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行创

    艺术简介

    1965年生于河南罗山,供职于河南省书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委宣传部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首批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业人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盛世青绿”山水画名家工作室访问学者。

    作品先后入选第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一、二、三届全国画院双年展;2008年参加全国政协主办的“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河南十人作品展”。作品《积翠重苍》获中国美协主办的“跨世纪暨建国50周年全国山水画大展”金奖;《苍翠豫南》获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画三百家美展”铜奖;《苍翠大别山》获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淮源素秋》获文化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最佳作品奖;《平安寨》获中国美协主办的2008年“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作品展”最佳作品奖;2000年作品《积翠重苍》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入选“1900-2000百年中国画展” ;应邀参加一至四届“ 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 ;2012年受中国画学会之邀赴鄂尔多斯参与二百米山水画长卷《黄河万里颂》创作。2013年在河南省博物院举办个展“轻风故园·桂行创山水画作品展”。已出版个人专著多部,如《桂行创浅绛山水》(2004),《桂行

    创创作状态》(2009),《清风故园·桂行创山水画作品集》(2013),《远去的山村·桂行创山水画作品集》(2016)。2017年在河南大鹏美术馆举办“李桂芬芳·李明、桂行创山水作品展”。

    人物经历

    1992年10月,作品随“革命老区大别山写生画展”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

    1993年10月,山水作品《淮河岸边》获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河南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

    1994年6月,加入河南省美术家协会;

    1994年11月,参加中国画研究院和河南省中国画院联合主办的“太行魂——红旗渠写生画展”写生活动,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1995年10月,参加河南省书画院主办的“河南山水画家十一人提名展”;

    1996年9月,被北京市美协邀请参加“大京九写生团”,从河南潢川出发沿京九铁路写生直抵深圳,历时二十余天;

    1997年7月,6幅作品参加北京市美办主办的“大京九写生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出版专辑;

    1997年9月,山水作品《孟良山秋》被北京市美协收藏;

    1997年9月,山水作品《淮河岸边》入选河南省文联编辑出版的系列专辑《河南文苑英华·美术卷》;

    1999年6月, 山水作品《积翠重苍》获中国美协主办的“跨世纪塈建国50周年全国山水画大展”金奖;

    1999年6月,山水作品《苍翠豫南》获“中国画三百家展览”铜奖;

    1999年10月,山水作品《苍翠大别山》获“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

    1999年10月,受中国美协邀请参加“99迎澳门回归祖国百米长卷”创作活动;

    1999年12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0年7月,受北京华夏文化艺术海外联谊会邀请参加“江山多娇”百米长卷创作活动;

    2000年12月,山水作品《积翠重苍》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0年12月,被河南省美协推荐主办“中原美术新星第一回展——桂行创、张宝松、刘菊亭国画作品展”;

    2001年8月,山水作品《淮水悠悠》入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全国美展”;

    2001年8月,山水作品《九龙飞瀑》入选“全国画院系统国画双年展”;

    2001年9月,山水作品《积翠重苍》入选“中国画百年大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入选“1900-2000百年中国画展”

    2004年,山水作品《知有人家在翠微》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2004年,出版个人专著《桂行创浅绛山水》

    2005年,山水作品《淮源素秋》获文化部主办“第三届全国画院双年展最佳作品奖”

    2008年1月8日,作为河南十大杰出画家,参加由全国政协书画室举办的“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河南作品展”,作品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展出,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展览。

    2008年,山水作品《平安寨》获“首届全国线描艺术展”最佳作品奖。

    2009年,山水作品《大别松风》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09年,出版个人专著《桂行创创作状态》

    2011年应邀为首都京西宾馆会议室创作巨幅山水作品《江山无尘图》。

    2013年9月22日,在河南博物院成功举办“故园轻风·桂行创山水画展”,并出版个人作品集《清风故园·桂行创山水画作品集》[1-2] 

    2016年,出版个人作品集《远去的山村·桂行创山水画作品集》(2016)

    2017年,在河南大鹏美术馆举办“李桂芬芳·李明、桂行创山水作品展”。


文 质 彬 彬 精 华 内 蕴 ——观桂行创的山水画

孙  克

新时期以来近30年,社会前所未有的安定繁荣,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文化需求旺盛,中国画事业遇到千载难逢的大好发展机遇。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困扰着中国画多年的思想束缚、僵化的意识形态的负担,得到解除,而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促使人们反思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中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其中庸和谐、兼容并包的精神,显示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博大,在当今世界扰攘纷争前途渺茫的困惑中,或可照亮世人心灵黑暗的角落。唯其如此,中国画也开始摆脱了百年来“落后”论、“改造”论,“中西结合唯一前途”论等等文化自虐的心态,回归中国画本体发展的规律性,重新走上符合艺术规律的道路上来,与此同时,在书画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中国画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不同的方向、追求,多样化的技法、风格,令画坛真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可喜的是人才的兴旺,新人辈出,尤其是有才华的青年画家快速涌现成长,昭示着中国画事业前途的更加辉煌。值得注意的是,像河南这样的中部大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新时期以来逐渐积聚着巨大的潜力,出现了许多很有才华的画家,尤其是在山水画方面,更是人才济济,令人欣喜。山水画家桂行创就是近年来在画坛崭露头角的年轻新锐,进步很快,引人关注。

桂行创1965年生于河南罗山县,罗山处于大别山下,此地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是当年红军革命根据地,李先念、徐向前创建的鄂豫皖苏区的革命遗址在罗山和周围几个县所在多是,我有幸在前几年和画家李宝林先生,在画家何家安的陪同下,从信阳到罗山,进到大别山区,经过光山、新县、红安等地,凭吊了前人的遗迹,更领略了大别山宏丽深秀的风光,那里的银杏树给我的印象至今难忘,每一株树龄都十分古老,挺拔高大,枝叶婆娑,十分壮观。但是目之所及,山坡上大树不多,山石裸露。何家安介绍说那是1958年大炼钢铁时一口气砍伐光的,当时当地人捨不得下手,政府从山外各县调来农民搞定的,只有一些古老的银杏树被当地百姓力保下来。然而大自然仍然充满生机,山头的树木郁郁葱葱,是画家取之不尽的天然画材粉本。就我所知,文革期间下放在罗山的画家张步、王鸿,为当地举办美术培训班,播下种子生根发芽,陆续出现了何家安为首的一批山水、花鸟画家,有人叫他们为“罗山派”,可见成了气候。“罗山派”能否叫响要靠时间证明,这个不急,但是其中出现了桂行创这样优秀的青年山水画家,证明了大别山同样钟灵毓秀,中原大地文脉传承无可限量。

山水画界发现桂行创是在约十年前,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举办“跨世纪中国山水画展”,在这次画展的评选过程中,大家的共同想法是尽力克服和纠正自80年代以来,山水画界流行的追求表面视觉效果的特技制作(如加牛奶、豆浆,撒盐末、洗衣粉等怪招)和细笔堆砌等等时尚流行的样式,离传统山水画的优秀精神愈趋愈远。有鉴于此,评委们注意到桂行创的参展作品,题目是《积翠重苍》,是一件水墨着色山水画,丘壑纵深,树木苍翠,有笔有墨,大家都看好, 经过投票,此画得了金奖,我也记住了桂行创这个名字。此后,他的山水画不断的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展览会上,经过这些年的努力锤炼,他的山水画风格日趋成熟,画名已广为人知。

桂行创的山水画逐渐的形成个人的风格,清新、洒脱、笔墨灵动,贴近自然而并不谨守于客观物象,继承传统还要追求现代情趣精神。作为已经崭露头角的青年画家,桂行创在学习古人的技法程式、领会前人在山川意蕴和境界气息方面,相当勤奋,而且勤于思考,结合当下创作中的情况从实践到理论提出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我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风景写生艺术之处,在于艺术观念的歧义,大家知道西方的绘画历来注重视觉感知的真实性,人物画由于宗教传播的需求和神话描绘而占据主要的历史地位,就技法角度分析,只有当油画技法的成熟足以表达其视觉的真实感受时,风景画方才在17~19世纪独立成科并发展起来,在法国印象派达到其顶峰。当现代摄影术发明并不断攀到科技高峰时,以表达视觉真实感为审美目的的风景画,理所当然的受到冲击而一蹶不振。我国的山水画早于西方风景画出现近一千年,绵延至今不衰,在彩色摄影以及数码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拥有广大的爱好者,其中必有令人深思的道理。始终受到书法抽象表意线条影响的中国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在自然物象的视觉真实的表述方面从来是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在创作主体的画家的主观概念里是一种诗化的朦胧意念状态,处于此二者之间的山水画逐渐形成表达的话语程式,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意象性”和笔墨程式方法,与此同时,山水画的审美历经唐宋的发展到元代以后文人山水画的笔墨意蕴,更是独特而高明。古人为我们留下丰厚的财富,足资后人借鉴学习。20世纪以来中国画界一直面对如何继承传统和怎样借鉴西法的问题,所谓继承传统是指怎样学习消化和运用前人成果,包括格调意蕴、章法图式、笔墨技法诸方面,而借鉴西法则为写实观察方法、三维空间观念焦点透视以及色彩观念等等。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经验,中国画界已经克服了诸如“不科学”“改造论”的困惑,中国画的民族文化本体意识得到确立,目前的分歧大多在于行路写生和借鉴传统的分配比例方面。在这方面,桂行创的思考是比较多的,我近来看他的一些发言的观点,比较注重深入生活自然,注重学习传统还要跳出传统,“强调写生,注重感悟,在真山真水中寻找灵感,”以使其作品富于激情和感染力。他的观点显然代表了当下山水画家们的主流意识。

当许多画家认识到继承传统的必要性,并纷纷以古人的图式、程式作为立身之途,个别画廊及刊物甚至推出完全照搬宋人、元人,“克隆”古人古画的山水画家,就艺术的发展创造和注重个性精神的意义讲,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桂行创来自大别山,呼吸着山川的灵气,多年注重写生,同时不废临摹,学习古人的笔墨程式,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显出了很高的悟性,其特点在于自然融洽的汲取消化前人的笔墨精华,在写生中陶冶自家多年的胸中丘壑,做到既不拘泥古人,又不追逐时尚,凭着自己的感悟和积累在反复的实践摸索探寻中,求得自我。石涛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人犹有此认识,今时画家更应追求自家面貌。桂行创的画的活水源头明显的在跨越鄂、豫、皖三省的大别山,这里是画家的故乡,是这里的丰富的文化传统以及寻求变革的精神赋予他投入创作的灵感和动力。无可否认的是画家的艺术天分,令他的画山川意象深邃,丘壑自然生动,屋宇树石溪流布置妥贴,营造出一幅幅天然图画,更可贵的是运用笔墨方面,能够达到灵动自如,功力老到,从中可以看到画家用功之深,从宋元人、石涛、石溪直到黄宾虹,都能兼收并蓄。观其笔墨沉静内敛,秀润中见厚重,若不经意中见经营,读他的山水画,感到其内在的意蕴很丰富,他的画毫无剑拔弩张及肆意张狂之习气,在当代青年山水画家中具有如此素养十分难得。在他的画册里有《思逐淮南秋》(180×92cm,2006),《山抹微云晓色开》(240×125cm,2005),《淮源素秋》(180×154cm,2005)等件,都属精心之作。

我和桂行创认识有年,接触不是很多,在他身上那一种沉静内涵、文质彬彬,勤于用功,深于思考的气质,给我很好的印象。在他的艺术趋向成熟的时候,我对他寄予深深的期望,中国山水画继往开来的希望,就在他们的身上。

2007年8月于京华道不孤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