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玻璃,你会想到什么——是坚硬还是流动?是剔透纯洁,还是清脆易碎?是日常生活中的瓶瓶罐罐,还是儿时摆弄手中的弹珠儿?2017年5月19日,一场关乎当代艺术与玻璃的国内外艺术家群展在798艺栈ICI LABAS画廊开幕,策展人对它的回答是“危险与美丽”。
“危险与美丽——当代艺术与玻璃展”为观众呈现了来自国内7位优秀艺术家以及来自包括美国、日本、韩国、捷克、波兰、澳大利亚、斯洛伐克、荷兰、拉脱维亚等国的14位知名国际艺术家的玻璃作品,同时展出的还有美国帕森斯艺术设计学院巴黎分院前院长,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托尼 •布朗(Tony Brown)的最新当代艺术作品。
展览现场
部分参展艺术家及嘉宾合影
“玻璃是一种危险与美丽并存的材料,在对其本身的应用和塑造上既有人为可控性,又有过程中的偶然与未知性。这不禁令人思考——艺术家在技术和材料面前究竟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是向往美丽的创造者,还是不惧危险的探索者?这正是‘危险与美丽’这一主题的指向。”本次展览策展人汪付成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如是解释。
策展人为观众及媒体导览
展览现场
诚如策展人所言,玻璃似乎已经成为我们每天都会触及的材料,这样一个经常出现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媒介在艺术家的手中却呈现出千姿百态,展厅中的玻璃作品成为一种可以被感知、不再被忽略的存在,从一种单纯的“材料”变成一件被赋予观念的艺术品。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真正延展对于玻璃的思考,目睹它美丽的外形,却同样意识到它的脆弱与危险——艺术家在创作和工艺处理上,刻意凸显或隐藏材料自身的特性,在危险与美丽之间转换,以撩拨起观众内心微妙的感受。
Robin Cass 和 David 作品
Richard whiteley,absent 缺失
ZORA 海洋生物现场图
胡东方 寒山
当玻璃与当代艺术家相遇,便碰撞出无限可能。本次展览正是通过国际当代艺术视野及平台,以玻璃为呈现载体,重新发掘并赋予其当代属性,在更为广阔的维度上,打破媒材与工艺的束缚和传统思维定式,用当代艺术与观念浇筑新的玻璃语言,令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重现生机。
麦考罗杰斯 认知 2010
卓拉·帕沃娃 海洋生物
伊凡娜·斯拉姆科娃 维纳斯
朱丽越 天书系列一
佐佐木雅浩 树海
艺术家大卫带来了其近期研究的Meaningful Gibberish Project(“有意味的乱语计划”)中的一件,这个计划探讨一个简单的问题——“对于一些事物,我如何像我组建它们时那样巧妙又有思虑地再去拆分它们?”《聚合砖块》的灵感也是源于此,这件作品内部由许多吹制的玻璃杯组成,仔细观察可以看清每个杯子的形态特点。它从“分裂”的兴趣开始,引发出一个新观念:如此多“复杂精致”的杯子集合成一个新的却并不“复杂精致”的形态。大卫说,他在创作这件作品过程中,自己同时作为艺术家和手工艺者(craftsman)感受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像观念的控制,偶然的要素,还有拒绝特定形式等等。
大卫·施纳克 可穿透的花簇
大卫·施纳克 聚合砖块
而英国桑德兰大学玻璃艺术博士彭怡在英国的留学经历,让她的作品重新关注东西方文化,以及当代与传统的比较,用理性的解构呈现感性的情感。解构系列,是她在读博士期间,有感于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鼻烟壶的形象,对它的历史发展进行研究,并转化成她自己的语言,用灯工玻璃的形式进行解构。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根根玻璃线段架构起的解构空间,对形体,空间解构和对时间的穿透。
彭怡 解构系列3
彭怡 解构系列7
除此之外,展览现场同时展出了托尼• 布朗(Tony Brown)近两年创作的作品。托尼 • 布朗是以数字媒体装置为创作媒介的当代艺术家,近年来,他将自己的创作实践拓展至绘画、设计以及大型建筑项目领域,其作品试图探讨材料、技术与艺术家之间的创作关系。这批作品通过艺术家对机械的操控完成语言“转述”,用技术在艺术家和绘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艺术家的主动创作和机械的被动执行之间产生微妙的关系。这种对于材料、技术、可控性及未知的探索与玻璃艺术家们的思考不谋而合,当代艺术作品与玻璃艺术并置展出,形成了不同媒材之间的交互对话。
托尼·布朗 两个圆
托尼·布朗 笔划
托尼·布朗 绿野仙踪
托尼·布朗 细胞
炎炎夏日,步入798艺栈ICI LABAS画廊的空间与玻璃和当代艺术相遇,足以令人身心沉醉清凉。剔透的不仅是玻璃材质本身,更是对于美丽向往的心灵。而诚如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张所家教授所言,希望人们看到作品时,并非停留于其材料或技艺层面,当代艺术更多的是对于观念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述,本次展览亦希望打破人们对玻璃的传统看法,在当代语境下构建一种新的观望方式。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