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笔下的风景,无论是油画还是水墨,均直接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流派的影响,继承了林风眠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成果,在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富于创造性,令人耳目一新。
吴冠中 山西高原
1989年作 纸本镜心 68.5×96cm
RMB 2,500,000-3,000,000
“气韵”是吴冠中创作水墨的一大重点,他认为绘画自然风景,在写景传情之外,更要表现出形式美感,而“形式美的基本因素包含着形、色与韵。用东方的韵来吞西方的形与色,蛇吞象,有时候感觉吞不进去,便使用水墨媒体”。《山西高原》一作画面便充份表现了山川之灵动气韵、流动意象,分别从线条、造型及用色等三方面来呈现东方风景的韵律。作品首先以简洁的线条和造型,高度概括了山的形态,画面正中以线条勾勒了山峦峭壁的形态,呈现一片疏朗空灵的留白色面,显得圆融澄明,山下窑洞和树木,吴冠中又以简单直接的线条来组织,画面一瞬间有了生活的人情气息。
画面以排笔洗刷出水墨、淡黄与淡红的色面,清新明净,各有情态。彩墨在浓淡变化之间给山川渲染了一种气氛:淡黄色彩,对应着黄土高原的苍茫沉厚;淡红和鲜红色点,彷佛一抹钭阳映照山川,渲染出夕照的瑰丽风华。红色色彩,点缀其中,不拘一格,起着点题醒目之作用,色彩独立于造型,代表吴冠中脱离了追摹写实,呈现更具个人风格的写意表意之笔、更为纯粹的色彩美感,而这正是吴冠中80年代以后彩墨作品的重要新发展。
吴冠中 江南人家
1980年 纸本速写 33.5×24.5 cm
RMB 280,000-380,000
吴冠中在1962年第2期《美术》杂志上发表《谈风景画》,初步总结了自己的风景画观。在他看来,直接对景写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认为只有那样才能“感受较深,无论在捕捉色彩的敏感性和用笔效果等方面,都很可贵,回来制作往往不能再保留这些优点”,易失去“大自然那种千变万化、瞬间即逝的新鲜色彩感”。
他指出“写生只是作画的方式之一,并不决定其作品是创作还是习作的问题。”他自己在写生中摸索出一套结合中西绘画优长的“写生创作法”,即先在风景中自由探看,形成一个印象后,在速写簿上形成简单构图,然后对景写生,并在过程中不断调整画架位置,变换视点,从而撷取景物片段综合成一幅带有创作色彩的作品。这样既避免了印象派画家式的死抱一角的局限,也避免了传统山水离开实景、陈陈相因的套路化弊病。
吴冠中 江边竹
1984年 纸本速写 29.5×49.5 cm
RMB 350,000-550,000
这种独特的方法来自他偶然的发现,在某次旅行途中他看到一处风景,却没能下车写生,于是第二天返回寻找。“我心切,走得快,但总不见昨日之景,汽车不过二十来分钟,我们走了四个小时才约略感到近乎昨日所见之方位,反复比较,我恍然大悟:是速度改变了空间,不同方位和地点的雪山、飞瀑、高树、野花等等被速度搬动,在我的错觉中构成异常的景象。”这种“错觉”每个人都可能碰到,难得的是他将之系统化、自觉化,并通过实践创作成作品,“我经常运用这移花接木与移山倒海的组织法创作画面”。这成了他风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为了实践自己的风景写生理论,吴冠中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1978年他得到机会,奔赴梦寐以求的云南西双版纳、玉龙雪山等处。《雨后流泉》就是那次写生的成果之一。
吴冠中 雨后流泉
1978年 布面油画 46×49cm
RMB 10,000,000-15,000,000
据他自述这批作品的创作过程:“离了版纳,我经大理、丽江,从危险的林场道上搭乘运木材的卡车直奔玉龙山。……玉龙山一直藏在云雾里,不露面。……小雨、中雨、阴天、风夹微雨,我就在这阴沉沉的天气中作油画。大地湿了就像衣裳湿了,色彩更浓重,树木更苍翠,白练更白。就这样连续一个多星期,我天天冒雨写生,画面和调色板上积了水珠,便用嘴吹去。美丽的玉龙山下,湿漉漉的玉龙山下,都被捕入了我的油画中,我珍爱这些诞生于雨天的作品。”
吴冠中 1978年作《玉龙山下古丽江》
香港苏富比2016年春拍,成交价:HKD 18,080,000
1985年他又作一幅《雨后丛林》,构图与《雨后流泉》完全相同,只是在树干等局部的画法上更多使用了他70、80年代爱用的横排小笔触,景物细节相对简略。类似原封不动的复写情况在吴冠中的创作中十分少见,足见他对1978年这幅《雨后流泉》确是念念不忘,满怀“珍爱”之情。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曰:“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大雨之后,山林树枝湿嗒嗒地流淌着雨水,好像是挂着无数条小小的泉水。此作虽名“流泉”,树木却是画中主角。吴冠中早在50年代清华建筑系教书时就有感于:“风景画中如树不精彩,等于人物构图中的人物蹩脚”,因此便在树上钻研,将其作为人来描绘,传达其喜怒哀乐的生态。远处朦胧的山峦,即躲在云雾后的玉龙雪山,为画面增添了诗意的气氛。这幅作品反映了70年代吴冠中风景油画成熟阶段的典型面貌。
吴冠中 白桦林居
1988年 纸本彩墨 70×69.5 cm
RMB 3,500,000-4,500,000
“白桦林居”的立意带有很强烈的传统文化意味。在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中,以林居、山居入画的佳作不胜枚举。或许,这种将依水而居的理想变相的习惯,正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基因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最直观的反映。
吴冠中的风景作品,独特在于在写实传情以外,呈现东方的线条韵律、西方油画的色彩与造型美感。写景之上,更能把中国传统山水的历史感、诗歌情韵、人生意境都统合在一起,同时反映了中国人对中国山川土地的审美感受,因此他也提升了风景画题的层次和涵蕴,使中国山水艺术、水墨写意有了历史性的新发展,在现当代的情境下重新给予观众新鲜的体会重新感受中国山川自然之各种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