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画家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画室。在昏暗光线的笼罩下,墙角里着地摆放的一幅画,夺走了他全部的注意力。画面传达出奇妙的视觉力量,给他以未曾经验过的新鲜和强烈,却不知道画的什么。定睛凝视之下,他发现那只是自己的一幅未完成的、内容是马的画。而使作者未能发现这一点的原因,只是因为它靠在墙边时,是上下颠倒的。这个偶然的“艳遇”,使他重新检视绘画作品视觉效应的奥秘,并进而推论出了关于绘画中抽象因素的存在和它们的功效。这一发现又直接引发了抽象绘画的诞生和流行。
这个画家是俄罗斯人,名为瓦西里·康定斯基。
这个著名传说的真实性并不重要,而康定斯基在此后推出的《论艺术的精神》一书,成为抽象艺术的基础理论,他自己也因此成为这一绘画流派的鼻祖,却是不争的史实。
康定斯基认为,艺术家要表达思想和感情,只需在画面中运用图形和色彩的组合来加以表现即可,而无须通过故事和情节的设计、也无须通过一个写实的物象来传达。他以音乐为比较对象,进行比较研究后指出:音乐不是通过模仿某种事物来表达思想的,而是用抽象的声音元素,如音的高低、音的长短快慢来表达情感。那么,绘画为什么不能直接通过形状、线条、色彩、明暗等绘画元素来直接表达情绪呢?他认为,画面上的形态,无论是线条、图形或是颜色,都应该是有目的的,并像音乐一样,应以激起人类灵魂的激荡为原则。
在他眼里,抽象的形态各有其意义和能量:“点”是一切形象的最单纯化;“线”是点在一种或多种力量下的通道;“曲线”是线在受到压力下弯曲而成的,直线代表否定,而曲线则有其核心,等等。
和当时一些激进的艺术家一样,康定斯基也十分喜爱在版画的世界里,更为主动地组织画面、表达变革的热情。毋宁说,版画尤其是木版画特有的那种简洁而硬朗的语言特色,更适合于凸显他心目中的抽象形态的力量。
《骑士》(图一)是他彻底进入抽象时代之前的版画,画中的人物和马匹的形象都已经经过了大幅度的简约化处理,乃至于濒临解体;与此同时,蕴含着各种运动力量的形态或线条,却因客观物象的消减,显得非常突出。
而在1922年创作的黑白木刻《小小世界Ⅷ》(图二)中,客观物象便已经消失殆尽。作为主体出现的,是单纯的、有活力的点、线、面,以及由它们构成的不同强度、运动方向和密度关系。康定斯基在这幅作品中,实践了自己对艺术与精神以及对点、线、面的构成关系等艺术规律的认识,使抽象的、非物质的绘画因素似乎也具有了热情和生命。画面中,仿佛有音韵丰富的交响诗在跳动和活跃,使我们想起他对音乐的偏爱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