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2019年3月16日“五行共生”当代艺术展在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北京山水美术馆主办,艺术批评家杨卫担任策展人。展览特别呈现5位当代艺术家伊灵、张啸天、刘春杰、沈敬东、徐森的作品和近期创作。本次展览作共计70余件(组)作品参与展出,涵盖了油画、雕塑、综合材料、水墨、丙烯等多种艺术类型,全面展示了这五位艺术家创作风格和状态。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杨卫致辞
艺术家 伊灵致辞
艺术家 张啸天致辞
艺术家 沈敬东致辞
艺术家 徐森致辞
展览开幕式合照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中国人喜欢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这便有了五行相克相生之说。我借着“五行”的概念来命名这个当代艺术展,是因为参加这个展览的艺术家恰好是五位,而且这五位艺术家风格迥异,艺术人生也各不相同。所以,我借“五行共生”之概念,即是想表明这五位艺术家彼此的独立状态,同时,又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事实上,艺术家也是合群的动物,尽管创作的时候大都是一个人独处,但现实生活中却离不开朋友。或许是艺术家更为敏感的缘故,往往比平常人更喜欢倾诉,也更需要知音。这正是古代文人墨客们喜欢千里寻友、清音雅集的原因,也是当今艺术区现象不断催生的背景。本次参展的几位艺术家,就大都生活在中国最大的艺术区——宋庄。他们为了相似的理想来到北京,纷纷聚集到宋庄,在这里建立工作室,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此次展览能够顺利举办,就是基于五位艺术家相辅相成的友谊关系,当然,也是出于五位艺术家的彼此认同。
伊灵《我是一个多情的人》200X300cm 布面油画 2009
伊灵是五位艺术家中最为年长者,他不仅是“老宋庄”,也是圆明园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伊灵就曾骑单车环国旅行,一路考察民间艺术,由此奠定了他的绘画基调——将中国民间艺术图腾进行转换而不同于西方模式的抽象画。
八十年代末,伊灵结束环国旅行计划,落户于北京,成了中国最早的职业艺术家之一。九十年代初,“圆明园画家村”声名鹊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年的“村长”伊灵。因为正是由于伊灵的宽厚性格,交四海之友,才使得圆明园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以至于成为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最为瞩目的文化现象之一。当然,“圆明园画家村”也是因此而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最终不得不被迫解散。
伊灵《广结善缘》 80X100cm 布面油画
伊灵离开圆明园之后,曾辗转多处,最后来到通州,并蛰居在了宋庄。这些年,伊灵的生活虽然极为动荡,但他的创作心态与绘画风格却非常稳定,始终保持着原初的信念,绘画风格也是一成不变。在一个变化多端的信息社会,伊灵的这种坚守,以不变应万变,无疑提供了某种价值参照。同时,伊灵扎根于社会底层,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形成一种密密麻麻而又绚烂多彩的画风,又使他的作品在彰显个性的同时,与当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张啸天 《2017.5.16》 180x140cm 综合材料 2017
张啸天也是从事抽象绘画的创作,但与伊灵不同的是,张啸天的画面中看不到任何图式与形象,看到的只是色块和肌理。如果说伊灵的抽象画是由简至繁,那么,张啸天的抽象画则是由繁至简。他们俩拉开艺术创作的反向运动,也恰好折射出了抽象画的两个维度,即“极多主义”与“极简主义。
张啸天出生于浙江乐清,自小喜欢涂鸦,年轻时因为喜欢饲养动物把文化课落下了,没能考上大学,后自费到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进修,由此受到浙美学术氛围的熏染。张啸天早年迷恋于结构抽象,后来走向极简艺术,应该说,都与他在浙美的学习经历脱不开关系。在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浙美以注重艺术品质而著称,推崇的是所谓“有教养的绘画”。可以说,张啸天秉承了这样一个创作理念,某种意义上,是在将“有教养的绘画”进行某种抽象化的诠释。
张啸天 《2016.9.27》120x120cm 综合材料 2016
近年来,张啸天隐居宋庄,在与世无争的状态下,创作了大量的抽象绘画。这些绘画作为他的价值倾向与审美追求,疏远于城市的喧嚣与世俗的浮华,所呈现出淡逸、空灵、虚薄等视觉特征,也由此反映出了张啸天的出世心境。
沈敬东《福禄寿》 150x300cm 布面油画 2018
沈敬东是近年来中国当代艺坛冉冉升起的一位明星艺术家。说他是明星艺术家,不是在为人处世方面,而是因为他的艺术作品,以光鲜、亮丽、幽默、诙谐,以及多层次、多维度、多材料地展开等为特点,涵盖了艺术可以流行的诸多因素。
沈敬东《新闻联播00》 100X120cm 布面油画 2018
就风格而言,沈敬东的艺术承接了“波普艺术”和“艳俗艺术”的文脉,但又超越了那些艺术的社会性叙事,而是从个人经验入手,再借用一些吻合当代人视觉心理的语言方式进行有效转换,比如强化塑料质感、强调卡通形象等等,从而形成了一种极具流行样式的个人符号。
纵观沈敬东的艺术历程,能够看到他一直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寻找契合点。或许,这跟他作为“60后”的成长记忆有关,尤其是沈敬东曾经作为军人的职业生涯,更是给了他某种集体主义思维。因此,他挖掘自己的成长史,亦可以呈现出一代人的心路历程。应该说,这是沈敬东的艺术得以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春杰 《哎》 49×40cm 水墨 2016
刘春杰是著名画家,也是五位参展艺术家中我唯一还没谋过面的艺术家。不过,虽然我不曾与刘春杰谋面,但他的大名我却是早有耳闻。作为现任南京金陵美术馆的馆长,刘春杰的艺术生命却是从东北开始的。他曾先后在哈尔滨师大和鲁迅美院深造,并一度担任过北大荒美协的副主席。可以说,是东北的一方热土和人文环境,塑造了刘春杰的文化性格,也赋予了他艺术创作的灵感。
刘春杰《超越时代的失败者》 水墨 49×40cm 2016
在刘春杰的艺术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北大荒版画的风貌,也能够看到鲁迅美术学院的传统,比如他对历史题材的钟爱,比如他对风景画的表现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北大荒版画和鲁美画风的影响。而刘春杰穿梭于这两个传统之间,将其进行当代性的转换,也就形成了他自己的艺术风格。
近年来,刘春杰因工作关系的调动,迁入了六朝古都南京生活。这种身体迁徙与环境变化,为他的艺术创作植入了新的灵感与内涵,尤其是受江南文化的沁染,刘春杰的作品正在朝更为诗性、更为意象的方向发展。这是一次中年脱变,我期待刘春杰能够再获艺术新生。
徐森 《印象富力湾之9》 80×100cm 布面丙烯 2017
徐森是此次展览的最初动议者,也是实际的组织者,由此可见,他的热心程度。事实上,徐森一直都热衷于艺术的社会实践。为此,他广结人缘,做过许多有益尝试,比如疏通艺术界与其他领域的关系,比如针对市场研发艺术衍生品等等。此次当代艺术五人展,也是徐森的社会实践之一,源于他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冲动。
徐森的绘画直接反映了他的性格,热烈、奔放,洋溢着如火般的激情。就风格而言,徐森的绘画属于典型的表现主义,但是,又对应着非常具体的内容,比如山川、河流、蓝天、白云等等。徐森借着这些自然景观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赋予了大自然以多彩的生命。
徐森 《本色系列40》 200×120cm 布面丙烯 2016
近年来,徐森开始自觉地回归于传统,不断从文人画的形态中吸取营养。这使得他现在的绘画作品,逐渐脱去早先的焦躁情绪,而具有了儒雅的气质与悠远的古风。
毫无疑问,这五位艺术家在自己的人生和艺术上,都各有千秋。但是,这并没有防碍他们之间的交往,形成某种理解的屏障。恰恰相反,不落窠臼、独树一帜的艺术人生,才使得他们彼此欣赏,彼此认同。而这,正是他们聚到一起举办展览的原因。
在开幕式现场,艺术家伊灵还特别邀请众位来宾们共同参与创作同一幅作品,并将在开幕式后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创作,为他们在山水美术馆的到来留下独特的纪念意义。
艺术家现场创作
现场展览图
展览将持续至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