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文物系12年前辛德贝格家属捐赠。(资料图)
对侵华日军大屠杀的暴行中国人民没有忘记,对辛德贝格伸出的援手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近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南京江东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复制馆藏一级文物“1938年南京难民赠送辛德贝格绣有‘见义勇为’中文字样的丝绸”的请示。另外,国家文物局还批复同意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修复馆藏一级文物“1937年原红十字会埋尸队员郭学根保存的红十字会埋尸用品明细账单”的请示。
馆藏一级文物仿真复制
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 国家文物局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批文中称,你馆《关于馆藏一级文物“‘见义勇为’丝绸条幅仿真复制的请示》。经研究,同意你馆开展所报馆藏一级文物“1938年南京难民赠送辛格贝格绣有‘见义勇为’中文字样的丝绸”的复制工作。
批文中,国家文物局强调要求纪念馆方,按照技术标准要求,加强对该文物纤维组织、经纬密度、刺绣针法等信息的提取,制定完善复制方案。复制实施过程中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
12年前辛德贝格家属捐赠丝绸条幅
早在2006年4月,辛德贝格外甥女玛丽安女士将一块绣着“见义勇为”四个黑色大字的丝稠,和百余幅有关南京大屠杀及江南水泥厂难民营的照片拷贝,捐赠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块见证着南京那段特殊历史的丝绸宽36厘米,长98厘米,题头绣着“辛佩先生惠存”,正文是“见义勇为”四个黑色大字,落款是11位中国人的姓名。辛佩是中国难民对丹麦人辛德贝格的昵称。
辛德贝格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与德国卡尔·京特博士等一道,在保护江南水泥厂的同时,建立了难民区,庇护了成千上万的难民,他几次将被日军残害的中国人从郊区送往医院,并从鼓楼医院和红十字会请来护士,取来药品、绷带,在厂里建立了诊疗所,还记录了侵华日军的若干暴行和南京城乡沦陷后的景况, 1938年3月,他在日军的逼迫之下,无奈地离开了南京,他走时难民们称赞他是英雄,并赠送了这块绣有“见义勇为”的条幅作为感谢与纪念。
辛德贝格回国后仍然无法忘记那段经历,1968年,他终于对自己的外甥女玛丽安说起了那段特殊的历史。虽然已过去了30年,但他的内心仍为那些无辜惨死的南京平民感到悲哀,并把这块当年南京市民送给他的绣有“见义勇为”中文字样的丝绸送给了玛丽安。
另一件馆藏一级文物同意修复
同一天,国家文物局还批复同意了修复馆藏一级文物“1937年原红十字会埋尸队员郭学根保存的红十字会埋尸用品明细账单”的请示。
国家文物局的批文中称, 经研究,同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所报馆藏一级文物“1937年原红十字会埋尸队员郭学根保存的红十字会埋尸用品明细账单”的修复工作。请按照技术标准要求,在科学分析和病害评估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修复方案,做好修复实施工作,加强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据了解,1937至1938年,国内外多个慈善组织参与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尸体的掩埋,各慈善团体累计掩埋遗体达19万余具。这份展陈账单是红十字会组织埋尸活动的物证,由当时曾经参与过红十字会埋尸的南京市民郭学根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