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保护与传承——山西寺观艺术暨文献展
时间:2017年4月25日-5月24日
地点: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稽古厅、右文厅
公主寺壁画
永乐宫壁画
岩山寺壁画
高二暑假,偶然读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合写的《晋汾古建筑预察纪略》,文字漂亮极了,完全看入迷。一年后考上北大,上大学前的暑假,为奖励自己,买了一张北京到太原的火车票,仿照梁林的路线,单枪匹马,开始第一次山西古建筑之旅。从此和山西文物结下不解之缘,一发不可收拾。至今有十五六年,几乎每年都要去山西两到三次,用双脚丈量这片古老的土地,寻访散落在表里山河的古迹。这次在国家图书馆办“传承与保护——山西寺观艺术展暨文献展”,我自然乐于去看,就当会会老朋友嘛。看过之后,也愿意当个向导,把我熟悉的山西寺观壁画介绍给各位。
觉山寺:鬼神脱壁
觉山寺位于灵丘县唐河谷地,群山怀抱,可称形胜。这里在北魏时期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正好位于平城通往邺城的灵丘道上。觉山寺中有一辽代密檐式塔,内有极为珍贵的辽代壁画。为什么说它珍贵呢?因为辽代壁画多见于墓葬,寺观中保留极少,除了觉山寺塔这处,再有就是应县木塔里的壁画了,但有争议,有说是金代补画的,不如觉山寺的纯。
觉山寺塔辽代壁画继承了唐代壁画的风格,线条雄劲,傅彩简淡,可以看出敦煌壁画金刚变、降魔变、地域变的影子。尤其动人的是明王、力士、鬼卒、魔怪形象,狰狞恐怖,森然欲搏人。传说中吴道子笔下地狱变相“风云将逼人,鬼神如脱壁”,大概就是这个感觉吧,真是足令“观者腋汗毛耸,不寒而栗”。这次展览有四张明王壁画图片,各位可以去体会一下。
岩山寺:青绿上墙
岩山寺位于繁峙县天岩村,壁画在文殊殿中。西壁为佛传故事,描绘释迦牟尼一生事迹。画面以宫室建筑为中心,其间穿插各种情节,从摩耶夫人焚香、梦祥和受胎开始,有蓝毗尼园腋下诞生、太子沐浴、九龙灌顶、太子习武、出游四门、太子射鼓、隔城抛象,一直到太子离宫出走、出家苦行修道、成佛于灵鹫山毕钵罗树下,最后说法布教、度化众生,直至涅槃;东壁为本生故事,主要是鬼子母本生经变和须阇提太子本生经变,其中有须阇提割肉孝养父母等故事;北壁描绘一组塔寺和五百商人航海遇难的故事;南壁两侧描绘殿阁楼台和供养人,剥蚀严重。
西壁靠南有酒楼市井图,极具生活气息,不可不看。画面上有酒楼一座,周饰勾栏,四面轩敞,形如方亭之制。酒楼内有桌椅板凳,门外挂有招幡,上书“野花钻地出,村酒透瓶香”。酒楼里品茶饮酒、说唱卖艺、凭栏赏景者甚众,其中有一位女子居于酒楼中心,乌发卷曲,身体微向前倾,正在歌唱。酒楼门外是市场,商贩云集,好不热闹。正在叫卖的小贩挤满街头,或推车,或挑担,或手提,或摆摊,在形形色色人群中,有的在为妇女儿童斟食,有的在为顾客伏案切肉,有的提着两条大鱼回家,有的为主人撑伞盖,有的手捧鸟笼,有的头顶灌子,还有盲人、官员、婴儿、僧侣等。这种世俗场景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汴梁城和金中都的社会风貌,堪比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壁画中大量宫室建筑出现于画面上,“界画”上墙,为研究古代建筑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岩山寺壁画风格接近北宋院体画风,设色以青绿为主,典雅古朴。壁画内容丰富,布局巧妙,形象生动,笔力刚劲,其艺术之精湛,技法之纯熟,在山西壁画中极为突出,是金代壁画中的佳作。据西壁南端上方的画工题记,为金大定七年宫廷画师王逵所作。
永乐宫:朝元巨制
永乐宫的精华是三清殿的壁画《朝元图》。所谓朝元,就是道教诸仙人,在玉皇、后土的带领下,朝见元始天尊的场景。壁画共绘有人物292身,其身份囊括三元、四渎、五岳、南斗六星、北斗七星、玄元十子、十二元神等。小者如真人身高,大者可达丈余。全图近300个神仙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形成了一道朝圣的洪流,气氛神圣而庄严。
绘画用笔十分讲究。画中人物的胡须、云鬓在接近皮肤的地方用笔尖细,随着向两侧展开,笔画逐渐变粗、变淡,远远看去,人物的胡须仿佛是从肉里长出来的一样,即所谓的“毛根出肉”的画法。人物衣纹,劲健均匀,潇洒自如,无一断笔和败笔,长达三四米的飘带或衣纹,均一笔而就,衣服上所绘山水图饰,也极尽华美。
《朝元图》集中了唐宋道教绘画的精华,也是世界绘画史上的鸿篇巨制。最近读到荷兰莱顿大学葛斯康教授研究《朝元图》与道教科仪的文章,说画家描绘《朝元图》完全根据一套道教科仪的观念结构,这个结构有五个原则:区分为左右两组;与之并行的是安排道教露天道坛和“六幕”的内容;在天、地、水界中划分出地位次要的神;在道坛布局中的西北——东南轴线对应天门和地户;将八卦布局结合到仪式表现中,特别是用来表示八个主神的方位。《朝元图》就是以上原则的再现——这实在是个有意思的说法。各位去观展时,除了可以近距离体味壁画画法的绝妙之处,还可以思考一下这位荷兰汉学家提出的假说有没有道理。
广胜寺:大元之风
广胜寺位于洪洞县,从前属于赵城县,后来撤县,并入洪洞,有名的“赵城金藏”就出自这里。这里自古就是大刹之所,规模宏大,分上下两寺。广胜下寺有一明应王殿,元代建筑,壁画中有许多有意思的内容:
“捶丸图”:画面有两位神在打球,另两位神做裁判。打球的神手里各拿一棍,地下挖个坑,把球打进坑内算赢。这是我国关于捶丸运动最早的图画记载。从画面场景来看,与当今风靡世界的高尔夫球运动颇为相似。
“尚食图”:画面上膳房里有九位侍女,各司其职,有的浇水,有的捧壶,有的提壶,有的执扇,有的拿着食物,进进出出。鲜果仙草,鲜花器皿,玉壶春瓶,华幔丝绸,在果菜的一旁还放有白色块状物,据专家推断,这是古代冷藏食物的冰块,是古人藏鲜的重要见证图。
南壁东面市元杂剧壁画“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形象地再现了一个戏班正在登台演出的场面,是目前中国唯一存世的元代戏剧壁画,至为宝贵,是进教科书的文物。
公主寺:水陆法会
水陆画是一个很特别的图像系统,主要用于寺院超度亡灵的水陆法会。内容基本包含了儒释道三教众神的图谱。盛行于元明,以通俗化和大众化的形象和构图体现佛教的义理和思想,具有程式化的特征。
公主寺壁画用工笔重彩的画法,在需要突出和加强渲染的地方,如佛座、花冠、衣襟、宝盖、法器、甲胄上沥粉贴金。画匠来自河北真定府,和石家庄毗卢寺用的是一个粉本系统,所以人物形象十分一致。
还有几处壁画也值得一提,一个是汾阳圣母庙,东壁是“迎驾图”,西壁为“巡幸图”,北壁题“燕乐图”,三壁画面互相连接,而又各自独立,也是工笔重彩,沥粉贴金,色泽鲜艳,场面壮阔,人物众多,亭台楼阁布局得当,曲桥廊庑错落有致。另一个是浑源律吕神祠,庙名颇有古意,其实可以理解成“龙王庙”拽文的叫法。古人讲律历一体,律吕之名与灰管之习有关,旧时以葭莩灰置于十二律管之中,埋在地下,候验节气。龙王主管的就是风调雨顺,节候得时,合于此意。殿内绘有龙王施雨壁画,风格比较民间,感觉是蔚县一路。
最后说说本次展览的拍摄团队,他们是一群80后90后年轻人,从2011年开始采集影像,历经四年,走遍山西每一个角落,收集了两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和一万多尊彩塑的影像资料,掌握了大量的一手图像,很多属于抢救性拍摄。他们使用的影像采集设备属全球最先进。前期高水准影像器材由德国进口,后期输出画面的打印机也是打印技术中的尖端设备。一幅体量巨大的壁画图片,前期数据采集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但几百幅小图后期拼接成这样的一幅画,则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一幅壁画图片的数据多的能达到几百GB。5月24日之前,在国家图书馆稽古厅和右文厅,各位都能看到这些技术、心血和时间的结晶。
《晋汾古建筑预察纪略》有这样一句话:“餐风宿雨,两周艰苦的生活,与寻常都市相较,至少有两世纪的分别。”如果今天去山西实地探访这些寺观,当然不会有当年梁林那样辛苦,但自驾行程也至少要排两周。当然有些还看不成,或遭破坏,或不开放,或在封锁维护中。如果想粗略地一睹山西寺观艺术精彩全貌,来国家图书馆看展,应该是个省时省力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