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青釉刻划花卉水波纹盘(福建大练岛沉船出水)。
磁州窑褐彩鱼藻纹盆(辽宁三道岗沉船出水)。
公元7世纪至19世纪中后期,中国陶瓷在世界海洋贸易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中13至14世纪是其中的一段繁荣时期。由广东省博物馆和韩国国立海洋文化财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亚洲内海——13至14世纪亚洲东部的陶瓷贸易”展,依托东亚海域发现的13至14世纪的沉船资料以及中韩两国文博单位400多件考古及传世珍品,展现这一时期尤其是大元帝国时期亚洲东部的陶瓷贸易景况以及中国陶瓷的世界影响。
“亚洲内海——13至14世纪亚洲东部的陶瓷贸易”展,是继“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等展览之后,广东省博物馆推出的又一个以海上丝路为题材的临时展览。展览以元代为主要时间段、以陶瓷贸易为主题,汇聚中国南北方和韩国重要沉船资料以及传世、出水外销瓷器,让南起广东、北至韩国几千公里之遥的文物集中亮相。
这里有最新的考古素材——处于调查阶段的“南澳II号”出水瓷器;有轰动学界的考古新成果——2017年发掘的江苏太仓樊村泾大型仓储遗址及出土瓷器;有中国首例独立完成的水下考古项目的收获——绥中三道岗沉船出水文物;还有来自我国沉船资料最丰富省份——福建省海域沉船以及远在韩国海域出水的中国文物、异域青瓷……
展览分为百舸千帆、帝国气象、货通万国三个部分。展览开篇“百舸千帆”首先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遐想七八百年前的海上风云瞬间:港岸繁忙、商船云集;碧海沉舟、舶货琳琅。分布于广东、福建、辽宁等中国海域以及韩国海域的海底沉船,见证了亚洲内海的汹涌波涛,诉说着陶瓷贸易的艰险历程与兴盛历史。
在陶瓷贸易的发展史中,元代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给后世带来了深远影响。展览的第二部分“帝国气象”概括性地向观众展示了13至14世纪亚洲东部陶瓷贸易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疆土空前辽阔的大元帝国,亚非欧大陆贯通,商业贸易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宗教文化多元共处……这些都为陶瓷贸易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展览的第三部分“货通万国”,则通过与海上航行息息相关的港口、码头、航塔等设施介绍,展现海洋贸易的繁荣景象:龙泉窑青瓷、景德镇窑青白瓷、青花瓷,德化窑白瓷等深受海外市场欢迎的中国瓷器,从港口大量销往海外,并且随着瓷器的广泛传播,中国的制瓷技术和审美情趣,也对航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高丽青瓷、日本瓷器,它们的诞生都与中国瓷器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