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谦

    字散心。1969年5月出生于江苏常熟,师从全国著名书法家张锡庚、张旭光先生。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创作高级研修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常熟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黑龙江省画院书法院、江苏省国画院、常熟市政协、常熟市书画院特聘书法家;苏州市出版物编辑学会会员。创办益满楼艺术成人工作室,长期公益书法培训,让更多的人来热爱中国书法,延绵传统文化,提升书法艺术。

    出版发行

    出版名称 《李谦书法作品集》

    出版社 北京:荣宝斋出版社

    出版署可查询正规刊号:ISBN 978-7-5003-1901-6

    时间:2018年4月

    获奖记录

    2001年度

    入展“走进新世纪”江苏省青年书法精品展;(江苏省书协主办)

    2003年度  

    入展全国首届“杏花村杯”中央电视台书法大奖赛;(中国书协主办)

    入展全国第二届行草展;(中国书协主办)

    获全国《淳化阁帖》杯“二王”书法大赛优秀奖;(上海市书协主办)

    被常熟市文联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

    2004年度

    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主办)

    入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中国书协主办)

    入展江苏省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江苏省青年书协主办)

    获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优秀奖;(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

    被中国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评为书法类指导工作一等奖;

    被常熟市文联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

    2005年度

    入展江苏省书法家作品进京展;(江苏省书协主办)

    入展2005年《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书法导报》社主办)

    入展首届全国公务员书法大赛;(中国书协主办)

    2006年度

    入展第四届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江苏省青年书协主办)

    书法入展中国书法青年百强榜;(《书法》杂志社主办)

    2007年度

    入选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

    入展中日议员公务员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中国书画研究院主办)

    获常熟市人民政府“黄公望”艺术奖;

    2008年度

    入选全国首届册页书法艺术展;(中国书协主办)

    入展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展;(中国书协主办)

    入展第五届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江苏省青年书协主办)

    2009年度

    获全国第六届法制宣传书画作品展三等奖;(国家司法部主办)

    2010年度

    入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中国书协主办)

    被常熟市文联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

    2011年度

    获 “邓石如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获奖提名;(中国书协主办)

    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百名会员精品展;(中国书协主办)

    入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

    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职工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

    被苏州市文联授予 “艺术成果奖”;(苏州市文联)

    被常熟市文联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常熟市文联)

    2013年度

    入展第二届翁同和奖书法展;(中国书协主办)

    被常熟市文联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

    2014年度

    获江苏省第十一届“五星工程奖”铜奖;

    被苏州市文联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

    2015年度

    入展“大美张掖”全国知名书法家作品展;(张掖市委宣传部、张掖市文广新局)

    2016年度

    入展首届“沈商文化杯”全国书画作品展;(中国书法报社主办)

    被苏州市文联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

    2017年度

    入展中国书法名城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入展第二届江苏省 “书法奖”。(江苏省文联、江苏省书协)

    获中国书协主办的 “邓石如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获奖提名及入展、入选全国第八届、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行草展、第二届草书展、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第二届册页书法作品展、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中书协百名会员精品展等重要赛事;获江苏省第十一届“五星工程奖”铜奖和苏州市文联 “艺术成果奖”;入展江苏省第二届“江苏书法奖”。

艺术评论 | 书法精神的回归 ——李谦印象

文/子容
    
虽然早在2004年就取得了当年入展六项全国性书法展并获奖的骄人成绩,但时至今日每当被称为书法家、艺术家时,

李谦总是笑笑予以否认。他给自己现在的定位还是一位书法艺术探寻者和传播者。
中国的传统文人几乎都是仕途失意而成就艺术的,无论是诗歌、绘画还是书法。比如众所周知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稿》,就是苏东坡创作于政治上最为低谷的时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文人总是有退路。就书法家而言,唯一想不开的大概只有徐渭。而在西方,梵高、贝多芬、舒曼……整天想着自杀的多了去了。可是,如果艺术家只是自我成就和孤芳自赏,那就游离于“家”的内涵之外。任何一种可以称为“家”的人群,都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构筑空中楼阁,他一定离不开他脚下那片土地,还有哺育他的乡土文化、浸染他的时代精神。所以,艺术家是公众人物,历史赋予了他责任和担当。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海德格尔也指出,人是因为他人的存在而存在的。假如看不惯目力所及的人与事,这世界上空空地只剩下自己独享一切资源,那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就算遁入空门,决绝如李叔同,在成为弘一法师之后还是写下了“念佛必须救国”。在这个物欲横流、消费至上的时代,哪里还有清静一隅?所以,艺术家承担的使命决不仅仅是杖策孤征,还必须德被一方。李谦有这样的自觉,也有这样的坚守。除了兼收并蓄继承传统,孜孜以求开辟境界外,他更注重的是传播和推广,而且是无偿的。尽可能地将书法艺术之美传递给尽可能多的人,让他们从拜物质主义的滔滔洪流中挣脱出来,成为这个时代中相对干净的人,这就是李谦对自己“书法艺术探寻者和传播者”的定义。
第一次见到“李谦”这个名字,是在他寄给我妻子的一张明信片上。那是十多年前,他以二王小行草书写柳永的词《八声甘州》。我惊讶于在一哄而上搞所谓创新和突破的书坛,竟还有这样一位青年人不为潮流裹胁,醉心于最为纯正的二王路数。数年后,当我有幸踏进李谦的书房,看到的却是他将碑学意味融入二王行草的成功探索。“这个人有想法!”我在心中暗暗地竖起了大拇指。然而,真正令我感动的是他带领一群年龄职业各异的书法爱好者,一起走在艺术之路上。每个月两次授课、点评,每每延至深夜。而且,李谦从来不开武大郎之店,而是因材施教,悉心辅导。无论是喜欢苏字的、偏好魏碑的、专注小楷的,他都逐一亲笔示范,倾囊以赠,学生往往心悦诚服、进步可期。
艺术家的当代性是个永恒的话题。历史学家唐德刚指出,孙中山是一个罕见的现代人,而袁世凯也好,各路军阀也好,蒋介石也好,和孙中山相比全是过去的旧人——帝王将相这路人。而孙中山不管有多少局限,有多少失败,他是个现代人。那么,对于艺术家而言,即使活在当下、艺术水准极高,却不见得都是现代的艺术家。对此,李谦的理解是——重要的不是攫取了什么,而是留下些什么。所以,他对自己的创作有清晰的路径和规划,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每年都有一个重点,将创作与传统文化的表达结合起来。比如,近年先后以小楷写就他人生第一个书法工程——《论语》长卷,前两年专攻魏碑并创作了一批大字条幅,今年则用心于大草、小草并创作出更有内涵和分量的作品,明年将出版个人第一本作品集,后年将用行草创作他人生第二个书法工程《道德经》长卷……与此同时,他还要将历年来学习创作的心得落到笔下,形成一批随笔书论。我相信,勤奋的李谦一定能为这个时代留下一点有着独特价值的文化财富。
曾经读到过许多对中青年书法家的评论,无外乎入门唐宋、上追魏晋,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对此我总是心存三分疑惑:古往今来真正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大师不过区区几十人而已,哪来那么多所谓名家?对于李谦,我也不认为他已然成为一家。不过,他确实是稳稳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地向上攀登一步,再攀登一步。更为可喜的是,他与书法之间形成了互为滋养的亲密关系。就像两个无话不谈的挚友,彼此有着独立的人格,因为思想上的融合、取向上的一致而共同成长。由此,李谦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边界,每当遭遇困惑和瓶颈时总能很快找出原因,将观点与事实区分开来,出路就分明了。
李谦还是个淡泊的人。我们听到太多的人标榜淡泊,而骨子里是拿它当作不思进取、懦弱畏怯的挡箭牌。但李谦不是,他在文联工作,一方面始终兢兢业业地尽着本职,默默无闻地发挥着光和热,另一方面他对过去取得的骄人成果已经淡忘,还是谦恭有礼,诚恳待人。他也没有像市面上那些刚刚小有成就的书法家,一俟声名略起就赶紧穿金戴银改头换面,或扮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风道骨,或显得博古通今深不可测的样子。而李谦却多次向我坦言书还读得不多,综合理论素养还欠薄弱,言语中不时流露出深深的紧迫感。所以,他以自己名字为立足之本,将书斋题名为益满楼,正是谦受益、满招损这一老生常谈的重提,也恰恰是对那些故弄玄虚、辞不达意者的拨乱反正。这直白而明确的自我塑造,倒真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归。

丁酉十月于青新小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