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的“匈牙利艺术家蒂勃·柯瑟努斯作品展”8月6日起至8月27日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行。尽管蒂勃·柯瑟努斯(Tibor Csernus,1927-2007)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匈牙利画家之一,但对于中国观众而言,他的名字和绘画作品颇为陌生。本次展览通过百余件的作品,以7个章节呈现出柯瑟努斯从后印象派和法国先锋绘画的风格、到超自然主义和高度写实主义,以及对卡拉瓦乔的新巴洛克解读之后,全面、多变的艺术风格。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向“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表示,希望通过这位和刘海粟同时代、且同样和巴黎有交集的匈牙利艺术家的研究,呈现出艺术个体差异性的比对,诉说一位客居巴黎40年的匈牙利艺术家的经历。从他多变的作品中不难发现,他不断吸收各种艺术风格,或对旅居国外的艺术家的创作状态研究有一定价值。
从立体主义到古典主义的回归
1927年,蒂勃·柯瑟努斯出生在一个名为孔多罗什(Kondoros)的匈牙利小渔村。1946年,柯瑟努斯入读布达佩斯高等艺术学院。同当时追求时髦艺术风格的年轻画家一样,在他画家生涯初始阶段(1950年代中期)的作品中不难发现法国现代绘画的影响,尤其是立体主义的影子。尤其是1957年柯瑟努斯首次去到巴黎后,他吸取了超现实主义的绘画方式和技巧,却并未加入超现实主义的阵营,而是结合自身独特的艺术视角,形成了被后人称之为“超自然主义”的绘画风格。这此阶段常常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叠加,随后用布料进行擦拭,得到随性的质感,他以丰富的色彩、线条、图案,演绎出眼花缭乱的城市景观和市井片段。
然而,这只是柯瑟努斯艺术生涯的开始,1964年,柯瑟努斯移居巴黎,开始依靠绘制插画为生,自此期间美国照相写实主义风格在他的作品中显现,他的绘画像是一张张描绘生活周遭、不失情感温度的“照片”,一张张运笔自如、勾勒细致的“照相写实主义”作品中透入其坚实的写实基本功。但他看似“画照片”的作品中却不只停留于照片。《海滨》中,远处海水颜色的过渡细腻,让人想到了莫奈的印象派;《摩托车》里的植物笔触,则呈现出库尔贝的风格。
在“超写实主义运动”的势头减弱后,20世纪70年代后期,柯瑟努斯开始寻找新的挑战——向17世纪的艺术巨擘卡拉瓦乔和委拉斯凯兹身上获得新的灵感,开始了“传统学院派”的神话场景和静物的描绘。
在一次外出写实的过程中,柯瑟努斯发现落日余晖的景象和卡拉瓦乔一幅作品中的场景如出一辙,在同样黑暗背景的衬托下,人物的脸庞在夕阳下呈现出“卡拉瓦乔式”的光线,在此触发下,20世纪80年代柯瑟努斯的作品开始努力思考伟大画家绘画中的光线和人物安排。他以裸体人物绘画重新解构现成的故事,并把古老的故事以现代品味再现。在这些作品中柯瑟努斯用“好莱坞式”的光影效果在舞台布景般狭窄的空间中描绘高耸的塑像,而“历史”人物的服装也呈现出时代的广泛性。
而此时,正值后现代主义兴起,柯瑟努斯的作品在欧洲和美国的艺术市场上均受到欢迎,这也使得在国际舞台上声名鹊起。
也许正是艺术市场上的成功,柯瑟努斯的作品越来习惯随着艺术的时尚风潮而变,20世纪90年代末之后,柯瑟努斯慢慢将重心转移到现实环境,绘画形式也从先前对精准的不懈追求和大量细节的刻画,变得笔触更加放松流畅。蒙马特的咖啡馆、巴黎的夜生活再次回到了他的画面中,对周遭环境和摆拍场景的再创作再次回到他的作品中,与先前不同的是,这些结合了传统和现代环境下的艺术表现方式,开始呈现出浓厚的个人色彩
缘何柯瑟努斯的作品可以如此多变?撇开其艺术和市场价值之外,是他的造型能力和基本功,其中就离不开他在创作的同时,从未停止过构思。而这种构思和基本的源泉就来自于速写,在展出的速写作品中,他对同一题材反复琢磨、不断探究人物和细节的关系,并一笔一画地探索,最终驾御自己想要的艺术效果。
以文学视野点亮艺术
在柯瑟努斯的艺术生涯中,有两个阶段创作了大量文学插画。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半叶,此时初出茅庐的柯瑟努斯开始以绘制书籍插图为生,但并不单纯视其为谋生手段。他的插画质量高且创作速度快,因而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插画师。插图和绘画在柯瑟努斯的一生中相辅相成。由于插画作品的多在画纸上进行,柯瑟努斯也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绘画技法,比如,在绘制黑白插图时用墨水,而彩色图片则使用水彩和油画。他倾注自己所知的一切技巧完成绘图,这一阶段的插图作品呈现出超自然主义风格,而在为加缪的小说创作时,又显现出超级写实主义风格。这也成为了他艺术创作背后的探索之地。
而第二个阶段,则是柯瑟努斯的暮年,他将爱伦·坡神秘诡异的小说搬上画布,张弛有度、即兴挥洒的笔触愈发烘托出了故事的戏剧效果。其大胆的线条、强调的对角线布局以及极具张力的明暗对比都默默传递着文学作品的跌宕起伏。
但事实上,柯瑟努斯对爱伦·坡对文字评头论足,只是希望还原作者笔下的情节。他往往在头脑中演绎同一情节的多个场景,并反复拿捏。其中,《摩尔格街谋杀案》中,柯瑟努斯反复推敲杀死母女的猩猩的形象;在复仇故事《一桶白葡萄酒》中,以强烈的对角线布局传递文学作品的跌宕起伏;而《乌鸦》使柯瑟努斯进入了诗歌所描述的情形中,迟暮的画家似乎感同身受,“永不复返”的黑色死亡之鸟仿佛就在眼前。
的确死亡正在临来,2007年9月7日,蒂勃·柯瑟努斯在巴黎去世。柯瑟努斯去世之后,匈牙利科瓦奇•加博尔艺术基金会(KOGART)收购了其全部作品(总计约900百件画作、平面作品以及插画)。其巴黎的画室也原封不动地运回布达佩斯并按原样向公众进行了永久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