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散心。1969年5月出生于江苏常熟,师从全国著名书法家张锡庚、张旭光先生。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创作高级研修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常熟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黑龙江省画院书法院、江苏省国画院、常熟市政协、常熟市书画院特聘书法家;苏州市出版物编辑学会会员。创办益满楼艺术成人工作室,长期公益书法培训,让更多的人来热爱中国书法,延绵传统文化,提升书法艺术。
出版发行
出版名称 《李谦书法作品集》
出版社 北京:荣宝斋出版社
出版署可查询正规刊号:ISBN 978-7-5003-1901-6
时间:2018年4月
获奖记录
2001年度
入展“走进新世纪”江苏省青年书法精品展;(江苏省书协主办)
2003年度
入展全国首届“杏花村杯”中央电视台书法大奖赛;(中国书协主办)
入展全国第二届行草展;(中国书协主办)
获全国《淳化阁帖》杯“二王”书法大赛优秀奖;(上海市书协主办)
被常熟市文联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
2004年度
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主办)
入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中国书协主办)
入展江苏省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江苏省青年书协主办)
获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优秀奖;(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
被中国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评为书法类指导工作一等奖;
被常熟市文联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
2005年度
入展江苏省书法家作品进京展;(江苏省书协主办)
入展2005年《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书法导报》社主办)
入展首届全国公务员书法大赛;(中国书协主办)
2006年度
入展第四届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江苏省青年书协主办)
书法入展中国书法青年百强榜;(《书法》杂志社主办)
2007年度
入选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
入展中日议员公务员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中国书画研究院主办)
获常熟市人民政府“黄公望”艺术奖;
2008年度
入选全国首届册页书法艺术展;(中国书协主办)
入展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展;(中国书协主办)
入展第五届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江苏省青年书协主办)
2009年度
获全国第六届法制宣传书画作品展三等奖;(国家司法部主办)
2010年度
入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中国书协主办)
被常熟市文联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
2011年度
获 “邓石如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获奖提名;(中国书协主办)
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百名会员精品展;(中国书协主办)
入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
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职工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
被苏州市文联授予 “艺术成果奖”;(苏州市文联)
被常熟市文联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常熟市文联)
2013年度
入展第二届翁同和奖书法展;(中国书协主办)
被常熟市文联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
2014年度
获江苏省第十一届“五星工程奖”铜奖;
被苏州市文联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
2015年度
入展“大美张掖”全国知名书法家作品展;(张掖市委宣传部、张掖市文广新局)
2016年度
入展首届“沈商文化杯”全国书画作品展;(中国书法报社主办)
被苏州市文联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
2017年度
入展中国书法名城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入展第二届江苏省 “书法奖”。(江苏省文联、江苏省书协)
获中国书协主办的 “邓石如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获奖提名及入展、入选全国第八届、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行草展、第二届草书展、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第二届册页书法作品展、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中书协百名会员精品展等重要赛事;获江苏省第十一届“五星工程奖”铜奖和苏州市文联 “艺术成果奖”;入展江苏省第二届“江苏书法奖”。
曹洋
从事书法这个艺术实践需要想象力。虞山的想象力挺饱满的,它把中国书画史,不,应该是文艺史的边缘延伸至八极之外。那年我登上虞山剑门俯瞰无垠的江南水乡,在这不算高的丘陵中,让人从静默的兴福寺所营造的万籁俱寂回音中,感知其铺排的文化架构,这里的一草一木,春风秋雨,都像是记录千年文脉的年谱。
在这一缕一缕的文脉中,总有那么多闪亮的名字,从姜尚到曾朴,从言子到翁同龢,从黄公望到钱谦益。他们让这个民族一代又一代地从中找到相应的文化归属。四十年前,张锡庚老师在虞山脚下结庐秋竹园。我和李谦兄有缘相聚于秋竹园,尽管我比李谦虚度十余年,但他的气质与书法之相深深地吸引了我。
李谦帅气,可以说是美男子,美不仅是外表的印记,还有内在的气质。他的气质显然是因为江南水乡的润泽所致,这使人想起“文质彬彬”一词的精妙,李谦质于内,发于文,形成于书法。中国书法文化的契合性显现便是人中君子。张旭观担夫争道悟得结构布白之法,黄庭坚谛听船夫荡桨之声,领悟笔法之妙,没有一丁点任何文化背景的莽汉并不能写出或划出有文化积淀的线条。这就是说,写书法,就是写文化,就是文化的自我呈现,故尔林岫直接说出,书法家首先是文化人。李谦的文化底蕴来自江南水乡,这片无处不荡漾着吴越文化味道的天空,在湿漉漉的三月,随便将谁打捞出来,都是一身书卷味儿。因此当他置身于张锡庚老师所营造的江南情调的秋竹园时,李谦的气质与江南情调相遇,便是一种欣悦,一种文脉交融。王羲之和他的伙伴们的一场酒会,便让兰亭风雅在文化屏风上,让后知来者仰望成高山,那股气息缓缓向四方流淌。当这股气息栖息在李谦身上,他的笔下“二王”不仅是字形的呈现,而是精神的追寻。张锡庚老师的成功之处,是把“二王”的格调与江南情调互为表里地表达。李谦理解了张老师,理解了“二王”,理解了江南情调,这就完成了他作为一个书法家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积累。
于是李谦营造自己的书法,属于自己家法的书法。尽管齐白石说,他愿做青藤门下狗。但他一点都不谦让,自立门楣。不知他想过,是否他想让别人成为自己门下的“狗”。不过事实是他与青藤在历史之河两岸各自建立起供人仰视的艺术宫殿。李谦浅浅的微笑中透露出某种坚毅和追求,在江南情调的图谱里自我塑形,他的字让人想起漫步在山阴道上,王羲之随山风起伏的衣袂,悠游自在——生活在此处,更在别处;他笔端的节律,亦如随虞山烟岚飘荡的七弦古琴,在夜阑如漆的时候,轻叩心扉。但那个操琴的琴师并不知道远方的你在为他陶醉,他只弹着自己的心弦。李谦就是这样静静的书写着,并不是为你而你总被他塑造的美所感动。他的笔法演绎着“二王”历史的脚步,情深款款,细腻精致。当然这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复制,他每一次用笔都以自我的情怀释读“二王”的精神世界,因此他的用笔是灵动的,鲜活的,是有意味的书写,也是对江南情调的吟咏,是一种生命的释放。
看李谦的字自然感到“二王”的幽灵在游荡,但他觉得还不够。他并没有满足已有的荣耀与舒适,自我探索的使命感时刻催促自己。瞧,另一个世界在呼唤,另一个幽灵在等待。于是他坦然走进赵之谦的地盘。赵之谦的魏碑手札雄健果敢与“二王”温婉的另一面有着天然的神合,但一般人不能捕捉到飘忽在两者之间联系的丝带。显然李谦抓住了这根神奇的丝带,并在此牵引下,沟通了碑帖内在的审美空间,由此李谦笔下的疆域丰满起来了,他尝试着书写多种的可能性。没有预设,没有刻意,只有一样的艺术的虔诚与炽热。当把“二王”的瑰丽穿插在硬朗的碑版墓志魂魄中,李谦便完成了又一次书法生活的迁徙,这次迁徙美丽而壮观,却不失风雅与豁达——由南到北,由秀色江南到雄阔的中原。这美的征程,美的融合,美的升腾,是李谦个人艺术诗性的诠释。江南情调的底气,注定让他的书写行稳致远。
不张扬,不苦涩,不忸怩。“二王”的底蕴让李谦笔下规避了赵体原有的习气,成就了他自我的表达方式。川端康成在斯德哥尔摩那次演讲的“暧昧的日本”,让“暧昧”一词华丽转身为美学新名词,它的不确定性,成为一种时尚,然而,书法之美尽管有无限的可能,但书法对美的追求是确定的,它给观赏者也带来了更多的文化指向是确定的。正是这种确定性我们才有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这或许是千秋书法魅力所在。李谦的书法带给我们的的文化归属感是确定的,他从一开始就为此做准备,并且时刻努力着耕耘着——
我在且歌且行的夜晚,聆听着书法物语,聆听着李谦。他正以书法之心来回应兴福寺从历史深处传来的山音,为秋竹园着色,为自己书法人生谱写万籁俱寂的绝响。
(曹洋,扬州大学教授,硕导,国家一级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