿,虽然历经曲折,但是路却走开了,无论是在美术批评、绘画、书法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并被世人所赞许。
梅墨生,大家都称他为“梅老师”“老梅”,乍一听上去,这个人应该是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其实不然,现在他也仅仅是刚过不惑之年。让人觉得他应该是位不凡 之人的第一印象是:大大的宽边眼镜、一头花白而又直直耸立的头发、类似于鲁迅的两撇胡子,然后就是他举手投足间显露的谦谦君子温文尔雅的文人态度,而一旦 谈起艺术的概念、传统文化的精华,又便是激情澎湃、神采飞扬、手舞足蹈,当然也会有很多的感慨,感慨艺坛混乱人心浮动、感慨为人处世之艰难、感慨人文大千 世界之变幻无常……
我最早认识梅老师大概是在97年、98年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学校读书,我很喜欢美术史,但是,那时候的美术史丛书根本就没有当代或者近现代美术的书, 甚至民国美术也没有,所有的美术史类的书大都到吴昌硕及海派、岭南画派,其他的人或事便不再有涉猎。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了一本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开 始说起的《近现代书画家批评》的书,有薛永年的序,作者就是梅墨生。我心中一喜,于是从这本书开始我便开始了解了近现代及当代的书画大家,也逐渐了解了这 个我当时并不熟悉的美术圈,慢慢的我开始追寻着书中的一些审美观点来看一些画、一些画家,甚至写作中的文风。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便经常开始琢磨梅墨生是个怎 样的人?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书画名家》摄制组,从那个时候开始真正认识梅老师,看他画画,看他写字,然后我知道了:哦,原来梅老师画山水、画 花卉是如此的好,虽然有些拙意,但是味道很足,后来从跟梅老师的谈话中知道,他是先从书法、画画开始的,写文章是后来的事。当时,并没有觉得他在绘画界、 评论界的地位如何,只是在以后的各种艺术圈场合,经常听到他的别具一格的报告,及至后来,大概是2000年7月吧,我有幸陪同去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学 的文物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到南京,拜会著名理论家陈传席先生,谈起北京的艺术界的人和事,陈先生激动的说,“北京艺术界的我佩服两个人,一个是贾浩义(老 贾),他从事的是真正的艺术,废画三千才有好画一张;另一个人是梅墨生,他懂传统,入之传统又出之传统,有传承有新意。”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逐步了解梅老 师是在书画艺术界的地位。
我记忆很深刻的一件事是,曾经与梅老师一起做过一件没有做成的事情,就是要创办号称追寻司马迁《史记》的风格的“口述”杂志《尚文雅舍》,从那个时候开 始,我才从梅老师那里知道:怎样来办报纸、怎样来做杂志、怎样来做选题……那时,从梅老师激情的眼光中,我知道他多么想做成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甚至为了 做成一件事情要舍弃很多。但是,商人是精明的,商人善于所作的就是划圈,把利益圈到圈里,文化商人更是会运用手段,而文人的执著、单纯往往会钻进商人设计 好的圈子,前前后后近大半年的时间里,我们都成了商人的棋子。那个时候的自己,仅仅是一个学生,根本无法左右自己,更无从把握自己与人的交往,但梅老师这 种文人的执着却深深的感动了我。
再到后来,我们举办古书画鉴定培训班,邀请梅师授课,梅师欣然应允,讲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等人作品的鉴定,从用笔用墨到风格演变,深入浅出,让所有学员心服口服,展现了他出之传统又入之传统的大家风范。
随着交往的深入,对梅老师的了解逐渐深入,也了解了他更多的艰难。当年,他孤身一人来到北京,曾一度主办中国艺术报副刊,由于原来答应的条件后来无法落 实,加上其他种种原因,无奈中离开艺术报。再到后来,经中央美院一些老先生发现并推荐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教书,虽然名声日隆,他的每一节课都受到学生欢迎, 但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说他没有学历怎么能教书?现在看来这都是笑话了……但在那个时候,不可想象,他应该承受着多大的压力?!最后离开中央美院,后又调 入中国画研究院,至此,梅师才算是走上了一条真正从事艺术工作的艺术之路,也就在他调入中国画研究院这几年的时间里,头发更白了许多……
在当代艺术圈中作坚守传统文化的特立独行者,不是说顶住了社会上的人情世故的骚扰就可以完成自己的实践,最重要的是怎样在这种流行文化成为时尚的氛围里耐 住寂寞,并不断探索。梅老师做到了,他不但耐住了寂寞,而且走出了自己的创作之路,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而且成为了当今“最有投资潜力的书画家”之一。
梅老师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在流行成为时尚的时候放弃传统,相反他正是在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让传统具有时代性和现代感,更重要 的是他对传统的内容和图式进行了高度的提炼,不但融汇了道家、佛家文化精粹,而且对西方美学、哲学进行了吸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和特色。所以在他的创 作思维上,他始终洞开着思古开今的通道。当很多人的创作走向追求现代感和视觉张力的时候,他却坚定地把视角转向了远古质朴的自然世界,努力潜入传统文化的 深处,以深厚的文化学养去提升自己的笔墨表现能力,从而建构起自己的审美理念和绘画图式。
综观当今艺术风貌,面对中西艺术强烈碰撞和商业大潮的冲击,身处大工业文明的紧张生活节律之中,现代艺术极力推崇直观、本性、烦躁、张扬、热辣的视觉艺 术,却仅仅满足了很少一部分人的都市情结,更多的人们需要的却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松弛。而梅老师的画,则更钟情于那种自然山水空间的精神往来,他画中所 描绘的大都是深山幽谷、山川大泽、木英虫鱼,每幅画中无不蕴含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浩浩清气。他的作品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蕴蓄着从自然到精神愉悦的可 能,召唤着神秘而清晰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愉悦着每一个观者的心灵。
梅老师的绘画充满了他对传统绘画的认识理念、审美观和哲学上的辨证观。他作品中不但有“南宗”山水清新雅致和“北宗”山水的雄浑苍茫,强调对田园生活的素 朴追求,更融汇了他“庄周梦蝶”等诸多理想境界的精神追求。他着力强化了八大山人、石涛、董其昌等人的高古灵秀特征,运用不同视觉感受的笔墨线条,构筑画 面的形式美感。他画中山水云树的皴擦点染都是传统技法的再现,他源于传统却不囿于传统,他将传统的绘画语言符号进行拆解、提炼和重构,形成自己的语言。所 以他的作品无论从笔墨技巧、造型特征、画面构成等各方面,都在传统的底蕴之外,都体现出不同凡俗的现代特征。
体味梅老师其人其画,正如梅老师之所姓——“梅”,一如“雪后梅花”,其品格之高雅,其画格之高逸,其特立独行之状态,无不如梅花之“清”、 梅花之 “骨”、 梅花之“魂”、 梅花之“精神”。此地梅花,不仅具有花木精神,而且具有洋洋君子之风,不仅具有超凡脱俗的高贵之仪,而且还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 的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