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艺术品拍卖预展现场,或者有过竞买经历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拍品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那么,这些物件是如何成为拍品的?一场拍卖会背后,有着怎样精彩的故事?记者日前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北京歌德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王晓文。
众所周知,很多大拍卖公司,每年一般只拍两次:春拍和秋拍。从预展到拍卖,持续仅一周左右。其余时间他们都在干什么?王晓文介绍,一场大型拍卖会的筹备期通常较长,从三个月到半年不等,包括拍品征集、鉴定入库、图录制作、招商预展等一些复杂程序。拍卖会结束,还涉及催款、结账、送货等几项善后工作。与此同时,又展开了下一期的征集活动。节奏紧凑,又充满惊喜。
拍品征集是第一步,目前大致有两种渠道:邀请客户委托和社会公开征集。其中,邀请客户委托主要针对的是大藏家,他们经济实力雄厚、收藏经验丰富,手头的藏品档次较高,在把玩、鉴赏之外,有时会通过分析、判断、比较,选择在合适的时机,将部分藏品变现。拍卖公司经过长期经营,往往积累了广大的人脉,与很多大藏家都有业务往来。每期征集过程中,与这些大藏家预约,上门商讨委托事宜。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经济发达、底蕴深厚的城市,被公认为是大藏家聚集地,也是各大拍卖公司的“主战场”。除此,越来越多的拍卖公司启动了全球征集战略,致力于海外艺术品回流事业。这样一来,征集活动就更热闹了。每逢征集季,拍卖公司便派出业务骨干,飞赴世界各地,各显神通,如火如荼。资历深、信誉好、能吃苦者,常常能满载而归。
社会公开征集,是指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站等各大媒体发布征集广告,吸引民间藏友过来送拍。附近的藏友可以直接把东西送到拍卖公司。为了方便外地藏友送拍,拍卖公司会派出工作人员到全国各地设点服务。“在一些大城市征集时,每天差不多都有数百人排队,拿着祖传的宝贝或者买来的藏品,让我们帮忙鉴定真伪、评估价值。合适的话,当场就委托拍卖了。我们也会简单筛选一下,一些档次太低的东西就算了,但给大家解释一下”,王晓文如是说。
那么,拍卖公司在甄选拍品时,通常都有怎样的标准?王晓文表示,歌德拍卖一直奉行“歌古颂今,德行天下”的企业精神,以“专注学术、引领艺术”为宗旨,来征集拍品。2014年春拍中,轰动一时的“莫言手稿《苍蝇·门牙》”事件,一度将歌德拍卖推上了风口浪尖。有人认为此事涉嫌炒作,王晓文回应:“手稿拍卖,是想通过市场行为产生一个合理价格,引起大家对手稿的重视,从而更好地保护手稿,保护历史,保护文化”。同一专场,还有冰心、丁玲、钱钟书、季羡林、王蒙、张抗抗等人的诗歌、散文、小说、信札手稿,琳琅满目。同年秋拍,则荟萃了蔡京、董其昌、傅山、谢稚柳、徐邦达、启功等数十位古今名家的珍贵墨宝。除了关注名人名作,歌德每期还会推出一两个有趣的小专场,例如民国四公子书画作品、日本茶道具、欧洲古典艺术品等。虽然成交额不是太高,与动辄上千万的齐白石、张大千作品相比,无异于“小儿科”,但也自有它的风致和价值。
王晓文透露,拍品征集主要遵循“真”、“精”、“新”三大原则。首先,作品要尽可能保真,有一个可靠的来源,最好是有据可查,经过严格鉴定,或者由本人、家属直接提供。艺术家认真创作的真迹、经过时光沉淀的臻品,才更有打动人心的温度和气息。其次,作品的思想高度、文化含量、艺术水平等,是决定其价值的关键因素。最后,新鲜度也很重要,名家的罕见作品往往倍受青睐,而那些反复在拍卖市场亮相的作品,难免会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除了个别价值极高的传世瑰宝。
从各地征集来的藏品,还面临一个现实问题:运送。妥善保管、避免损坏、防止遗失是基本要求。“有年秋拍,我们书画部一个业务员,在上海征集了一批藏品,独自拎了几个大包准备返京,却在机场电扶梯上不慎摔了下来,疼得迷迷糊糊时双臂还死死护着挎包。后来,当地几位热心藏友闻讯赶来,把他送到了医院检查,幸运的是有惊无险”,王晓文举例。
藏品征集回来后,紧接着便是鉴定入库。这之前,业务员对其真伪、品质已有一个初步把关。运回公司后,还要组织内部专家、知情人士、业界权威等再次鉴定,对于一些存疑较多的藏品,则予以撤拍。在王晓文看来,虽然法律规定拍卖不保真,但市场自有它的淘汰机制。只有对拍品质量严格把关、精益求精,才能逐渐树立自己的品牌,从而长期生存、繁荣发展。
待拍品名单确定后,就开始制作图录了。挖掘拍品内涵、体现文化价值,是这一环节的关键。王晓文认为,每一件拍品,都倾注了艺术家的心血,凝聚着委托人的期许。拍卖公司的工作做得越细致、越到位,把拍品的作者、年代、创作背景、艺术美感、文化含量、收藏故事等尽可能精确、完整地呈现出来,为它找到一位真正懂它、爱它的买主,才是对艺术家劳动的尊重,对委托人信任的回报。2014年秋拍,有个“搴兰况味——陈伯坚先生旧藏名家书画精品专题”,汇集了40余件由刘海粟、白雪石、黄永玉、黄胄等诸多名家创作、赠送,并题有上世纪著名新闻人陈伯坚上款的书画精品。这批书画,之前一直尘封在陈家。这次,由其家属统一委托歌德拍卖。与对方闲聊时,王晓文偶然得知,其中有幅《苍芝烟火》,上世纪90年代曾被作者刘国松借走过。王晓文心想,是不是被借走参加展览了?于是,他立即组织公司员工,查阅了大量资料,终于由一本台湾刊物证实:1990年,在台北市立美术馆,《苍芝烟火》参加过“刘国松画展”。制作图录时,公司特意把这本刊物上的相关内容也拍照、刊发出来,为拍品本身增加了一个新的亮点。王晓文说,为了一件重量级的拍品,甚至可以专门跑几个相关地区、写很多评论文章、出一本研究文集,这在歌德拍卖,在其他公司,也都不足为奇。
下一步,是广泛招商,把精心征集来的拍品介绍给有兴趣、有实力、有缘分的买家。招商渠道多样,常见的有打电话、发短信,更新空间、微博、微信,寄发纸质版、电子版图录,在各大媒体发布预展、拍卖信息等,以此来邀请藏友关注、参加。“微信传播特别快,有次拍卖会前,我在朋友圈里,即兴发了一首打油诗,‘行业有冷暖,友朋存真情。转发随手事,拍卖盼相逢’,顿时大家都在转,宣传效果挺好”,王晓文举例。尤其是高端拍品,拍卖公司会更重视,每每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有针对性地为其寻找大买家。“为了一件拍品,我们有时会飞五六个城市,见十来个买家,去做动员工作”,王晓文坦言。
预展是拍卖会前的最后一道程序,目的是使藏友近距离地观摩拍品,对心仪之物的品质、品相做到心中有数,作为将来竞价的参考。同时,由于预展现场免费开放,其间五光十色的艺术品,对于公众也是一次很好的审美教育。“客人来后,我们会带着大家转转,把购藏热情激发、均衡一下。若太多人瞄准一件,到时就会特别贵,对买受人是一种伤害。有些拍品也不错,若大家没注意到,我们会适当强调、推介,这也是对委托人负责。成交价并非越高越好。如实地兑现藏品价值,是最理想的境界”,王晓文表示。
事实上,拍卖场外,每天都在发生一些趣事和辛酸。拍卖业界、广大藏友的热忱和互动,构成了拍场内外一样的精彩。王晓文建议,对艺术品收藏、投资感兴趣的朋友,最好能多看真品,再入市场。入门阶段,可多去一些口碑好的画廊、古玩店、美术馆、博物馆、拍卖会等走走、看看,用心体会艺术的魅力。待眼力、感觉培养起来后,再来谨慎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