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中国当代水墨夜场:崔如琢《万里平铺雪满天》

经典艺术2017-05-25 16:14:55

崔如琢作为中国当代水墨绘画的代表性画家,以特色的指墨以及积墨画法享誉于世,他开创了指墨积墨山水以及指墨积墨花鸟画的新篇章。在崔如琢的山水画中,四季的流转更替一直是他热衷于表达的一个话题,尤其是在他纪念碑式的大尺幅风景画中这个主题的表现尤为突出。他关注自然更替中迸发的力量,在这种秩序与混沌相互凝结相互平衡的力量之下,生命的力量、自然的丰沃以及雅趣得以展现。

崔如琢 万里平铺雪满天

镜心 设色纸本

2016年作

179×553 cm. 约89.1平尺

估价待询

墨法发展到现代,积墨法的出现使得中国画的面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画里历来追求浑厚华滋,而积墨则是生成浑厚华滋的重要条件,泼墨、破墨、积墨等技法相济存在,才使得画浑厚含蓄。崔如琢对于积墨法的运用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他在继承传统上广师前人,从宋代的董源、郭熙,元代的吴镇,明代的沈周、徐渭,到清代的八大、渐江、石涛,再到近代的大师吴昌硕、潘天寿、傅抱石、李苦禅,崔如琢都有临习。以此为基础,在上述三种墨法的综合运用下,崔如琢脱胎于前人,发展了积墨。而他对于指画技法的运用更是将积墨法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指墨法来源已久,石涛曾作《画语录》一书以提出改革创新传统绘画的方法,其中指墨艺术在当时具有极强的独创性,它几乎不遵从任何传统的流派、规则以及手法。其后,高其佩、潘天寿等人更是对指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崔如琢作为集大成者,他作画时不拘泥于工具以及笔法套式,笔墨所及之处皆随心而动,破陈出新,神游物外。

在此幅长卷中,画家展现了一卷静默而有力的初冬自然山水景象。从远处着墨厚重的大片山域出发,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画家落于纸上有力的手指、手掌,适时的停顿使得被白雪覆盖的浓密景致得以呈现。佝偻的树木错落生长在山坡之上,与曲折隐秘的小径、点缀于山间的红叶共同谱写出一幅和谐的景致。画家对于其中的起承转合独具慧心的把握正是得益于多年技法训练的结果以及对于东方独特美学的领悟,从而烘托出一幅独具气韵、充满浩渺之气的画面。崔如琢以熟练的指墨技法配以其积染之功,以细长的勾皴手法进行勾勒,以游玩的心态写山石之浑厚、林木之嶙峋,狂放之处挥洒自如,清醒之处细致入微,虚实结合,尽显天地浩渺苍茫之气。

将视线拉近,大片水域以浅灰色平涂的墨层缓缓展现在观者眼前,画家的层层着墨使画面仿似蒙上了一层潮湿的水雾一般,显得饱满大气。岸边缀有几处房屋,几人对饮,又有三人泛舟河上,缓慢落下的白雪使画面更添几分闲适的风雅意趣。由此可见画家精心设计的层层递进的画面关系,以及其对于节奏的巧妙把握,将普通的山水景观深入到人文精神,将传统的人文精神引入山水交融之间。画面间诉说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这一主题与中国传统禅宗思想一脉相承。

画面右方区域画家看似不经意地以笔带出几幢房屋,影影绰绰地隐于林木山石之后,简单的几笔便显出了曲径通幽的意境。在水平视角构图的创作中,此处的房屋与远处临河而建的房屋以及人物相互呼应,授予了长卷之一特殊载体此起彼伏的共鸣,这种呼应在画面中具有独特的话语作用,以此创造了一种步调均衡的叙事路径,立体化了平面的叙述,赋予了平面故事性,从而达到升华主题的作用。虚实的结合在画面中得以出现,气韵便在这由此形成。而在这乍看团团的浑黑境地里,山石的走向让人分辨出指法的灵活多变,线条时疏时密,皴法多变。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