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香港2017年春季拍卖会,瓷器工艺品部将推出三大专场,计700余件拍品与广大藏家同好相见。在 “观古—瓷器珍玩工艺品”专场中,本次将隆重呈现高古瓷器、明清瓷器,佛教艺术、铜炉、文房杂项等多个门类合计360余件拍品,其中推出了一“宣铜集萃—私人珍藏晚期铜器”专题,以飨宣铜收藏家。
筒式炉
清早期
筒式炉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A Cylindrical Bronze Censer
Xuande Six-Character Mark, Qing Dynasty,17th Century
8 cm. wide
HKD: 40,000 - 60,000
USD: 5,200 - 7,700
筒式炉,敞口直壁,向下微收承三象足。器壁较厚,而显造型规整敦厚之感。炉底铸刻“大明宣德年制”款。
狮耳筒式炉
清早期
狮耳筒式炉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A Cylindrical Bronze Tripod Censer
Xuande Six-Character Mark, Qing Dynasty,17th Century
9.5 cm. wide
重475 克
来源:
杨炳祯旧藏,台湾
著录:
《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 年,页176,图93
展览:
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 年
HKD: 140,000 - 180,000
USD: 18,100 - 23,200
炉身筒式,平口外敞,有如瓷器中所见盘口造型,向下敛收出直壁,胫部外撇起台,下承三板状兽蹄足。平底,中央开框镌铸“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笔划较细,字面滚圆,结体长方,字风清秀。
仿古簋式小炉
明万历
仿古簋式小炉
An Archaistic Gold and Silver-inland Bronze Gui-form Censer
Ming Dynasty, Wanli Period (1573-1620)
9.5 cm. wide
重320 克
来源:
杨炳祯旧藏,台湾
著录:
《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 年,页238,图17
展览:
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 年
HKD: 140,000 - 180,000
USD: 18,100 - 23,200
晚明仿古风盛,瓷器、玉器、铜器无所不包。在铜器仿古方面,器物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器型仿古、纹饰仿古,且流行鎏金和错金银装饰。其中,错金银成为晚明仿古铜器的最大特点,因为它既符合当时明人对于上古器物的认知,又符合尚明人好新奇的品味。
小炉口径不足6 公分,盈手可握,十分讨喜。又仿古制式,气韵不俗。炉身簋式,外壁浅刻兽面纹,并错金银装饰细节。炉虽小巧,但铜质精炼,压手感重,置于掌中,宜赏宜玩,为晚明万历年间仿古铜器逸品。
朝冠耳炉
清早期
朝冠耳炉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A Compressed Circular Bronze Tripod Censer
Xuande Six-Character Mark, Qing Dynasty,17th Century
12.5 cm. wide
重396 克
HKD: 70,000 - 90,000
USD: 9,000 - 11,600
炉体较小,造型敦厚,平口外折,束颈起弦纹,圆鼓腹渐收出底,肩起双朝冠耳,弯曲成“S”状,优美流畅,尽显挺拔之姿,下承三空心袋状兽蹄足。内膛隐约可见旋削痕。炉底“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字体方正,字口圆润。
朝冠耳,亦称“判官耳”,以其耳形如古时朝冠名之,宣德皇帝以此式炉颁赐詹事府、翰林院以及国子监,寓意“加官晋爵”,颇富吉祥意。
桥耳炉连座
清雍正/ 乾隆
桥耳炉连座
“宣德年制”四字一行篆书款
A Bronze Censer and Stand
Xuande Four-Character Mark, Qing Dynasty,Yongzheng/Qianlong Period (1723-1795)
13.8 cm. wide
炉重2330 克,座重972 克
来源:
美国田纳西州查塔努哈艺术协会
著录:
《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年,页263,图236
展览:
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博物馆,2015 年
HKD: 450,000 - 550,000
USD: 58,100 - 71,000
此炉较常见桥耳炉腹深,不多见,但符合清中期器身普遍拉高的特征。唇口外侈,颈微束,圆鼓腹,底出三乳足,高而外撇。虎眼桥耳,器壁厚薄均匀,压手感强,内膛素净。通体栗壳皮色,炉底可见雪花金铜质。“宣德年制”长脚篆书款,铸后修磨,将字面铲平,追摹刻款的金石风。原配随形荷叶底座,皮色与器身完整统一。炉身、底座皆附美国收藏标签(CHATTANOOGA ART ASSOCIATION. 10 BLUFFVIEW. CHATTANOOGA, TENN. 37403)。
桥耳炉双耳斜朝上立于口沿,正视之如拱桥形,故称桥耳。取意先生讲经,学人围坐聆听。宣德皇帝将之下赐工部尚书和国子监祭酒。耳部依形,圆者为虎眼,扁者为凤眼,虎耳传世较少。整器时代风格鲜明,皮色朗润,铜质精炼,必出官铸。
朱和候制马槽炉
清嘉庆六年(1801)
朱和候制马槽炉
“大清辛酉季夏会稽朱和侯制”楷书款
A Rectangular Bronze Censer
Qing Dynasty, Jiaqing Period (1801)
13.5 cm. wide
重1193 克
HKD: 550,000 - 650,000
USD: 71,000 - 83,900
马槽炉线条刚劲简雅,极具大家气度,历来为藏炉家所喜之款式,多为私款订制。此炉体量合宜,炉壁厚度均匀,约5 毫米,但入手极沉,可证铜质缜密。炉身长方,四壁向下微斜敛。两侧塑戟耳,随器壁变化上挺下收,变化虽小,实为匠心,影响整器之韵味。平底,四角出四浅足,较明代马槽炉的足高而小,乃清中期之后特征。足底露铜处,可见玫瑰金铜质。炉底中央开长方框,内铸刻“大清辛酉季夏会稽朱和侯制”十二字楷书款。
“会稽朱和侯”目前查无出处,或为订制此炉的主人,或为铸造此炉的工匠,有待进一步考证。“大清辛酉”指向的时间则有康熙二十年(1681)、乾隆六年(1741)、嘉庆六年(1801),及咸丰十一年(1861),按此炉各方面特征,可推极有可能为嘉庆六年所做。
此炉整饬精练,铜质精良,气韵不凡。又款识中包含纪年、制炉者或订制者姓名,颇为难得。配木质盖、座。
铜钫
清乾隆
铜钫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A Bronze Hu-form Vase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12.5 cm. high
HKD: 110,000 - 150,000
USD: 14,200 - 19,400
铜钫撇口出沿,束颈,鼓腹向下收足,足微出沿。两侧各饰兽耳,底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铜钫源于古代青铜器造型,器身通体栗壳金色,包浆自然。
铜爵杯
清乾隆
铜爵杯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An Archaistic Bronze Tripod Libation Cup, Jue
Qianlong Six-Character Mark and of the Period (1736-1795)
17.5 cm. high
来源:北京永乐,2010 年11 月23 日,拍号820
HKD: 270,000 - 320,000
USD: 34,800 - 41,300
据《清档》记载,乾隆十三年五月初二日,司库白世秀将坛庙祭器纸样十五五份,⋯⋯奉旨:祭器内铜器交庄亲王成做,瓷器交江西唐英烧造,⋯⋯其瓷器内每十件多做备用二件,俱赶祭祝各坛庙日期以前送到⋯⋯。由此可知,铜祭器系按当时需要定制,无有备用,因此数量有限。铜爵依乾隆十三年钦定式样范铸而成,胎体厚重,色泽古朴,制作精致。杯腹部突起饕餮纹装饰,间杂雷纹,线条流畅犀利,为乾隆铜爵杯中上品。爵底阳文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乾隆朝宫廷铜铸工艺之标准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