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秉伏

    1959年生于天津。198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天津日报高级编辑,从事新闻工作30余年。历任文化部、摄影部、新闻研究所主任和采风报、求贤杂志主编。现为天津日报美术馆馆长,兼任天津书画主编,天津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于书画一道,五十后学,厚积薄发。师天下师,不师一师,广学博闻,古今并蓄,虚极静笃,进境日新月异。擅长扇面小写意花鸟,笔下麻雀自成一格,其作品渐被画坛关注。


青铜镜市场价值怎么样

摘要:在赵春安的工作室,记者见到了陈列在柜子里的那些有着深绿色锈迹的青铜镜,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一面镜子,“这是宋代的麻姑献寿故事镜,”镜子右侧有一个仙伯,头顶莲花金冠,如意云头簪,外披对襟鹤氅,手执佛尘据石而坐,左边人物头梳坠马髻,身穿阔叶大衫,环配叮当,手托寿礼,应为麻姑形象。

推荐关键字 青铜镜市场

在赵春安的工作室,记者见到了陈列在柜子里的那些有着深绿色锈迹的青铜镜,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一面镜子,“这是宋代的麻姑献寿故事镜,”镜子右侧有一个仙伯,头顶莲花金冠,如意云头簪,外披对襟鹤氅,手执佛尘据石而坐,左边人物头梳坠马髻,身穿阔叶大衫,环配叮当,手托寿礼,应为麻姑形象。“这是一个台湾藏家的藏品,我从拍卖行买过来的。”随后,他又从柜子里拿出另外一件,“这是个金代山海经故事镜。”赵春安让记者仔细观察铜镜上面的形象,“铜镜上有比目鱼、比肩兽、比肩民和比翼鸟,钮上双首叫枳首蛇。”这些是《山海经·东经》中的人物和动物,造型抽象简洁,“共同点是一面死了另一面也活不了,这是作为婚庆时的一面镜子,有着比翼齐飞、成双成对、同生共死的意思。”赵春安对每个青铜镜及镜子背后的故事都研究深透,言语中无不透露着深深的珍惜之情。

钟情青铜镜

成长在世代做古玩的家庭里,赵春安却对青铜材质情有独钟,“我父亲对字画、瓷器感兴趣,我却偏偏喜欢青铜的那种厚重感。开始是对古钱币感兴趣,偶然一次在老乡那里买钱币,他问我要不要镜子,”赵春安说,那是他第一次见到古铜镜。“我问多少钱,他说1000块钱。现在回忆起来应该是一个汉代的铜镜,非常精美。”虽然没有买,但是那次的见识让他不仅仅是“邂逅”了青铜镜的美丽。“老乡看我没有要的意思就把东西放一边了,不一会儿就来了一个收藏老手,看了几下,也没划价就数了100张10块的给买走了。”

那次的偶遇,也正是懵懂中认识到的价值点,赵春安确定了人生中的收藏新方向。“当时年轻,感兴趣的东西比较多,像像章、烟标什么的都收藏,但是最喜欢的还是铜镜。”从85年开始收藏钱币,到93年左右就转到了铜镜的收藏,至今一直钟情于此。“现在收藏铜镜的藏家比之前多多了,之前买来后都不知道卖给谁。”

2007年,赵春安联合一些青铜器爱好者成立了全国工商联中国青铜研究会。“把全国的藏家都给聚集了起来。”另外,他还做了一个盛世青铜网站,成立了景星麟凤拍卖公司。“这些组织和网站的建设,对人们认识了解青铜器收藏有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最多的时候,赵春安存铜镜有500多块。“但是后来也精简到了几十块,玩的时间越久,看的东西越多,就会对藏品越来越挑剔,只喜欢留下一些精品。”

在收藏的道路上,赵春安也同样有着一些“难忘”的记忆。“刚喜欢铜镜那会,收藏兴趣很浓,一般都是晚上从天津往北京赶,到潘家园才夜里三点多,我就拿着手电筒和现金在市场上转悠。”因为老来,他对市场上那些卖东西的人都能认出个一二来。“当时一个卖家那里有一个黑漆古的镜子,我从500砍到了200,虽然有点怀疑,但是总觉得卖镜子的老乡有点脸熟,就信任地买了,等天亮才发现镜子是铅做的,根本都不是铜的。”现在他还老拿这个案例讲给别人听,这件“便宜货”也一直留在家里。

青铜镜价值认可度仍处低谷

古时候,如果出土了这些青铜器,“在当地都会认为是出宝了,要做一个祭祀仪式。经常在一个铜器上看到这样的记载,买这个花了1500两白银,买那个花了3000两白银,按照当时的价格来换算,很多都比现在交易的价格要贵。”赵春安解释说,这些青铜器,基本上都是皇室贵族留下的文物。“夏商周时期铭文记载,一般是立功以后得了50贝或者几百贝的奖励,来做成青铜制品,为的是保佑自己,保佑子孙。”在西方,最得到认可的也是中国的青铜器,“他们认为这是中国远古时代的文化结晶。”

经赵会长介绍才知道,铜镜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已经远远超过了瓷器的制作。“先设计纹饰图案,现在尚不完全清楚是用泥、石材还是其他材质做模,有了模子以后再拿土胚打制泥范,之后再风干一两个月,烧制成陶范,然后用配伍好比例的青铜液进行浇铸,最后做后期加工打磨。”一直到秦汉之后,青铜器逐渐被一些陶器所代替了,但是镜子是没有替代品的,所以一些古老的工艺都延续到铜镜上,做得也越来越精细,一度达到了青铜之巅。

从青铜镜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来看,还完全没有达到真正的市场价值,“现在青铜镜最高的记录也就1000多万、几百万而已,与几个多亿的字画和瓷器的市场价格是没法比的,连小门类的天珠都已经超过亿元了,所以说青铜镜的升值潜力还是非常大的。”赵春安认为青铜器的价值被低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宣传较少。“因为大部分的青铜器都是从墓地出土的,怕是价格提升后引起大量的盗墓行为,所以在拍卖上也没有形成一个比较高的价位。”他遗憾地提到,钱币铜镜的拍卖数据只占整个拍卖市场份额的3.5%,跟那些字画没法比。“艺术品的增长都会有一个规律,比如字画,上拍早,价格幅度上涨也快。与股票一样,钱币在前几年就已经走了三浪上升,青铜佛像在2012年春拍时才有起色,现在正走在三浪的阶段,而铜镜则刚走了一浪,现在回调,正处在平稳筑底二浪段。”赵春安认为,等过一段之后,随着一些精美铜镜的出现,会有一个大幅度的上涨。“未来,如果国际国内经济形式回暖,这个调整时间会快一点。”另外,他还提醒到,在这个调整阶段,藏家是不可以坐等的,“对一些真正好的东西,要率先启动。就像是60年代买邮票,70年代买钱币,80年代买字画,90年代买一些瓷器和杂项,现在是该买一些铜镜了。”

如何入手青铜镜

“古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东西,有一些素镜子,没有什么花纹图案的一些镜子,是没有太多收藏价值的。”赵春安坦率地提到收藏青铜镜时应该注意的一个关键点,“其实特别精美的铜镜,并不是太多,全国也就有几千件而已。”如何买对青铜镜,赵会长也按照自己的市场经验详细划分了三个标准:第一尽量挑选版模好、品相好的镜子,版模是先天的,制作精又头版好的版模,就好比长得漂亮的人;品相是指后天埋藏保存环境,先天版模好经历千年保存又好很罕见。他随手拿起一个有了裂痕的铜镜解释说:“如果没坏的话能够值几十万,但是现在都裂开了,也就值个一两万块钱”。第二是镜子的品种,“有一定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的镜子价值上升空间会大一些,比如唐代的打马球镜子和宋代的蹴鞠镜子等。”第三是在前两项都好的基础上,尽量尺寸大。

因为是从古钱币转来收藏铜镜的,所以赵春安看走眼的情况并不多。但他提到一定要警惕假货,“有一种造假方式,镜子是新做的,但是上面的锈是从别的古镜上移植过来的,这个还是很容易唬人的,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仪器进行检验。”对于一些想新入手这个行业的一些爱好者,他认为在前期还是应该以观察为主,不要盲目购买,“最好在专家和懂行的朋友的引导下购买为好,多看少动,买的话还是先买一些碎片,从小的入手。”另外,他还建议藏家买东西的地点也应该有个变化,“现在去潘家园肯定是不行了,想买青铜镜还是要去一些正规的场所,比如拍卖行和正规的商家,没来源、不可靠的东西不要盲目去买。”

对于捡漏,赵春安建议新入手者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我买铜镜这么多年,也是按照这个市场规律在买,从来没捡到过什么漏。”在2000年的时候,花上几百块钱、上千块钱就能买到一个宋辽金不错的镜子,“但是我却花了两万块钱买了一个镜子,虽然已经严重超出了当时的市场定价,现在看来,这个镜子上千万的价格别人也给过,所以能不被别人骗,买到正常价位的东西就很不错了,想贪便宜买到好东西的念头还是少动点。”他买的很多精美的镜子,在当时看来都是偏贵的。“2003年,一个镜子别人要价3万块钱,当时很多人嫌贵不要,我就偏偏买回来,现在也该值个几十万了。” 赵春安自豪地指着陈列柜最头上的那个青铜镜介绍说,“那是从嘉德的拍卖会上买的,当时花了2万,现在也该有个几十万了,这才5、6年的时间。” 虽然青铜镜没有字画涨得快,但增长幅度一直都很平稳。

买青铜镜,抱有短期的投机心态肯定是不可取的,对于铜镜的收藏,还是要做好长线投资的准备,“只要买对了东西,就不会掉价。”古有“东瓶西镜”的装饰讲究,镜子是一种福禄的象征,又有辟邪、镇宅的作用,赵春安坚定地认为,“古铜镜的很多热点都值得挖掘,未来几年上亿的镜子肯定会出现,这毕竟是一种稀缺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