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北京保利拍卖:尤伦斯专场

经典艺术2017-05-25 17:43:56

1495700671680.jpg

王郁洋(B.1979)

人造月

2007 年作

节能灯泡、金属支架 版数 4/5

直径:400 cm

估价: 700,000 - 1,000,000

灯的秩序,月的形状,冷白的光,凭籍一万个节能灯具和大功率的电源制造了一个月亮的联想,让人们在现代文化的场所中享用自然天象,替代已经失落了的“月光”的质量。

——王郁洋

《人造月》即是在王郁洋对中国神话“嫦娥奔月”与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双重质疑之下创作的作品。与其同时期创作的影像作品《再造登月》(艺术家将模拟翻拍的登月视频与美国NASA公佈的登月影像并置展示)不同,《人造月》并非直观地、蓄谋地直指“登月”这一概念的真实性问题,而是通过巨大的球体装置和晕眩的强光视效,将月球以及人类对于月球的种种想象和欲望以近乎粗暴的方式呈现出来,以解构的态度消解一切浪漫的想象,又以再造的形式重构奇幻的错觉,将结论无限开放给每一个站立于作品之前的观众和所有可能产生的解读。

1495700712714.jpg

赵赵(B.1982)

重复

2012 年作

白色大理石、石灰色石

150 × 150 × 150 cm

估价: 400,000 - 800,000

物,或作为商品,我们在《重复》中看到了“信仰”不断下滑的命运,甚至徘徊在原始欲望的谷底。“乌托邦”早已无法在当下召唤出人们对于未来的热情,甚至任何的社会意识形态都失去了以往的尊严。而当人们认为自己只能拥有日常生活时,万物也就成为了每个人最忠实的伙伴——消费是一条新的救赎之路,我们通过买卖与交易去评估世界的价值(价格),包括那些残缺的古代佛像。所以,对于许多人而言,《重复》在他们眼中的激进,可能并非源于赵赵对“文化”的破坏,而是因为艺术家切掉了他们个人世界中判断价值的根据。

1495700743397.jpg

仇晓飞(B.1977)

奥特莱斯的维纳斯

2013 年作

布面油画、灯光、木

480 × 470 × 358 cm

估价: 800,000 - 1,200,000

这件《奥特莱斯的维纳斯》在2013年于北京公社的仇晓飞个展中展出,被安排做展厅最正中的位置,探讨的是色彩与意识的关系。一幅绘画和三个彩色灯管组成的装置,绘画描绘了夜晚某郊外奥特莱斯广场水池中伫立著的维纳斯像,金色的雕像反射出红、黄、绿三色的反光,与三色反光相呼应的是设置在绘画周围的散发着同样颜色的三个灯管,从而这些灯柱与画面间似乎有了某种隐秘而暧昧的关联。观者会产生一个错觉,那就是维纳斯身上的反光是来自外部的三个灯管。但其实仔细观察画面并加以思考就会发现,是艺术家先在画面中制造了反光,并被虚构为受到了三个外部光源的照射,然后根据反光添加了外部的现成物。在这裡艺术家打破了大多数人所持有的,绘画是对现成物的模仿的固化认识,转而将现成物变成绘画逻辑的延伸。艺术家将从潜意识中推进出的形式定为逻辑原点,又在这一形式的不断的演进推动下逐渐将作品推回到具体,从而在意识与形式之间的互相作用下完成了作品。

1495700778184.jpg

仇晓飞(B.1977)

反复

2012 年作

布面油画、木、金属

300 × 400 cm;100 × 120 cm

30 × 20 cm;400 × 8 cm

12 × 12 × 12 cm;141 × 100 × 46 cm

估价:1,500,000 - 2,000,000

反复与回忆是同一种运动,却在相反的方向上展开;因为,人们回忆起来的,是曾经有过的:所以是一种转身向后的重复;而反复从本来意义上说,则是一种转向未来的回忆。

——索伦·克尔凯郭尔

《反复》是一组混合着装置的绘画作品,其中反复出现的木材(表征)成为串联思维过程的视觉线索。在这组作品中,仇晓飞明确地将之前对“时间记忆”的表述归入进一种意识层面的行动,并尝试将绘画从画框内部的动作拓展成一种思维意识的过程,使绘画从被动的平面的物理空间走入一种主动的无法确定的意识空间,而此时作品中的图像也蜕变为一个个标示意识深度以及非线性逻辑动态的锚定物。

1495700824818.jpg

李晖(B.1977)

轮回

2010 年作

不锈钢、激光、烟雾、布

225 × 176 × 550 cm

估价:1,000,000 - 1,200,000

这是一张极其平凡的床,数百万的人在制造这种床,供给数千万乃至更多的人使用。这件作品的戏剧效果是如此诱人,恳请我们去想象美好的灵性。然而就在同一时刻,非常沉重的、俗世的铁床展现的不是重生而是大规模制造,是被“过剩”这种狼一样的威胁所追逐的不懈努力,进化所导致的“无”的状态最终是不可避免的。这儿的《轮回》接近于被取代,接近于精疲力竭。它不但适用于人或物,也适用于哲学和梦想。

1495700850263.jpg

杨心广(B.1980)

书架上的竹子

2008 年作

书架、竹子

25 × 80 × 180 cm

签名:杨心广 2008

估价: 180,000 - 280,000

杨心广的作品大多以木头、石块与金属等物质性材料为主,强调人与物质在形式层面中所隐含的“心——物”机缘。而在杨新广的最新实践中,以往的形式机缘则被引向到对当下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现实的表述之中,虽然绕开了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现实的直接描述或批判,却通过物质化的视觉映射出某种普遍性的心理焦虑。

1495700885876.jpg

Hello

2012 年作

木头、聚苯乙烯球

30 × 30 × 175 cm × 2

估价: 120,000 - 220,000

两根身上有很多擦痕的木棍,各戳著一个白色泡沫球,球上写有红色的英文字母“Hello”。作品《Hello》延续了杨心广在2012年个展“武不善作”中曾经使用的拟人化手法。杨心广通过工序中的手工痕迹打破了我们惯常的东方式的对自然的移情,并借由他所塑造出的这两个窘迫的“符号形象”,提示出全球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不公平。

1495700917931.jpg

尚一心(B.1980)

海边

2012 年作

铁、木板、成像灯、有机玻璃

32 × 170 × 90 cm

估价: 100,000 - 200,000

尚一心近期的创作分为绘画与装置两种类型,但两者在光学与视觉的主题,以及对比、节奏、干扰、速度等知觉因素的使用上是共通的。《海边》利用了物体与其投影之间在质感、形状、空间上的一系列对比,既引发了观众对空间形式纯粹的、非依存的感知,又给他们带来了一种紧张、压迫性的直观经验。作品的主题来自于艺术家一次面对海洋的经历,叙述了一种由纯粹自然或物所引发的崇高体验,以及这种崇高体验与审美愉悦之间的张力。而在尚一心用光与影构造的视觉场域中,我们则被卷入了感官性与知性之间的一贯矛盾。

1495700952871.jpg

胡晓媛(B.1977)

三衣六物

2008 年作

木、绡、水墨、玻璃、颜料

60 × 120 × 240 cm

估价: 300,000 - 400,000

作品《三衣六物》,作者创作了一个典型衣柜木质框架(240公分高,120公分宽),柜子四面绷以绡(生丝布),榜佛衣柜门窗。《三衣六物》是佛教之制中常见词汇,指僧尼被佛制所允许私蓄之物。也是僧尼仅有并不可或缺的生活资具。包括:僧伽梨(大衣)、郁多罗僧(上衣)、安陀会(中衣)等一组,以及鉢、尼师坛(敷布坐卧之具)、饮水的滤水囊。只这些东西,僧尼即可达到生存之需。作者在绡上画上她所拥有的所有华美的衣物、手饰、鞋、皮包等,密密麻麻,在自我检视里也像是一个修练的过程吧。作为观者,(理智上)可以感受到胡晓媛在创作上的态度比早期略显宏大,概念里尝试探讨的“生命”的意义,同时是她“自己”的经验,也同时在思索“人生”(人,不只她自己)。思考的范围不只在那个半径不大的圆内反复看自己,也开阔了更多的可能性。作者在绡布上面那麽巨细靡遗那麽专注的描绘所有属于她“自己”的俗尘衣物,使作品在直觉上(艺术的感受上)透露出来的,有了一些限制,更多的或许还是极大量的,属于胡晓媛自己的课题,她与她自己的对话。

1495700985994.jpg

胡晓媛(B.1977)

2014 年作

木、墨、绡、油漆

8 × 38 × 396 cm

签名:胡晓媛 二零一四年

估价: 200,000 - 300,000

初时引起我兴趣来思考表像和本质之间的差异、似是、一致、疏离的关系的,是我自己及身边一些人分裂的人格,一些拧巴又无法挣脱,掩饰又无法重建的品性。《木》是我将这种思索集纳并梳理之后以比较单纯的手段呈现出来的。我在描摹了“木”的表像木纹路之后,将本质(实际的木纹路)完全覆盖。之后以描摹出的表像替代了本质,“此时”的它与“之初”的它之间那种差异、似是、一致、疏离的关系让我觉得有兴趣;在这组作品的创作过程和结果中,我更像是在观看着自己和你们。

——胡晓媛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