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浅聊中意人文交流成果

经典艺术2019-03-21 15:20:32

中国和意大利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两国在文化、科技、教育等人文领域的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交流层次日益丰富、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文化交流可圈可点

2017年2月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访华期间,与习近平主席共同出席了中意文化合作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两年来,中方机制化参与威尼斯双年展、米兰设计周等重要文化活动,担任第55届博洛尼亚童书展主宾国,在意举办“中华意蕴”油画展、“古蜀文明展”等艺术展和文物展,中央歌剧院、中国国家京剧院等成功访意巡演。意方则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艺术节、北京国际音乐节等活动,“庞贝文物展”等重要项目成功巡展中国,“米兰家具展”在上海顺利落地。此外,两国在推进世界遗产地结对和联合打击文物犯罪方面也取得了多项突破。

1553148561128.jpg

科技创新合作已有知名品牌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瑞宇认为,“中意两国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意愿强烈、前景广阔,未来将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医疗卫生等众多领域继续加强合作,以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近年来,中意创新平台支撑有力,科技合作亮点纷呈。自2010年以来,中意创新合作周已连续成功举办9届,推动企业技术对接5700多项,签署并落地合作协议项目近千项,成为中意乃至中欧政府间科技创新交流的知名品牌。2018年2月,中意两国合作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成功发射,习近平主席和马塔雷拉总统互致贺电;目前,双方已就“张衡二号”合作达成共识。两国在中医药领域合作也深入推进,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关于中医药的《罗马宣言》。

中意科技合作除了政府间的推动,也离不开企业、社会等民间力量。李瑞宇特别向记者介绍华为公司在意大利发展的相关情况。他表示,华为作为全球第一大通信设备供应商,与世界很多国家都开展了良好的合作,其产品质量、信誉、安全性等都受到合作伙伴的充分肯定。华为意大利公司已运营15年,目前员工本地化率超过80%。过去3年,华为在意采购额近6亿欧元,纳税1.8亿欧元,与多所大学合作设立研发中心,与意大利电信、沃达丰等公司积极进行5G项目测试,还与多个城市开展建立智慧城市相关合作。许多意大利朋友也是华为手机的拥趸。华为的本地化经营为意大利带来诸多经济和社会效益。

李瑞宇强调指出,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国家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对特定企业强加“莫须有”的罪名,并动用国家力量抹黑打压,这种做法既不公正,也不道德。“中方希望并相信意大利能作出独立判断,作出符合本国利益和时代潮流的选择,为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投资运营继续提供公平竞争环境,促进两国互信互利,深化合作。”

1553148561341.jpg

“汉语热”继续升温

长期以来,中意教育双边交流合作快速发展、内容丰富,在互派留学生、校际交流、语言教学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两国签订了互相承认高等教育学位、公派博士研究生等多项合作协议,将继续在高等教育、语言教学、中等及职业教育相互提供政府奖学金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两国留学生数量稳步增长,目前中国在意留学生人数已达约24000人,2017年意在华留学生达到6430人。中意高校通过项目合作与人员往来保持频繁交流,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20多所中方重点大学和科研单位与意方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随着中意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日益深化,在教育领域合作不断推进,意大利民众学习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意大利掀起了“汉语热”。自2006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罗马大学挂牌以来,目前中国在意大利共开设12所孔子学院和近40个孔子课堂,有3万多人注册学习。此外,在意有百余所中小学开设汉语课,40余所大学设置汉语专业。2016年,意政府还颁布了意大利高中进行汉语教学的大纲。李瑞宇说:“相信习主席此访将推动‘汉语热’继续升温,为进一步夯实两国政治互信的民意基础发挥积极作用。”

旅意人员连年增多

人文交流提质升级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两国人员往来的日益频繁。近年来,中国旅意人员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意方统计,2017年来意中国游客达150万人次,意大利已成为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欧洲国家之一。此外,还有约30万华侨和2.4万留学生在意生活学习。这些数字的迅猛增长,使得领事保护的需求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据李瑞宇介绍,驻意使馆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大领保投入、提高领保能力,如编印《中国公民旅意指南》,开通“意旅阳光”微信公众号,多渠道公布领事保护应急电话,24小时保持领保手机畅通,与罗马机场建立针对中国旅客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与罗马市旅游局共同推动针对中国游客的“安全罗马”项目……李瑞宇表示,驻意使馆将“让更多赴意游客、在意侨胞感受到来自祖国的坚强有力支持”。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