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考入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进修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六期高研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岭南画院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东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化馆特聘创作员,首届“东莞文学艺术奖获”得者 。
参展及获奖
2006年,《聚仙图》入选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名家作品展”。
2006年,《五彩祥云》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黄河壶口赞”中国画展。
2006年,《岁月留痕》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06年中国画家提名展”。
2006年,《亲人》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中国画展”。
2006年,《姜太公钓鱼》入选《中国名家中国画小品集》。
2007年,《浙南篾匠》入选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华情”全国美术作品展,评为优秀作品。
2011年,《丽日草原》入选光明日报主办的“光明的中国—全国中国画展”。
2011年,《酒是故乡醇》获第二届中国傅抱石文化艺术节全国中国画展获优秀奖。
2012年,《通往拉萨》入选首届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创作奖暨黄胄美术奖作品展。
2012年,《天造玄武》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画说武当”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3年,《风雅可园》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墨韵岭南.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评为优秀作品。
2014年《风雅可园》获首届东莞市文学艺术奖,由东莞市委宣传部颁发。
1999年,《欢乐的草原》入选广东省庆五十华诞·迎澳门回归广东省美术书法摄影展。
2003年,《高士图》入选中国书画报盛世国风年展。
2004年,《金色的瑶寨》入选广东省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美术大展。
2005年,《赏梅图》入选第四届广东省中国画展,获优秀奖。
2009年,《可园赏春图》入选广东省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美术大展。
2010年,《岭南八月天》入选广东省岭南美术大展。
2011年,《父老乡亲》写生画一组入选“笔参造化—广东省第六届中国画展”。
2011年,《岭南古宅》入选广东省第十一届美术书法摄影联展。
2012年,《永不忘》获广东省廉政书画展银奖。
2013年,《岭南古宅——可园后花园》入选第二届广东岭南美术大展。
2015年《山村烟云图》入选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广东省第十三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
2015年《枕水人家》入选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广东省第十三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
2015年《品茗观天下》等三幅作品入选广东省文联《大美术》主办东方精神 学述新风—2015中国山水画学术展。
2017年《荷花》等三幅作品入选广东省文联《大美术》主办中国画水墨学术邀请展。
举办个人画展
2006年 “袁赤峰画展”,东莞可园博物馆。
2007年 “袁赤峰画展”,东莞市东城文化中心。
2007年 “袁赤峰画展”,石园斋艺术中心。
2008年 “袁赤峰画展”,绿洲艺术艺术空间。
2011年 “意象之魂——袁赤峰中国画展”,岭南美术馆。
2012年 “袁赤峰国画作品展”,古元美术馆(珠海)。
2012年 “意象之魂——袁赤峰国画作品展”,深圳宝安画院美术馆。
2015年 “袁赤峰画展” 东莞可园博物馆。
出版个人画集
2005年 《当代美术家丛书·广东东莞系列—袁赤峰画选》,书艺出版社。
2006年 《雅韵清风—袁赤峰人物画选》,中国文艺出版社。
2007年 《袁赤峰国画作品集》,岭南美术出版社。
2011年 《意象之魂—袁赤峰人物山水作品选》,岭南画院出版。
2011年 《广东美术家系列东莞卷—袁赤峰》,岭南美术出版社。
2015年 《袁赤峰国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
已丑仲春。某日,雨后初晴,与画家袁赤峰晤于莞,叙旧寒暄之隙,煮水沏茶,谈艺论道,心有欢喜。临别,袁赠光盘,内蕴佳构,高清大图,共计九帧。是夜,细揣慢勘,会心通神,遂成此稿。
《山野劲秋风》,画面枝柯交错,余叶可知秋深。三位瑶山男子,神态憨厚可掬,肩挎牛皮腰鼓,头裹如髻白帕,脸颊喜形于色。其情如行于途?其状如赴于宴?构图巧妙,疏密叠错,横竖交际,树掩映了人,人生动了树,其欣欣之景,流露秋之殷实,引人无尽思索,却又因人而异,乃至回味无穷。设色古朴敦厚,洒脱大方,浓处庄重,淡处透明,枯湿衔接,自然天成,遵循“随形赋彩”,却又透气参光。窃以为,其用笔大胆,如刀斧劈柴,其墨色酣畅,似棉团汲水。然美玉有瑕,人物表情,稍显造次,衣饰纹理,略微繁琐。是故,鉴为:优之良品。
《丽人行》,顾名思义,美人入画。可远观不可近玩焉?非也。远观其画,顿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想;近视其景,三位佳人,花扇半掩,含情脉脉,却又眉似有结,脸如有霜,不知心恨谁?其它,再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秋景处处诗》和《浅浅红颜春风面》,一脉相承,仕女婉约,花枝疏朗,衣袂如瀑。此类题材乃袁氏所长。画中景物,或设山石,或补窗牍,或涂竹三杆,或写蕉一棵……,皆为传情所用;画中人物,或拈花,或逐蝶,或题诗,或饮酒……,皆为达意之需。而点、线、面的互为生发,时浓,时淡,若隐,若现,使层次丰富,令视野新开。综上所述,袁氏“仕女”,以笔墨胜,以线条胜,以谋篇布局胜。惜乎,因为彼此“似曾相识”,所以久观易倦。
《塬上清秋》,“送女出嫁图”。送者,衔烟袋之父亲也;嫁者,骑驴之闺女也。其女之笑,如花开于野,其父之乐,如蜜甜于心。想必嫁了好人家?过了对面的山梁就到了?那穿在身上的小棉袄啊,那唱在嘴里的信天游啊,令人痴,惹心醉。仅此而已?不!此幅:构图严谨细致,层次结构分明,色彩写意大胆,笔法成熟老道;衣饰得体,肌理自然。然则细嚼慢咽,难免心生疑惑。其一,驴似有怨气,苦大仇深状?有悖于情。其二,女子显老,莫非再嫁?若是,恨我心有哀伤;若非,怜她少年劳苦。
《红艳一支露凝香》,娇羞两朵倚矮墙。伊人极目,老树当前,莫管它“庭院深深深几许”,当问她“杨柳堆烟否?帘卷多少重?”此番景象,已是“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客观地说,此类作品可谓“人物”陪衬“山水”,其巧妙之处在于,山之刚,石之硬,树之犷,反照“红艳一支”的寂寞、温柔与怨怼。其情生动,其景鲜明。着实难得!
《草原初秋时》,藏族姑娘,凝眸,顾盼,神游物外。《泥工江伟才》,健硕老人,愁闷,若有所思。前者可参“生存之艰难”,后者可追“信仰之神秘”;姑娘之衣饰,质感细腻,层次丰富;老人之筋骨,肌理粗犷,饱经沧桑。两画相对照,皆有厚重感:入木三分,得精气神。在此,不妨大放厥词:袁氏人物画,此等称上品。何以见得?源于生活乎,有似亲戚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