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自·在·观:张杰个展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

经典艺术2019-03-29 14:06:32

2019年3月3日至17日,由刘海粟美术馆和四川美术学院共同主办,鲁虹担任学术主持,韩晶任策展人的“自·在·观——张杰个展”于刘海粟美术馆展出。

“自·在·观——张杰个展”是自1990年在台湾中华书局首次举办个人展览以来,张杰的第22个个人艺术展。在过去的近 30 年中,张杰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艺术创造性和生命力,并未因奋战在教育第一线或出任四川美院副院长等行政职务,而搁下手中的画笔。相反,其在艺术教育领域的思考与践行,不仅成就了他个人绘画上的风格样式与精神内涵;也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油画在当代的坚守、发展与变革。 本次展览梳理了张杰自 1988年研究生毕业以来,各个创作阶段具有代表性和转折意义的油画作品近百件/组,共分为三个板块展出: 自,Nature,自我 自然  艺术家的创作,最初总是从自身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出发,是自我心性的写照。张杰早年的学习与创作,尽管正值85美术思潮、89艺术批判、中西方文化多元碰撞与融合的历史时期,充满了各种“主义”、“样式”与可能性。但他并未在艺术浪潮中随波逐流,而是从一开始, 就找到并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从自我寄情的自然出发、从最基础的写生入画,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意向与西方油画艺术中的技艺研究相结合,让客观再现和主观表达相连接,形成了他笔下独具风格的自然景观。 

图片1.jpg

张杰 《绿色印记》之四 油画 150cm×130cm 2007

图片2.jpg

张杰 《天机》之一 130cm×100cm 油画 2008

图片3.jpg

张杰 《丽日》之一、二、三 150cm×50cm×3 油画 2014

图片4.jpg

张杰 《只是当时已惘然》 130cm×100cm 油画 2016

图片5.jpg

张杰 《喜马拉雅》 250cm×110cm 油画 2017

在,Existence,存在 现在 

伴随着张杰在油画语言上的探索,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艺术家关注的焦点,也从描绘自然风光到呈现社会变迁。张杰敏锐的捕捉到中国城乡在建设、发展、都市化进程中与“自然”的冲突、碰撞、交互;工业文明与农耕生活、物质欲望和生态平衡、未来与历史、创新与传统、建与拆......种种对立与博弈此在,正是中国当下的真实写照。张杰把这种真实写照再次凝练为全新的社会景观。

图片6.jpg

张杰 《城市网格》 185cm×160cm 油画 2008

图片7.jpg

张杰 《被切割的风景》之二 150cm×130cm 油画 2011

图片8.jpg

张杰 《破碎的风景》之二 200cm×150cm 油画 2012

图片9.jpg

张杰 《陪都依稀》之四 100cm×80cm 油画 2017

图片10.jpg

张杰 《空城记》 200cm×160cm 油画 2017

观,Reflection,观察 反观 从描绘纯粹的自然风景,到描绘人为的社会风景,再到描绘这一转变过程中,所带来的人的困境,艺术家张杰的油画创作,除了技艺上的研究和突破,更是一条充满内在联系的观察轨迹和反思线索。继一系列描绘自然景观、社会景观之后,艺术家将目光转向中国社会高速发 展背景下,人的内心景观。这一系列作品,不再是对自然、社会等外在现实的简单描绘、直观表达,而是带着对时代、对历史、对发展与建设、对国际化和技术化时代,诸多人文和伦理问题的观察与反思。

图片11.jpg

张杰 《量子与拓扑》之二 130cm×100cm 油画 2017

图片12.jpg

张杰 《空巢记》之十四 130cm×100cm 油画 2017

图片13.jpg

张杰 《空巢记》之十五 130cm×100cm 油画 2017

图片14.jpg

张杰 《空巢记》之十七 150cm×130cm 油画 2017

图片16.jpg

张杰 《城市梦》之一 200cm×180cm 油画 2018

本次展览,旨在以“自·在·观”三个关键词,串联起艺术家创作中的递进线索和内在逻辑。以期真实、完整、全面地呈现出艺术家30年来的创作生涯。

 

批评家文章摘录 

学术主持 鲁虹(节选自《我看张杰的画》):

按现有艺术分类法,张杰涉及的领域称为油画风景,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未因循西方的相关套路,而是将中国传统的水墨表现方式与西方油画的技法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具体言之,在不同现场,他主要运用的是游观方法,即常常不是在一个点上观察对象,而是边走边观察边记忆,直至形成意象,再将其转化为作品。当然在此过程中,他亦会借助于写生或照片,这也使得他能以地道的油画语言,去表达诗一样的境界,并自由抒发内在情感。

我注意到,尽管取得以上成就,张杰并没有固步自封,事实上,他还将自然景观转化成了社会化景观或内心化景观,而其中包含着他对时代、历史、国际化等人文问题的深刻反思。故值得人们认真对待。

易英(《主观设定与自然生发》):

张杰的油画是比较纯粹的,除了个别作品在标题上暗示了某种文学的联想外,大部分作品主要是靠语言自身的表现力和个人的感情流露来打动人。这种整体上的单纯也使他的作品更具有中国90年代绘画的特征,不再追求立意的深刻性与历史的责任感,而是以一种单纯的眼光来观察社会,以一种真诚的感情来体验人生。

陈孝信(《诗化与符号》):

张杰选择了相对单纯的山水和自然景观作为突破口,并自由地出入具象与抽象的两大语系之间。与中国的传统山水画之间拉开了距离。

Inger Løken(挪威瑞塞尔美术馆艺术总监)(《我眼中的张杰油画》):

然而,最让我惊讶的还是张杰油画作品那种非凡的生命力与表现力。透过那层薄薄的画布,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在创作过程中,那股源自他心灵深处的雄雄燃烧的激情。那些纵横交错的笔触、充满肌理的画面、多变的光影效果与精湛的创作技法,营造出一片片辽阔的土地、一座座巍峨的山脉、一条条奔腾的河流。不仅如此,这一幅幅触手可及的作品面前,一个个屈指可数的物象面前;蕴含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强大的自然能量,承载着张杰的内心如火山般喷发的精神力量。

王林(《山非山——张杰油画作品展》前言):

由四川美院乡土传统进入油画创作,张杰就表现出不同特点:其一是对乡土风情兴趣甚弱,更多的是一种土地崇拜的激情,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而非社会生活本身;其二是喜欢抽象构成,注意画面肌理、质感和光影变化的整体性,不太强调具体的绘画对象。这些早期作品不仅在技法上为其日后创作做了充分准备,而且在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创作趋势。

王端廷(《山非山——张杰油画作品展》研讨会纪要):

我不觉得张杰先生是一个地域性的艺术家,我也不认为他画的是一种地景的风景,我觉得他是当代中国乃至是一个有国际视野的艺术家。我看他的风景画让我感到最新奇的是他的画面本身,比如说空间、色彩。实际上,从他的绘画可以看出他从中国传统山水里进行的当代转换以及自然风景的主观再造。

黄宗贤:

张杰是一个勤勉而充满浪漫诗性的艺术家。

勤勉在于三十多年来,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画布上的精神之旅。

诗性在于他的艺术创作并不直接关涉政治、意识形态,但是关乎深度的情感体验与生命体验。

体现了情之所至的超越精神。

张杰的油画风景非西方的,也非传统的,但是是中国式的,是当代性的:

1.意象化置陈布势

眼中之景——胸中之境——画中之境。写胸中丘壑,表达对自然天地运化的生命体验。

2.灵动的时空意识

非固定视点的观照。体现了“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的时空意识。

3.平面化构成方式

二维性构成,不追求三维画的虚拟空间。平面化展开,画面自身的节律感、构成感。

4.抒写式形色语言

不拘泥于具体物象的刻画。

笔随行动,色由情出。

画面的形色自身构成形色交织的原野。

5.审美化肌理效果

肌理、笔触自身的美感与独立的视觉价值。

当代艺术创作中有去技术化、肌理化、质感化的倾向。

张杰的油画创作不仅在关注自然赞美自然,表达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更重要是:

他在画布上寻找着心灵的归宿,构建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何桂彦:

张杰老师是一个性格比较开朗、干练,非常有主见,也非常有魄力的一个人。他八十年代中期的那批作品给我印象比较深,因为他们八一级毕业的这批作品是在西南当代绘画中,代表了一个重要的转变。这种转变就是开始自觉地与早期的山河和乡土绘画拉开距离,然后在这个作品的形式、语言和它这种现代主义风格上,做了很多的尝试。其次是九十年代中后期,他的作品反映出表现主义的特点,第三个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他画过一些废墟,画过一些风景,他作品中的那种象征性的东西,以及他作品当中对自然的关注,那种强烈的生命体验吧。我觉得他在这个现代主义语言和媒介的研究方面,做了很长期的探索,他的这种表现和象征都非常有特色。

杜曦云:

张杰老师是一位善于思辨、清晰、果断、乐观宽厚、处事周全的人。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作品是90年代的综合材料的绘画,色彩高雅微妙,肌理刚硬、色层丰富,他对油画语言的探索很深入。他在色彩方面的语汇非常丰富,色域宽广,表达自由。在形式研究为主的学院体系里,他如同色彩的百科全书。

艺术家简介

图片17.jpg

张杰,1963年生于重庆。198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教育部美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协会理事,重庆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重庆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和参加大型学术性美展,作品多次荣获省和全国“优秀作品奖”,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四川美术馆正式收藏。 各大官方网站以及多种中外学术性重要刊物都曾用专版介绍其作品与创作思想。作品曾参加台湾苏富比等国内外大型拍卖会。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