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国展作品中常见的几个颜色的拼接,在不托裱的情况下如何拼接,并做到接口整齐一致,粘贴后的作品平整呢?
做法如下:
1. 购买多种色泽宣纸。3—10张,如大红色、橙黄色等。备浆糊,隔糊条(可用较厚的纸如复印纸做)。
2. 设计拼接方案。定好几个颜色的尺寸。并裁割好它们成直角,以多层宣纸一起裁割,借助直尺、三角尺,裁割时垫底的物料可用玻璃、硬纸板。
3. 拼接。如拼接红、黄、红三个色泽成一条幅。把颜色深的红色宣纸纸背靠案台边,压隔糊条,用手指把浆抹到色宣纸纸背上,即把色宣纸提起向前移动,再把要拼接的浅色的黄宣纸接叠在糊线上,黏合后随即再提起向前移动一下,以防纸粘在案台上。此次为第一次拼接。待其半干时,用纸盖在接口上,使其慢慢干,这样才不会过皱。
第二次拼接的色宣是红色宣纸,浆也是抹到红色宣纸上,把黄色宣纸的另一边粘叠在红色宣纸上,动作同上描述。
注意事项:裁割的纸要成直角。色宣是深色叠压浅色。叠口要细小。另:切勿用双面胶粘贴。
补充:"深色的焗条"不论用在那,首要条件是不脱色,黏合的叠口要细小。做法是先横后竖,在浅色的作品背面黏合,干透后翻转作品成正面朝天,抹浆糊在深色的焗条上,贴上另一幅作品。
处理接缝特别明显的办法:在钱松岩的《砚边点滴》上找到解决方法。就是把要对接的纸的边用钝刀(不要太伤纸),慢慢地刮薄,注意不要弄破弄通,然后把两条刮好的纸边对叠整齐,用小锤轻轻的锤打,一直到粘牢为止,不用浆糊和胶水就行。要用一点水。试过,效果比裱师的顺眼好多。我看过前几届美展的作品集,大幅作品都是拼接的,而且是竖接,痕迹比较明显。
中国的书法是关于中国文字表现的艺术,首先在于它是方块字,它的点画使转、间架结构,形成了独特的书体,所以它首先是一个形的问题。但是,书法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到了现代,其实用性越来越小,已经慢慢演变成为一门纯艺术,而随着近年来展览效应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以及展览竞争的不断强化,书法家热衷于在作品形式上下功夫,在视觉感上做文章,也是书法创作的主要潮流。所以,我们看一下近年来在中国书坛的比较流行书法形式之一拼接形式。
现代书法作品的拼接数量之大,拼接花样之多,拼接水平之高,堪称创下历史新高。我上传了一些书法拼接形式的作品,面对这些作品,我们感觉到了色彩的力量,感觉到了形式上的美感——这是书法从雅玩走向展厅的标记,这是传统书法形式的有效延伸,这是当前审美的正常取向,这是评审机制下的必然产物。拼接效果不能一概而论,我认为只要遵循艺术形式的规律和审美要求,就会做出现好的作品,这本身也是书法艺术与时俱进的一种体现。也是传统书法形式的另类延伸。
在拼接作品中,我们会看到古代横卷那种“题签加跋”的影子,会找到中堂那些赏题作记的痕迹,也会发现装裱师们为了美观而配色雅致的意图。因为色彩丰富、形式完美的作品,远比素色作品要好看得多。无论绘画书法,无论条幅横卷,这种感觉都异曲同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随着传统造纸工艺的研发,宣纸花色品种日益繁多,且日趋精美。因而,书法家们在创作时,积极借用美术元素,积极使用色彩,尽量使已退出实用领域而纯化为艺术的书法“好看一些”。从这点看,拼接是时代使然,也是审美使然。
所以,同许多姊妹艺术一样,书法的色彩元素的增多,无疑也成了现代书法的又一表征,从这点看,拼接是当前书法界无法规避的艺术现象,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