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位于北京石景山的法海寺藏经阁正式对游客开放,通过数字技术采集并“立体重现”的法海寺壁画在藏经阁亮相展出。
据了解,石景山法海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寺中大雄宝殿内的壁画真迹与敦煌、永乐宫并称“三大壁画艺术宝库”,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而鲜明的明代壁画,也是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壁画。据法海寺工作人员介绍,壁画共10铺,面积达236.7平方米,均由当时的宫廷画师精心绘制,所绘内容包括十方佛众、飞天侍女等,拥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及历史价值。
主题为“中国的智慧: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文化讲坛活动在法海寺大雄宝殿前举行。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此次正式开放并作为展厅的藏经阁,原阁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藏有《大藏经》一部,楼前立御颁法海寺大藏经圣旨碑,毁于清末,于2001年重修、2006年建成。
本次展览通过55部视频、手绘临摹壁画、声效等媒介形式,展出了16幅精品壁画,游客可以通过触摸一体机、高清LED大屏、4K高清电视等数字化科技设备感受历史之美。活动现场还邀请了王守常、刘传铭等知名学者“开坛”讲述壁画的艺术成就及文化内涵。
学者刘传铭讲述《法海寺壁画的艺术成就和文化意义》。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据法海寺文物保管所所长庞献辉介绍,2007年石景山区曾采用珂罗版方式对壁画真迹进行复制,但受技术条件限制,壁画真迹的一些精彩细节很难呈现,且随着时间推移,复制品也出现了褪色现象。
而如今展出的版本应用了三维矩阵信息采集手段,通过最新的数字技术为壁画真迹“拍照”,使得所呈现出的图像不仅更加清晰,还可以体现出壁画真迹原有的立体感。“比如法海寺壁画人物服饰上使用的‘沥粉堆金’技法,它所产生的绘画效果就是立体的,这样的细节都能在三维矩阵信息中重现。”庞献辉说。
观众通过多媒体互动系统观看法海寺的壁画介绍。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采集完成后,法海寺文物保管所又邀请专业的壁画创作团队历时半年多,将壁画的“细节”搬到开放空间区域,纯手工打造和绘制了大小共16幅精品壁画。
藏经阁展示了纯手工打造和绘制的16幅精品壁画。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记者在展厅内看到,这些手绘壁画作品通过“局部放大”的形式呈现出壁画细节,错落铺展在展墙上。壁画中的人物衣褶等部分线条金光熠熠,呈现出“3D”效果。
记者了解到,壁画采集一度困难重重,工作人员采取了多项措施严控施工,防止壁画受损。由于壁画真迹长期处于黑暗环境,普通光源长时间照射将对壁画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本次采集特意使用了冷光源。同时,由于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会对壁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采集过程中人员数量都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庞献辉介绍,目前寺内大雄宝殿的参观也有严格限制,游客参观控制在单次半小时、全天150人之内。今后为更好地保护壁画真迹,还将进一步限制游客参观时间和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