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歌舞升平

经典艺术2017-06-06 10:31:32

1496714657610.jpg

图1

1496714657784.jpg

图2

1496714657576.jpg

图3

1496714657415.jpg

图4

1496714657237.jpg

图5

展览:唯寄歌舞寓长安——陕西古代乐舞文物特展

时间:2017年4月29日至7月10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北水下廊道东展览厅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是中国历史上14个王朝的都城所在地。古都长安更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闻名世界的东方国际大都会。国运昌而乐舞盛,作为乐舞文化的主要发源地,陕西亦见证了太平盛世下民众的安居乐业。史前先民埙鸣悠扬,两周钟磬振播礼乐,秦汉乐府歌舞升平,魏晋南北朝羌笛嘹亮,隋唐两代奏响“胡部新声”,宋元明清秦腔激昂,汇聚成一条浩荡奔涌的乐舞长河……

这段话引自“唯寄歌舞寓长安——陕西古代乐舞文物特展”前言。过去几年,国家大剧院围绕古代乐舞这一主题,陆续组织过河南、新疆等地相关文物晋京展出。这一次,来自文物大省陕西20多家文博机构的近300件珍贵文物荟萃一堂,为观众呈现出周秦汉唐乐舞百戏的多彩风貌。精品太多,择要向大家介绍几件。

“八音之领袖”羯鼓

就从这件出土于唐惠陵的彩绘陶羯鼓说起吧。其实,惠陵虽然叫陵,但埋的并不是真皇帝,而是死后被追谥为“让皇帝”的唐明皇的哥哥,名叫李宪。他坚持将太子之位让与李隆基,所以备受尊崇。再说羯鼓,它是古代龟兹乐、天竺乐、高昌乐、疏勒乐的乐器,源出五胡里的羯,日本音乐史家林谦三认为它更早来源在印度。羯鼓在唐代属于时尚乐器,当时的宰相宋璟说,击羯鼓时,如果能“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方为能手;晚唐的李商隐有诗云:“羯鼓声高众乐停”(图1)。

精通音律的唐明皇喜好羯鼓是出了名的,他说羯鼓是“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为比”。在春风拂面的时候,他叫人演奏他谱写的羯鼓曲《春光好》,演奏完毕,四周的杏树柳树已发绿芽;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他叫人演奏他谱写的羯鼓曲《秋风高》,顿时远风徐来,庭中的树叶随鼓声起舞。这两个场景,简直出神入化。“让皇帝”和唐明皇有着共同的爱好,精通龟兹乐,都是羯鼓高手。两兄弟后来地位变为君臣,依旧同吃同睡同劳动,被传为佳话。也许眼前这件羯鼓就是哥儿俩手足之情的见证吧。

赫赫宗周钟磬乐悬

西周王朝制礼作乐,形成以乐为形式、以礼为内涵的礼乐制度,奠定了此后两千余年的礼乐文明基础。特别是以钟、磬为代表的乐悬制度,被当时统治者赋予体现严格社会等级的政治内涵,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陕西出土的周代音乐文物以青铜器为主,不仅种类丰富,且铸造精美。尤其钟、磬之类,为庙堂所用,组合有序,体形硕大,纹饰华丽,多有铭文。

进入展厅,迎面就是2004年在韩城梁带村西周墓群中出土的钟与磬。梁带村墓地规模巨大,陪葬品极其奢华,出土大批罕见的金、玉、铜、漆、石、铁器。其中27号墓是一个“中”字型大墓,应为芮国国君之墓。墓内出土了成套乐器,有编钟、编磬、钲、錞于等等,其中錞于为迄今所见时代最早者,编钟和编磬是迄今所见组合较完整者。钟和磬大家比较熟悉,一看便知,钲和錞于有必要介绍一下:钲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手执,使用时口朝上,以槌敲击。钲属于军乐,古代常用来指挥战斗,“鸣金收兵”的“金”就是钲;錞于是一种打击乐器,形如圆筒,上大下小,顶上有钮,与钟磬合奏。主要用于誓盟、祭祀等重大礼仪活动,或用于战争,打仗时将錞于与铜钲或铜鼓配合使用,以调动部队和鼓舞士气。

始皇帝都舞殿歌台

紧接着就是秦国重器——宝鸡太公庙窖藏出土的秦宫室重器秦公钟和秦公镈。秦公钟一套五件,每件都刻有铭文,记述了秦武公朝夕虔诚祭祀祖先,纳聚贤才,励精图治的事迹。秦公镈刻铭记述了秦襄公“赏宅受国”,即被周天子赏以宅、授以国,以及文公、静公、宪公治国兴邦事迹。镈以纹饰繁缛为特色,华丽的夔凤纹扉棱或许与嬴秦王室族徽有关。

秦始皇陵园内出土的错金银乐府钟,不但细节精美,而且历史意义非凡。钟口内侧设有四条音梁,梁上有挫痕,说明是调过音的实用乐器。纽上刻铭“乐府”二字,是能够证明秦代即有“乐府”机构的实证,纠正了史传“武帝立乐府”的谬误(图2)。

两件秦始皇陵出土百戏俑,与真人等高,颇为醒目。百戏俑坑的位置在秦始皇陵园东侧内外城垣之间,是一座平面略呈“凸”字形、内设三条过洞的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陪葬坑。1999年和2011年先后进行两次发掘,共出土30余件罕见的姿态各异的百戏俑。这些百戏俑的原型应是秦宫廷娱乐活动中的百戏演员,即秦始皇御用“杂技团”,神态各异,活灵活现,可以想见当时宫廷乐舞百戏活动盛况(图3)。

丝路起点乐汇长安

汉武帝时,张骞两次通西域,凿空丝路,中外交流进入崭新阶段。羌笛、箜篌、胡笳、琵琶、胡角、筚篥等外来乐器奏出的妙音,令汉人喜爱至极;鱼龙曼衍、海中砀极、吞刀吐火等百戏幻术,令汉人惊奇不已。开放的汉帝国,繁荣的丝路,使东西方乐舞艺术汇聚长安。

汉景帝阳陵陵区出土的彩绘陶磬架、彩绘盘龙钟架底座、石编磬,是这一时期难得的乐器实物资料。两件玉舞人,一件为常见的单人片状玉雕,另一件为汉宣帝杜陵陵区出土的两个立体玉舞人构成的一件玉雕,长裾飘飘,御风而行,可能与汉人的某种精神信仰有关。汉代伎乐俑、百戏俑欢脱可爱,作放飞自我状(图4)。

神木县出土的胡人驯象横楣画像石,大象面左、弓背、垂尾静立,长鼻下垂;象奴头戴胡帽,着左衽长袍,左手持一钩形物,面对大象分腿站立。用钩驯象,可能是乐舞百戏中的象舞,多见于古代印度、西域等地区,类似图像在同时期的中国似较少见。

东方都会恢弘华章

唐风开放,丝路繁荣,外国使节、客商、僧侣、留学生纷纷来华,多定居长安、洛阳,带来新奇风尚,使中原内地胡风劲吹,盛极一时。尤其长安城中,从上层贵族到闾巷百姓,竞相仿效,穿胡服、饰胡妆、用胡器、品胡食、骑胡马,更是热衷于欣赏、学习胡乐胡舞,西凉、龟兹、天竺、高昌歌舞汇集于此,胡部新声使长安乐舞面貌一新,极大地影响了唐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本展以唐代乐舞文物数量最大,令人目不暇给。

韩休墓壁画乐舞图虽非原物,但十分高清,细节明显,所以端详了挺久。墓主韩休,唐玄宗时位居丞相。他儿子就是《五牛图》的作者韩滉,画史上不得了的人物,赵孟頫说他“希世名笔”。此壁画是迄今发现最为完整的大型唐代乐舞壁画。画中乐舞场面壮观,胡汉乐舞交相竞技,气氛热烈。图中共绘16人,左边站一男一女,女伎损毁,男伎头戴幞头,穿黄色圆领袍服,腰束革带,左手拿一条状物,类似今天的指挥棒,右手扬起;其后四女坐于方毯之上,一人弹奏箜篌,一人弹筝,一人吹笙,一人执拍板;中间一男一女分别立于圆毯上跳舞,其中女伎头梳倭堕髻,身穿袒胸长裙做旋转状,男伎头戴黄色抹额,身穿圆领袍衫,腰束革带,右脚抬起,亦做旋转状;右边人似乎全为胡人,五人跪于方毯之上,正在演奏,乐器有笙、琵琶、箜篌、箫、钹,旁站一人,前放一筝。整个乐舞置于山水环境中,是唐墓壁画乐舞图中难得的精品。根据文献资料和场景分析,其所跳之舞似为男女双人胡旋舞,乐则可能是龟兹乐。

鎏金舞马衔杯纹皮囊银壶,摆在了展厅一角,略显冷落。它作为何家村窖藏的代表器物之一,可算得上是明星级的文物。近几年看了不少伊朗的文物和材料,每见何家村,都切实感到有一股浓郁的萨珊波斯风格扑面而来。唐代百戏有舞马戏,可能也与伊朗有关联。还是在唐明皇时代,宫廷中曾驯养了几百匹会跳舞的骏马,每年八月五日千秋节——就是唐明皇生日那天——都要在兴庆宫勤政楼下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以舞马助兴。当时的宰相张说有诗记录当时盛况:“腕足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踏千蹄……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这件银壶上的舞马图正是舞马衔杯,跪拜敬酒,为皇帝祝寿的形象,与诗词描绘正相符合。其他金银器还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伎乐纹八棱金杯和银杯、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伎乐纹银香宝子、大唐西市博物馆藏鎏金伎乐纹银盏托,件件可观,而且都具有明显的外来文化因子(图5)。

展览时代下限到唐末五代,收尾摆了一组吹奏人物画像砖,来自陕西省彬县五代冯晖墓。冯晖为五代朔方节度使,他的墓室中,除了有壁画,在甬道两侧还出土了56块28对乐舞人物砖雕。男像在东,女像在西。两对男女伎乐各以一位舞步婆娑的巫觋居首,并且各有两名舞伎舞蹈其中。其余乐伎演奏方响、竖箜篌、拍板、腰鼓、曲颈四弦琵琶、鼓、横笛、筚篥、笙、排箫等十种乐器。这些砖雕生动再现了男女散乐舞队奏乐的热闹场面,信息完整,是晚唐五代社会生活史的活资料。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一件件精彩缤纷的乐舞文物,仿佛带领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周秦汉唐,重温丝路起点乐舞文化的风采。观展时间大约一个小时,其间如闻乐声悠悠,如见舞姿翩翩,意犹未尽,令人感动。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