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茶馆》
“北京人看到外国人或者外地人,爱问这么几句话,‘来过北京吗?看过《茶馆》吗? ’‘您看过几遍呐? ’‘最喜欢里头哪句台词儿啊? ’看话剧《茶馆》已成为对北京文化了解的一道既浅显又深奥的考题。而当这次老舍+国际+戏剧节这三个概念终于结合在一起,真正是激动人心呐! ”在首届老舍国际戏剧节的启动仪式上,原中国老舍研究会会长关纪新难掩激动地表示。“文学精神、民众情感、本土文化、国际视野”是老舍国际戏剧节独树一帜的主题词,力求做成一个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戏剧节,也成为主办方北京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初衷所在。6月7日至7月31日,首届老舍国际戏剧节举办期间,将有来自国内外13部经典剧目亮相首都舞台,戏剧高峰论坛、剧本朗读会、戏剧工作坊等多场活动也相继展开。
作为戏剧节的名片,老舍先生极具文学精神的戏剧作品正是戏剧节所要弘扬以及纳入展演剧目的标准——选择国内外具有文学性、思想性、符合大众审美的戏剧作品,坚持高品质、高水准演出,彰显戏剧节的高品质。此外,老舍的作品不仅反映民族精神,同时还具备与国际交流的视野,充满对人类自身的博爱精神,对人性的思考探索,这些正是老舍国际戏剧节所秉承的以“国际视野关注本土文化”的理念发酵。“能在北京举办老舍国际戏剧节我想说这是破天荒的事情,父亲一辈子心血得到后人的肯定。戏剧节上演的这些戏一定得好看,大家抢着看,而不是卖不出票去;另外一定要有公益性,特别是对青年学子们要有吸引力和启发性。 ”老舍长女舒济谈到她对戏剧节的期许。
正是老舍和北京、和戏剧的这份不解之缘,促成老舍国际戏剧节的诞生。北京演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郑颖讲到,“我们想做一个以‘老舍’命名的国际戏剧节其实是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它不叫邀请展的原因,是希望它是一个平台,能够集合所有志同道合的人,是有共同理想追求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困难,但我们坚定地要把它做起来,这次只是一个开始” 。作为主办方,郑颖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理念一定要传达,也就是这个戏剧节的精神追求,老舍先生说“一个伟大的作品,不但需要用热情去感动人,更需要一种崇高的理智去启发人” ,这也正是创办和运营这个戏剧节的初心,“希望这个戏剧节是有灵魂的” ,能够通过经典的剧作关注中国民生、书写民众情感,让更广泛的观众群体走进戏剧节。
本届戏剧节将有来自中外总共13部展演剧目,其中国内剧目6部,国外剧目7部,分别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和首都剧场演出近30场。6月开幕之初最先上演的是老舍的两部剧作: 《茶馆》和《二马》 。经典巨作《茶馆》将在首都剧场上演,观众们能再度体味老舍先生笔下众多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而另一部剧作《二马》则充分展现出老舍先生的国际视野,“全男班”的幽默演绎在之前公演时达到一票难求的火爆。
话剧《二马》
除了两部老舍的作品,首届老舍国际戏剧节还纳入了众多世界知名剧作家的作品。小仲马的《茶花女》 、莫里哀的《吝啬鬼》 、塞万提斯的《我是堂吉诃德》 、歌德的《浮士德》 、果戈里的《婚事》等。这些展演剧目充分体现出老舍国际戏剧节以剧作家、剧本为主体,多元化丰富戏剧节内容,让观众不用走出国门,就能欣赏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戏剧风格的作品,感受中西方艺术理念、艺术表现形式、情感表达的差异。本届戏剧节还纳入了当代作家的剧作,包括张爱玲同名小说、由王安忆编剧、许鞍华执导、焦媛主演的香港版话剧《金锁记》 ;吕丽萍、孙海英夫妻联袂出演的原创话剧《独自温暖》 ;以林徽因的爱情生活、人生故事为视角的《再见徽因》 。由郭宝昌原著改编的同名京剧《大宅门》 ,以奇特舞台空间带来震撼视觉体验的《他她它》 ,以及多元视角讲述的小剧场戏《国家剧院的绊脚石》都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