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新兵

    1969年11月生于济南。自幼喜爱书画,高中时期师从于文江先生开始系统学画。199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师从张志民、梁文博等诸位先生。1993年至1994年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教于郭怡宗、田黎明、刘庆和等诸名师。现为山东颐心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瓷说瓷话— —孙新兵的新文人瓷艺

吴国涛/文

不同于西方绘画,中国画似乎不那么注重结构关系、立体与否、明暗对比。尤以文人画为例,其技法不限于工笔、写意,更打破人物、花鸟、山水的派别界限,以“形有尽而意无穷”为尚,注重画者的修养和艺术品格。

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说:“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及抒情性。而当代新文人画沿袭了这种艺术标准,除了画面尚简,尚画外之意之外,还格外重视时代特征,提倡用当代的绘画语言来沿袭传统的艺术。这是时代赋予的恩赐,予以艺术家更多个人的创作空间,在画面中书写自己的艺术领悟。

出身于书画世家的孙新兵,受家庭艺术熏染,幼时便习作国画,有坚实的基础并衍伸出个人独有的创作见解。近年研习陶瓷,便不可收拾,谱奏出一曲“国画与陶瓷”之歌。艺术本是共生、本是同根,何况自古便缘分颇深呢?

作为中国的国粹艺术,国画与陶瓷都是传承了千年薪火的珍贵文化遗产,以鲜活的艺术形式保留至今,影响后世。而二者作为两门独立的艺术语言,却自古彼此交融,互相促进,有理不清的渊源。

南朝谢赫提出“骨法用笔”,便可知国画艺术中笔法之重要、之丰富,并无过多颜色渲染,只是单纯的墨色,如何营造层次、氛围,都有赖于笔法的丰富。在孙新兵的陶瓷画面上,那些中锋、侧锋、逆锋或勾皴擦染、转折提按、枯笔飞白尽情绽放,他企图在陶瓷上寻找纸本的恣意与自如,尽情于艺术的世界。不难发现,在他的作品中,技法都成了累赘的装饰,那只是用于表现自我意境的手段,所以往往在一幅画面上,可以看到各种技法的跳跃,并不突兀,仅有和谐。

除却笔法,更重要的是由笔传达出来的意境,所谓“画如其人”。

在中国绘画中,画家的品格远胜于他的技法,一切自然生灵万物,在画家的眼中置换成了人的气节。正因如此,孙新兵作画求神而不求形,笔触之间缔造摹写的不是对象本身,却又恰是其本身,或者说是它在作画者心中的样子。观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笔法的精湛,而是“画外之境”,如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予人想象。他的画面,看似随意,却谨慎经营,浓与淡、繁与简、疏与密、空与满,各种矛盾对比在他笔下运用自如、和谐共生,传达出一种意境,使画面有尽却意味无穷。

观瓷间,似乎,面对的仿佛不是一件陶瓷,而是作者本人。不用更多解读,因为好的作品自会发声,不同的心境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所谓瓷说瓷话,便是其中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