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8月生于甘肃靖远,工商管理硕士。1970年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曾任营教导员,处长,局长,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党委书记,中国铁建股份公司总裁。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委员。现任北京长城书画家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顾问。
赵广发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书法师从沈鹏、欧阳中石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临池不辍。习书以“二王”为宗,傍及张芝、颜真卿、怀素、黄庭坚、于右任等大家。他坚持以书修身,以书明志,以书会友。并结合工作实际,把书法艺术运用到国际交流之中,借此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欧阳中石先生称赞其“笔墨语言很好”,并欣然题词:“文采广发,广发翰光”。沈鹏先生首肯其书法并为其题写《赵广发书法》书名。近年来,他又拜吴悦石先生为师,研究中国画,主攻墨竹。吴悦石先生称赞其不仅为人大气,画作也大气,并题写“清风劲节”四字加以赞许。
赵广发在数十年的军旅生涯和铁路建设工作中,走遍千山万水,经受艰难困苦,特别是担任中铁建主要领导期间,建成了世界百强和中国十强企业。丰富的人生和艺朮经历,练就了他雄浑刚健,自然洒脱的书法品格和刚劲秀美,请新自然的画竹风格。“追求卓越,永不服输”是赵广发的人生信条,相信他一定会在书画艺术的征程上,再攀高峰!
—— 赵广发书画艺术摭谈 王登科
就表达人的内心情绪与精神品质而言,艺术是最恰如其分的。尤其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的笔墨,它不仅仅是在表达,甚至可以说它就是情绪与精神的本身。因此,古人才有了“书为心画”这样的比况和说法。其实,这也正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高妙之处,注重适意与尽兴,讲求抒发和寄托,而这一切都体现在一个“写”字中。我们平时说的“写字”,绘画中的“写意”,中国书画中的个中三昧都被这一个“写”字给点活了。所以,我们在今天,如何判断一个优秀书画家的“高下”时,不用去看他的出身、专业与否,就是看他笔下是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写趣”,这对于中国书画的品骘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在我眼中,军旅出身、半生戎马的赵广发的书画就鲜明地体现了这种优良的特质。
在中国传统的文论中,有“知人论世”之说,意思是说在阅读一个人“文学作品”之前,需要对作者本人的思想、经历有一番确切的了解。这一点对了解作者的心襟、气象及其风格的形成是极有必要的。这也是我们先要说一说赵广发的人生历程的重要原因。
广发先生出生于陇上靖远。18岁入伍参军,是铁道兵。从那时开始他就随着铁道兵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而同时也历练出了他一种吃苦耐劳、踏实做事的心灵品质。他的青春也见证了中国铁道兵的英勇和建造的奇迹。1984年,铁道兵整体改工,他又从一名军人而华丽转身为企业的管理者。他带领自己的队伍转战各地,为企业的发展、为祖国的铁路事业,日夜奔忙,用叶剑英元帅的话来讲就是“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这是对广大铁道兵员工的客观评价。同时也是对他这位企业管理者的真实写照。从一位放羊娃、到一位普通的士兵,再到一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40余年里,广发先生走出了他人生中一步一步的清晰而坚实的脚印。这是一个人心路的历程,同时也更是一个人精神的成长。而这一点我们也同样可以从他几十年中耽于书画的浓厚兴趣中可见一斑。
广发先生醉心书法应该是在参军以前的事。那可能是一粒种子,种在了他少年的心中。参军工作之后,应该是因缘成熟期,他开始系统地临池和书法的学习。虽然是北上南下的忙碌,但一有间隙他就会展纸濡墨,一来慰藉旅尘之劳,二来为了圆自己内心的一个“文化”之梦。
确实,书法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一旦上手,便不能停息。对广发先生而言,这一研习便是几十年的光景。他从临帖、读书开始,利用人们休闲、休息的时间,畅游在属于自己的天地中。古人讲书法说“可喜可愕,一寓于书”,他也是这样,工作上的压力、生活里的一些小烦恼,都是在这“清兴忽来”的挥运里变得烟消云散了。
广发先生书法以行草见长,尤钟情于唐人草势,特别于“颠素”之借鉴最多,且颇有心得。所作之行草大多化繁复为简要,于缠绕中见素朴。无绪头,重义理,因此他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扑面而来的质朴之风,一如他的为人处世。而且,他极重“性灵”之书写,率性所为,反对斤凿机巧,一任心手,自然而然;坦陈心绪,让笔歌、让墨舞。多年来积极参与中国书协的各种活动和展览,与同道书友交流互勉,学习进益,并已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书写风格和以朴素为底色的艺术格调,而且也深受同道及业内的好评。相信这不仅仅是一种由衷的期许。同时也更是一种对他半生戎马、一往豪情人生与翰墨生涯的礼赞和致敬吧!
近年,广发先生又向大写意画家吴公悅石先生请益,学习大写意花鸟。因为他是由翰墨入丹青,也算是“带艺投师”,因此其进步显著,其格调和品质甚至超越了那些“孜孜矻矻”有年的画者。可见,名师的引导和个人的天奋是缺一也不可的。
广发先生尤喜写竹,其笔笔生发之趣也正如其一笔一画的书写,无惊人之笔时,下笔自有趣味,这趣味来自于心灵的丰富、来自于当下的满足。同时也来自于家于国的情怀,当然,更来自于空明澄碧的人生气像。
竹子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寄寓着崇高品质的象征物,从王徽之的“何可一日无此君?”感叹,到苏东坡“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的吟咏;从司马迁“竹外有节礼,中直虚空”的品评到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赞叹,竹子早已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心目中“君子”的化身。
我们知道,悦石先生得董寿平先生心传,“寿平竹”是艺坛公认的丹青妙品,广发先生又受业于悦石先生,所以他的写竹是“传承有绪”的。黄庭坚说:“吴道子画竹,不加丹青,已极形似。”所以墨竹画法是源远流长的,从文与可、赵孟頫、吴镇、柯九思到王绂、郑板桥等,名家辈出、代不乏人。写竹的笔法是最接近书法用笔的,赵孟頫《题秀石疏林图》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还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王绂说:“画竹之法,干如篆,节如隶,枝如草,叶如真。”广发先生的墨竹作品,就是将书法的笔墨之道融汇到写竹的过程之中,笔墨既劲健爽利,又素朴沉实,有清隽之气、英爽之风。
得知今年九月,广发先生在中国军事博物馆有一个个人的书画展事,并将展出他近年来的心血与力作。我想这与其说是一个书画展,倒不如说是一位老军人,老领导对自己戎马生涯,人生事业的一次深情回眸。而且,今年也正是人民铁道兵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因此,这也是一位老铁道兵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向部队、向领导、向风雨同舟的战友们的庄严敬礼!
祝愿展览成功、祝愿广发先生艺术与青春永驻!
2018.5.25于琉璃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