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越晨

    1971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姑苏区政协委员,政协书画室特聘画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绘画专业、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任职于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清新风雅 秀润脱俗

——观吴越晨的园林、牡丹题材创作

园林,是吴越晨最熟悉的创作题材,他生在园林城市苏州,年少时常随父亲去园林游玩、写生,稍长就读工艺美校,那时候的美校就坐落在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内,他毕业后的工作单位又在江南名园环秀山庄内,长期的耳濡目染,沉侵其中,产生了对园林深层次的视觉体会和了悟,在笔端流淌着一种真情。以园林为题材的名家很多,可以吸收,而要以自己的眼光独辟蹊径,找到自己的表达语言,又谈何容易,因此而付出了十二分的艰辛,在长期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眼下的面目,用他自己的话说:“园林景色,是最易画,也是最难画的。说它最易画,是因为园林造景已集中概括了大自然之美,故易画;说它最难画,是因为它所包含的柔美、温文、清雅、细致、潇洒、恬静的韵味和文化气息,要画者去发现,去共鸣,并赋予作品以情趣和神韵就难了。”这成了他多年来探索的目标。

在技法表现上,他运用了“工写”并用的手法,“工笔”的描绘,突出了造园的精致修饰之美,形神兼备,生机入微;以“意笔”的挥洒,突出了清雅深幽的空蒙之美,又以装饰画的技法穿插其间,勾皴染晕,浑然组合使繁杂相与融合,使虚实相互掩映,既增加庭院的景深,又丰富了景物的层次,产生曲径通幽、绰约迷离的情趣和虚实对比的变化;在色彩运用上,冷暖对比能恰到好处,往往在主色调中灵活使用对比色,并使之调和生发出明朗的效果;此外,山水画和花鸟画的结合,也是他作品的一大特色,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有“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所以古人常以山水画的形式来表现,为了表达园林秀、雅、奇、精、巧的特点,他采用山水、花卉相结合的技法,灵活的布置画面,往往佳卉名木、繁花簇簇、层层推进,或楼台亭榭,水池曲桥映掩期间;或奇峰异石,玲珑突兀高低起伏,山水花卉技法点缀自如而不留斧痕,可谓匠心独到处。

吴越晨经常画的另一个题材是牡丹,观吴越晨画的牡丹,总能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除了在艺术处理上与他的园林画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外,在繁中求简,真中求神,淡中求雅方面,他下了很大功夫,看似写生,写真,却赋予作品一种平和而艳丽的气质,给人以诚恳、纯朴、天真的印象。有人赞他的牡丹画:“在用笔用彩上表现出平和的性情,淡处如薄雾依微,隐显不常之奇;湿处有浓翠放滴之润,笔墨情趣非常精彩”。艺术创作之可贵之处,是在强调对象的自然描摹的同时,能融入艺术家的主观精神,使自然美在精神的沟通中升华为艺术之美,五代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及的“思经天地、万类性情、文理合议,品物流笔”,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他能把自己的性情与表现对象的性情相契合,巧妙的运用笔墨与色彩,把性情微妙流露与展现在画面,使牡丹呈现出更具恬然的性灵和超逸的情趣。

其实,吴越晨创作中涉及的题材更广泛,在学校时他学的是传统山水、花鸟,在北京进修时画了大量雄伟的太行山和人物画,在刺绣研究所画了多年的花鸟画和江南水乡,但他最想画的也最擅长的还是园林和牡丹。他说:“我感悟到这两个题材发挥的空间还很大,可能的切入面会很多,如何才能达到笔墨要随时代的新理念,需要多方面的提高,可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期待他能更上一层楼,取得新的突破。

徐惠泉

    2011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