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画破狗:当代十二人展将在泰康艺术空间举办

经典艺术2017-05-31 09:11:43

uQXU-fyfquww9091285.jpg

DrawingPogo画破狗 海报

Drawing通常译为素描,但它所指代的(范畴)远比素描广义。

素描是为绘画成品,painting所作的准备工作或练习;Drawing的内在逻辑却更接近汉语中动词的画。画(动词)除了在艺术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也同样适于艺术领域之外——它不一定像绘画那样基于对现实的模仿,也无需考虑观众。西方Painting(绘画)传统是在架上对世界描摹,一幅作品就像墙上的窗户;drawing(画)则是在案头对世界的模拟和重新想象,尝试创造一个替代。因而,建筑行业里的设计图也叫drawing,再比如医学行业中的解剖图叫anatomical drawing。通常drawing(画)所承载的信息含量远胜于审美价值,这是它没有像painting(绘画)那样在当代艺术系统中被拷问的原因。英文用到drawing的地方不能随意置换成painting,就像汉语里也不能随意将“图”置换成“画”。以多重身份的画家达芬奇为例,如果真的可以依据他所绘制的那些手稿制造出武器,那他的画与画之间也只是表象相似,目的却不尽相同。

大写绘画(Painting)的命运注定要延续它自身悠久的传统——而画(drawing),总是欢迎被重新定义。展览中我想做的,是将作为动词的画从绘画体制里剥离出来看。画在真实世界有广泛用途,这些功能不可能被人的惯性所限制,方便直接、易于传播的新方式必然会被采用。上世纪工业革命初期,拼贴形式让一部分画家的创作速度能跟上时事报道,他们对即时晒观点的需求如此迫切,以至于宁可专业功夫让位给剪刀和胶水。这一步的选择似乎证明了画画该是种脑力劳动。眼下任何人可以随心所欲地获得、截取图像,一方面拼贴倒退向手绘靠拢,比剪刀和胶水更便携强大的PS工具帮助构造、美化形象,并最终达到真假难辨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在技术无所不能之处,人为刻意的痕迹又重新成为看点。如某类毁三观的自制图像被冠以“画质感人”的标签,在互联网上迅速发酵传颂。

不得不说,新媒体时代用媒材、平面、手工这些标准来划定画的范围已经不成立了,同样,传统的纸上创作也未必还在继续像以前一样的事情。画在今天是什么?弃掉已经失效的标准,最后剩下的是那个目的。艺术圈讨论绘画边缘化的今天,流行文化却明确偏执于绘制形象。朋友告诉我耽美派(TANBI)文学和动画作者不拍照,不允许自己的和创造的形象以不完美的真人形象传播,且为了满足受众的审美洁癖这类文学也不会被拍成电影。真人版《攻壳机动队》上映时,我也曾担心“秋裤”毁形象而犹豫要不要看。如果试着分析这种心态,其实可以理解为某种“不完美”定论预设——不管现实演绎与虚拟原生多么吻合,现实也总是不完美、有缺憾的,这既是价值判断,也是现实之下的比较常态。因此,挑剔的观者会一边奢望期待,一边小心翼翼,怕把“完美”毁坏。再进一步地,当3D虚拟技术赶上平面形象的创造力呢?此时演绎偶尔突破观者的期待。这在内心的投射是,知道“不可能”才是正常,把虚拟和现实对应上——虽然不需要时时刻刻出现这种情况——总会伴随惊喜让人意外。

从我身上类似的能记起的跨越时代的共情,大概是我小时候上课时无论怎样也要在课本的边边角角画满东西。因为,关乎想要逃离(活在另一个世界)的愿望,画是甩掉肉身的路径。

很久以前读过达芬奇写给他自己看的笔记,反复强调文字和音乐在身临其境这一点比不上视觉。今天画是什么,跟人的这种需求有关系。押井守最近在真人版《攻壳机动队》采访中说,电影正在被游戏一步步反超。他体验到玩游戏不会有The End,也没必要有,他说:“游戏是一种不需要结束的全新形式,只要准备好开放世界的环境和角色,剩下的就让玩家自己创作故事就好了。。。。。游戏可以让每个人在离开时都有着不一样的体验,100个人就有100种不同的故事。”他说得太对了,现在做什么都不得不想想这个。

展览信息

展览期间:2017.6.1 – 2017.7.29

艺术家:董大为、董菁、金宁宁、李维伊、廖国核、林奥劼、刘鼎、娜布其、宋拓、叶甫纳、张达、张淼

策展人:周翊

艺术总监:唐昕

展览地点:泰康空间(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草场地艺术区红一号院B2)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