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文西


    1933年10月17日-2019年7月7日,浙江省嵊州市水竹安山村人。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西安美术学院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共党员。

    1953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受大师潘天寿先生等教授的直接指导,1958年毕业后自愿到西安美术学院工作至今。他是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省文联顾问、省美协副主席、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延安市副市长等职。他是全国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九次文代会代表,历届全国美展国画评委会委员。2003年荣获全国高教首届百位“名师”称号。

    四十七年来,他一直从事繁重的教育工作和美院的领导工作,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人才。他一贯坚持党的文艺方向、方针和政策,不断地艰辛创作,在生活中画了大量速写,达二万张以上。他以陕北为生活基地,创作了大量的反映陕北革命历史题材和人民群众风土人情的作品。他以独创的风采和面貌,以西安美院为主体,在中国画坛上创立了“黄土画派”。

    数年来,他在国内外发表作品千幅以上,出版画集十余册。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作品二十五件,获国家级奖项九件。主要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同欢共乐》、《祖孙四代》、《转战陕北》、《知心话》、《东方》、《山姑娘》、《黄土情》、《基石》、《毛泽东在抗日年代》、《老百姓》、《与人民同在》、《春天》、《黄河子孙》、巨幅长卷《黄土人》等大型作品,都在全国性美展和报刊上展出和发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赞扬。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视美术教育和理论研究,几年来发表论文和文章数十篇,如《要大力发展人物画》、《黄土情深—深入生活点滴体会》、《坚持速写、坚持创作》、《为人民而创作》等阐述了他在攀登路上的真知灼见。1981年以来,刘文西先后访问了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曾与夫人陈光健一起举办二人作品展。


刘文西率黄土画派赴宁夏采风写生

E2451E0AFA4A8E837A06F56E52C23DE3.jpg

刘文西在中华回乡文化园

39468D77672489CE6CEBE865973A1C51.jpg

黄土画派采风团与当地群众及隆德县城关镇峰台小学的学生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广场举行捐赠仪式

3.jpg

刘文西为峰台小学贫困学生捐赠书包

4.jpg

采风团在同心德大寺写生

5.jpg

刘文西在银川影视城月亮湾写生

6.jpg

黄土画派采风团在六盘山森林公园写生

7.jpg

采风团在沙坡头

8.jpg

采风团在中华回乡文化园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

本报讯 “七·一”前夕,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2周年,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学习党的光辉历史,黄土画派坚持走进生活、走进群众、走进民间艺术,收集更多素材,为党的生日献礼。 6月17日至6月25日,黄土画派采风团在刘文西院长的带领下前往宁夏进行了为期9天的采风活动。采风团以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刘文西为团长,以西安美术学院“刘文西工作室”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士张小琴女士为副团长,成员有黄土画派画家马继忠、高民生、樊昌哲、成文正、戴信军、石英、陆震华、李师明等。此外还有媒体记者、工作人员等,一行共计23人。刘文西院长带领黄土画派多年来坚持“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不畏辛劳,深入生活汲取艺术素材,虽年过八旬仍然燃烧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坚持创作!为了自己执着的追求,为了传播革命精神,为了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的坚持采风创作让人动容,更让人赞叹!采风团一行考察了宁夏多地,在中华回乡文化园、贺兰山岩画、西夏王陵、同心德大寺、须弥山石窟、沙坡头、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六盘山杨店村,以及泾源县胭脂峡等地都进行了考察和创作写生,黄土画派采风团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广场为隆德县城关镇峰台小学的学生捐赠书包,受到了当地群众高度评价。在采风途中,黄土画派画家们不顾旅途的辛苦,随身携带速写本,随时随地停下来作画,一路上画了大量速写。他们孜孜不倦、坚持深入生活进行采风创作,坚忍的精神令人感动和钦佩。画家相互交流创作心得,畅谈各自的感受,高涨的创作热情加上如画的宁夏风光构成了一个“画中有画”的奇特场景。画家们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山川乡的一草一木,给静止的景致带来了生动的气息。刘文西院长说:“采风是我们深入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大美宁夏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采风的收获很大!”此次采风圆满结束,黄土画派画家们表示,将通过采风活动,以宁夏秀美山川、人文风情为素材,激发灵感,挥毫泼墨,积极创作和推出一批热情讴歌时代、赞美生活的作品。

黄土画派宁夏采风感悟

刘文西(中国美协顾问、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全国当代画派联谊会主席、西安美院名誉院长、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黄土画派采风今年已经是第五次了,大家对生活的感情越来越浓厚,画的也越来越多,兴趣也越来越大。这次采风主要看看宁夏的西夏王陵、沙坡头、六盘山等,大家都到六盘山最高峰画了很多速写,看到了那么辽阔的大西北,六盘山是红军长征战斗的地方,毛泽东也写下了诗篇,老一辈的革命家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我们的画家在行走中都十分感动。在这里生活的人民、自然风光就有画不完的东西,我们画家都可以在宁夏找出不同的特点,丰富画作的内容。这次采风在宁夏的党政领导和企业家主办方的帮助下,才能圆满完成,我在这里表示感谢。

张小琴(西安美术学院刘文西工作室主任、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士):来到六盘山,体会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和伟大,我们的艺术的行旅也是长征。这次宁夏之行,是一次黄土地的体验之旅,也是一种对西部的人情、历史、自然风貌的考察。我们走过的、看过的、画过的都将成为每一个人对黄土大地、对我们艺术使命的一种认识。走过须弥山,看到隋唐大佛、摩崖石刻、石雕岩画,都对我的画作有更深的体察和研究。

马继忠(西安文理学院教授,西安文史馆馆员,中国书画篆刻家协会副主席):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红色路线?因为教育人的意义更加重大。我们现在的红色江山,没有前人的牺牲不行。宁夏的情景之前只是在书本中获得,而来到宁夏看到这里的风土人情和气候环境,让我感觉清净、放松,塞上江南的美誉果然名不虚传。

高民生(西安中国画院副院长,陕西省艺术馆研究员):跟着黄土画派不断地采风,让画作更加生动,一个画家如果闭门造车,那么他的作品是苍白的。这一次我最大的收获,即不是把热爱生活停留在嘴上,而是实实在在的付诸行动中。画家要提升自己就是要多画,在画的中间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感情和认识,画家的感性认识是最重要的。随着不断地采风,这种感性认识的积累,加上书中的感受,这样创作起来的画作具有生命的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樊昌哲(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此次目的是同黄土画派一起感受生活、创作生活、学习生活。让我感动的是我们的团队里年龄大的老艺术家在不断地作画,哪怕天气不好,下雨,也风雨无阻,尤其是刘老师八十多岁高龄,不休息在作画;另一个就是向老区人民学习,了解革命老前辈,创作革命题材作品,为人民而创作,为人民而画画;第三个感受就是每次随黄土画派写生,都会有新的创作灵感。宁夏确实是一个值得来的地方,我们在这里不仅深入了生活,也深入到历史中,提高了觉悟,将会为人民提供更好的艺术作品。

戴信军(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原党总支书记、教授、西安中国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我第一次到宁夏来,走了很多的地方。作为一个画家经常走出来接触一些新的、陌生的东西,对一个画家的思想和修养有很大的作用,画家的宗旨是创造。行走实际上就是在读书,而生活是一本立体的书。画家在画室画画和走进生活中画画这两者是互补的关系,而走进生活更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刘文西老师在这件事上,给我们每一个画家都做出了榜样,在每一个地方仔细观察,细微处发现的风景很美,如果不停赶路的话,细节的把握就会丧失一些。刘老师的速写就是在细微处体现感情。

石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主席):贺兰山石窟和须弥山都画了很多,有机会我还会来再认真画一次。每当在没有灵感的时候,就应该走出来,带给自己新的创作灵感。跟着画家们一起互相学习,抓紧时间多画。

成文正(西安美院版画系党总支原书记,陕西省画艺委员会副主任):我虽然是第二次来,但深入生活还是第一次,我们这一次的采风主要目的是深入生活、了解民情、接受传统教育、创作写生。我们要做人民的艺术家,就要了解人民,真正体会他们的情感,才能画出人民接受的作品。

陆震华(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原秘书长):有生以来第一次到宁夏地区,这里的回乡风情、这里的红军历史,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也是新鲜的,带来了许多的创作素材。从贺兰山的岩石到宁夏南部苍翠的山水颜色的变化,填补了我创作时的一个空白。沙坡头的气派雄伟与西夏皇陵的苍凉厚重,都是我回去后创作大画的主题。

特邀:杨建国(中国西部文化交流艺术发展中心主任):我觉得这次黄土画派有两点最值得称颂,一个是深入生活。不是贴近,是深入,善于发现美。另外一个,是始终坚持主流。遵循黄土画派的宗旨来实践,不断地深入生活,不断地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对咱们的文化贡献很大。这次中西部文化交流是很好的,不光是在宁夏,而是在多处都应该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