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乾隆皇帝曾七次巡幸江南,四次驻跸西湖,西湖之湖山胜景,在乾隆的心中,已非诗文书画所能尽述,不仅将“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之境移筑于京师乃至塞北,亦以西湖为题,置清供文玩,常设案头,朝夕相伴,御制西湖名胜图诗集锦墨即是其一。
徽州于皖南川谷之中,三面踞江,山水奇峻。唐宋以降,人文渊薮,不仅“彬彬称为东南邹鲁”,亦蕴藉着深厚的徽商文化,民多执艺。自五代奚氏父子徙歙,始有徽墨,墨世其家。到了明代,已发展成“徽人家传户习”,并作为御贡进入内府。及至乾隆时代,仍以徽墨为“尚方贡献”。乾隆亦深谙其势。故在乾隆辛酉年,“诏谕和硕和亲王、多罗慎郡王,命江宁织造府李某移咨布政使司,托某募新安名手制墨”。制墨名家汪近圣之次子惟高应诏入都,“教习制墨十函,称旨,命再造十函,于癸亥二月造成,仍著江宁织造料理南归。”特遣皇室宗亲到制墨中心订制墨锭,可见乾隆对制墨之重视。
▲彩墨之三潭印月 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御制西湖名胜图诗彩墨,系集锦墨,有四十五锭、十八锭、十锭及本色和彩色等多种传世。其中以汪近圣制作的御制西湖名胜四十五景诗最富盛名。其以南巡途中增删修葺的西湖四十五景为蓝本,形状取自各式博古型,攒边取线,正面阴刻乾隆御制诗,背面模刻与诗相关的风景,一墨一形,一墨一景,一诗一画,分置五匣,每匣九锭,又共置于同一提匣之中,兼容西湖古今胜景,旁涉杭城新旧形胜,却和而不同,深蕴儒家哲学之神髓。
除此之外,山东博物馆、杭州西湖博物馆、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等收藏的御制西湖名胜图诗彩墨,亦甚有特色。如克利夫兰美术馆所藏共十锭,一景一色,各具形态,而匠心独具。以三潭印月为例,墨锭呈三连珠形,若三潭映月之“三潭”,亦如潭中的“三塔”,整体为暗蓝色,似夜空下的西湖,一面以楷书阴识描金御制诗,曰“围印千秋满半轮,前三三即后三身。我来不见潭中影,省辨非因与是因。”另一面模印三潭印月之景,远处湖波荡漾,涟漪层层,三座石塔,伫立在深邃的碧波中,岸边杨柳依依,可见湖心亭等建筑。诗句“前三三即后三身”出自《碧岩录》,可见此墨锭之形制、色彩、画意与诗境是互相鉴照的,体现了乾隆对禅学与人生的省思。
清人金辅之在《鉴古斋墨薮》对汪近圣制墨评价甚妙:“声迟清响,捣万杵兮金坚;妙到色香,试一螺如漆点。奚恨隃糜不再,空留段氏余思。”将汪氏之技艺比为古代制墨名家,技艺精湛,名重一时。明清时代的墨模多为石楠木或棠梨木,制墨100笏后,就会出现“扯板”乃至报废,乾隆时代的墨锭今已凤毛麟角。清代嘉道年间,已有仿制,及至二十世纪,各种翻刻品、仿制品充斥市场,成为杭州旅游的重要纪念品。对乾隆而言,墨已不只是赏玩之物,他的名字与西湖一道,已成为享誉世界的杭州名片。
(图片来源于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