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10月起,法国、意大利、荷兰、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20多家博物馆,先后巡回展出了在战火中劫后余生的一批体现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藏珍宝。2017年3月起,它们开始在中国巡展,并于2019年4-6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以“器服物佩好无疆”为题展出——此主题取自中国古代典籍《穆天子传》,书中记载了周穆王(约前1054年-约前949年)曾经到西方巡游,除了见到西王母,还见到西方的奇珍异宝,并用“器服物佩好无疆”来形容它们。为增强展览的学术性,我们还邀请多位专家从多个角度撰写论文,并在展览最后增加了一个“阿富汗考古与艺术文献”单元。我们相信,经过重新整理和研究的这批承担了向世界介绍阿富汗作为东西文明交汇中心之重任的珍宝,会再次散发出全新的迷人光辉。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阿富汗,是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国土面积647,500平方公里,首都为喀布尔市,总人口约3,680万(IMF,2017年),民族众多。
阿富汗地理位置
帕米尔高原风光
境内多高原和山地,超过49%的土地海拔在2,000米以上,长约1,6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的兴都库什山脉沿东北-西南走向横亘中央,将国家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尽管这片土地干旱少雨,但高山雪水融化后形成的河流则成为主要水源,北部平原地区相对肥沃。
公牛纹碗残件 法罗尔丘地
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 金 高14.9cm
二神驾车图像饰板 阿伊哈努姆,神庙遗址
公元前3世纪 银质镀金 直径25cm
器皿手柄 阿伊哈努姆,神庙遗址,庭院
约公元前145年 青铜 高12cm 宽13.7cm
阿富汗被东方的帕米尔高原、南方的南亚次大陆、西方的伊朗高原和北方的中亚草原地带所包围,处于欧亚大陆中特殊的心脏地带,自古即是多种文化和文明交汇的中心,有“文明的十字路口”之称。
科林斯式柱头 阿伊哈努姆
公元前145年以前 石灰岩 高74cm 直径90cm
半球形日晷 阿伊哈努姆,竞技场
公元前145年以前 白石灰岩 37.3 × 52 × 45cm
阿富汗的历史跨越了5000年,不仅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文明,还通过青金石贸易,与最早的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约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起源于东欧大草原(今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古印欧人的一支——雅利安人(Aryan),在向南不断迁徙的过程中进入阿富汗,随后再分为两支,分别向西方的伊朗高原和南方的南亚次大陆迁徙,并分别成为伊朗人(Iranian)和印度种姓制度中地位最高的雅利安人:掌管宗教祭祀的婆罗门和掌握军政大权的刹帝利。进入历史时期,阿富汗曾先后是来自伊朗高原的米底王国(约公元前678年-前549年)和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年-前330年)的东方辖地。
王冠 蒂拉丘地6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仿制绿松石 45.0 × 13.0cm
长袍颈饰 蒂拉丘地5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绿松石、石榴石、黄铁矿 长29.1cm
神人驭龙吊坠 蒂拉丘地2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绿松石、石榴石、青金石、玛瑙、珍珠
长12.5cm 宽6.5cm
公元前327-前326年,征服了整个波斯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前323年)进入阿富汗,使这里开始成为希腊化的土地。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去世后,其政治遗产被其继业者们瓜分,公元前305年,巴比伦总督塞琉古一世建立塞琉古王朝(公元前312年-前64年),领土东起阿富汗和印度河西部。约公元前320年至公元前185年,阿富汗南部是印度孔雀王朝的领地。
巴克特里亚式阿芙洛狄忒像 蒂拉丘地6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绿松石 5.0 × 2.6cm
狄奥尼索斯与阿里阿德涅扣饰 蒂拉丘地6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绿松石 6.5 × 7.0cm
勇士纹扣饰 蒂拉丘地3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 9.0 × 6.3cm
在以伊朗高原为中心的帕提亚王朝(中国史籍称安息,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崛起之后,约公元前200年,希腊人后裔在阿富汗建立了巴克特里亚王国,直至约公元前2世纪中期被游牧的塞克(塞种)人所取代,随后又被另一支游牧的月氏人所占,希腊人的统治中心则移至今巴基斯坦西北部的犍陀罗地区。1世纪中期,月氏五部之一的贵霜统一诸部,扩张为强大的贵霜王朝(公元55年-425年),后渐衰,分裂为若干小国,5世纪上半叶被从北方袭来的“被视为非人类”的嚈哒人(白匈奴)所灭。约565年,嚈哒政权又被萨珊王朝(公元224年-651年)和突厥的联军所击败后,阿富汗隶属于萨珊。
三叶形饰片 蒂拉丘地1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绿松石、硫化矿物
长0.9cm 宽0.9cm
腰带 蒂拉丘地4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 97.5 × 2.0cm
靴扣 蒂拉丘地4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绿松石、玛瑙 直径5.5cm
7世纪中期开始,随着阿拉伯人的入侵,伊斯兰教在阿富汗崛起,尽管此后政权更迭频繁,但阿富汗隶属于伊斯兰教世界的属性几乎没有改变过,且一直延续至今。1919年,现代阿富汗独立于英国的殖民统治,1973年以前是相对稳定的时期,其后便陷入了长时间的混乱,整个国家被各种政变、革命、被侵略、抗战和内战所充斥,1979-1989年苏联入侵和1996-2001年的“塔利班”政权使人民长期生活在压抑和恐怖之中。这期间,不仅国家发展几乎陷入停滞,而且历史文化遗产也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如闻名于世的巴米扬石窟佛像被“塔利班”组织炸毁,阿富汗国家博物馆也被多次劫掠,馆藏的10万件物品中损失了70%。2001年,“塔利班”政权被推翻,2004年,建立民选政权至今,国家逐渐恢复生机,并孕育未来的希望。
公羊 蒂拉丘地4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 5.2 × 4.0cm
盾形饰牌 蒂拉丘地4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绿松石 5.1 × 4.3 × 0.7cm
短剑鞘饰 蒂拉丘地4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绿松石 23.5 × 9cm
本次展出的230余件(套)阿富汗珍宝,按四个出土地点,即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古城遗址、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古城遗址划分单元,分别展示了青铜时代、希腊化时期、月氏人入侵至贵霜王朝建立之前、贵霜王朝四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化遗产,是古代多文明互融交汇的见证。它们均出土于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前,战争期间因藏于喀布尔中央银行大楼下的秘密金库中而得以幸存,并于2003年重现天日。
女神雕像 贝格拉姆第10室
公元1世纪 象牙 高45.6cm
门下女子饰板 贝格拉姆第13室
公元1世纪 象牙 15.8 × 16.1cm
狮鹰支架 贝格拉姆第13室
公元1世纪 象牙 高30cm
法罗尔丘地的黄金器具,隶属于中亚地区青铜时代的阿姆河文明(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又作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考古共同体),考古发现的证据显示,该文明与其西部的伊朗高原的早期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以及其南部的印度流域文明有着密切的关联——这说明了阿富汗在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就是多文化交汇之地。阿伊哈努姆,当是塞琉古王朝的第二位君主安条克一世(公元前281年-前261年在位)约于公元前280年开始大规模营建的,约公元前145年因游牧人的入侵而导致该城的毁灭。该城“拥有希腊化城市的所有标志”,如剧场、竞技场、神殿、柱廊庭院等,出土了大量极富希腊化特征的珍贵文物。蒂拉丘地,字面意思是金色的丘地或土墩,直径约100米、标高约3米。1978年,考古队在此地发掘了6座竖穴土坑墓(1男5女),出土了约21,618件金、银、铜、象牙、宝石等各种材质制作精美的文物。这批数量惊人的宝藏,将多种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了独特的跨文化特征,是丝绸之路上迄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的安息银币、罗马金币、希腊神灵、中国西汉铜镜与丝绸、叙利亚或埃及的玻璃器、印度象牙雕件以及草原风格黄金饰品等,也无疑证明了公元前后的阿富汗作为文明十字路口的国际性、创造性和多样性。贝格拉姆遗址,一般认为是第四任贵霜王迦腻色迦(公元127年-140年在位)的夏都,正是在这位君主的手中,贵霜王朝达到鼎盛,不仅国土疆域扩张到最大,更因地处东汉与西方广泛贸易的中心位置而获益颇丰。1937年和1939年的两次考古发掘,在两个房间中发现了约2000件珍贵文物,无可置疑地再次证明了阿富汗作为东西文明交汇中心的独特历史价值:希腊罗马风格的青铜铸像和石膏浮雕、印度的象牙雕件、叙利亚的玻璃、埃及的银器和石制器皿等——甚至,还有9件中国汉代的漆器。
男青年胸像石膏圆板 贝格拉姆第13室
公元1世纪 石膏 直径22.3cm
紧那罗水壶 贝格拉姆第13室
公元1世纪 陶 20.2 × 13 × 21.8cm
彩绘高足杯 贝格拉姆第10室
公元1世纪 玻璃 高12.6cm 直径8cm
注:文物图片版权为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所有,其他图文版权归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所有。
器服物佩好无疆
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
Utensils and Ornaments Endlessly Fine:
National Treasures from Afghanistan at the Cultural Crossroads of East and West
展览时间
2019年4月18日 - 6月23日
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