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量子画廊开幕首展《是谁在创作》(Who’s creating?)

经典艺术2019-06-20 10:14:39

 3f599310239909c053c56db2e0f18bbb.jpg

开幕:2019年6月22日,17:00-19:00

展期:2019年6月22日至2019年8月23日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古宜路181号B栋101

量子画廊荣幸宣布将于2019年6月22日隆重呈现画廊开幕展《是谁在创作》(Who‘s creating?),展出德国艺术家米迦勒·塞巴斯蒂安·哈斯(Michael Sebastian Haas)和中国艺术家郑达的双个展。本次展览亦是艺术家哈斯在中国的首次展出。《是谁在创作》旨在探讨艺术家和作品之间亲密而辩证的关系,通过其中四件拥有艺术生成能力的作品,将一场脱离艺术家、由机器主导的艺术创作过程呈现给观众,以大胆的交互形式激发观众对当代新媒体艺术的思考。

从中世纪的学徒体制,到当代艺术中的借鉴、挪用、工厂式创作方式,再至如今越来越多以传感器、程序与算法为核心的新媒体艺术形式,艺术家在创作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渐从技艺主导转变为思维主导,直至艺术家开始脱离创作的实际过程。艺术家的身份定义,以及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定义,在经历了众多来自时间和观念上的演变与挑战后越发模糊。

此次展览是为探讨艺术家、创作媒介与艺术作品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并围绕着艺术形式的演变、科技与算法的发展、创作者身份属性定义等多个议题,挑战艺术创作的边界。这是中西方艺术家们直面当下正在发生的先锋艺术形式所进行的尝试,亦是量子画廊致力于推动国际间艺术交流、鼓励多元尝试、突破传统的一次重要策划。

来自德国的概念艺术家米迦勒·塞巴斯蒂安·哈斯(1979)致力于绘画与大型装置的创作。拥有工业设计背景的他,将技术与创作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绘画、机器人、光线、建筑等技法与元素的运用,在作品中形成新陈代谢与动力学的理念,窥见其“不断发展的系统”的逻辑。

由哈斯创作的《Colorspace》系列,记录了能量是如何在画布上游移的,并以此为代表将机械性的律动和创作过程中的偶然性进行了比对。在开幕式上呈现的装置作品《Sensing Colorspace》,将以创作线条的方式记录周围环境中一切声音。观众们可以通过直面在墙壁上游走的机器人,直接观察到机器人的声控工作原理,并与其互动。展期中,机器人画出的线条会不断增加,色彩域的样貌也会不断改变,最终这件大幅作品将在展览结束后通过切割,形成多件互为关联又彼此独立的全新作品。

哈斯为本次展览全新创作的《Lighthouse》装置,是其《Burning Light》系列的延伸:通过镭射光不断在布面上照射并烙下无数细小的孔洞,以不断灼伤的方式作画,从而生成出新的作品。《Lighthouse》装置在此基础之上,基于对艺术科技化的洞察,以对人类具有危险性的镭射光作为隐喻,探讨了如何将科技装进“盒子”之中,以使得它始终处于我们的掌控。

与哈斯同龄的中国艺术家郑达,常活跃于尖端科技与艺术的交界处,其机械装置的艺术创作背后隐匿着对现代科技、仿生科技及人工智能的探索与思考。此次展出的作品《生成的线索》是郑达基于电子生成艺术计划系列中的一件,作品利用运算模拟个人行为与环境的互动。此互动作品完全由程序生成,已经持续运行了15个月以上,产出了11000多小时积累而出的数据和图片。观众可以看到程序模拟生成了两个鼠标在屏幕上不停地移动、点击和追逐,以及跟随声音而抖动,仿佛是在演示人类对于周边环境的无限追寻与适应。

而另一件作品《Data Pool》,则是通过感知周遭环境,将水与风的交互数据化,生成繁复而光怪陆离的光场。作品以感应的方式不断生成新的场景,其所呈现效果与艺术家所预想的是否构成一个必然的因果,亦或者当艺术家不在场时,艺术作品每一秒的变化均是由程序完全主宰?当艺术家只负责产出概念而任由作品的自我繁衍时,“是谁在创作”的界定就变得模糊起来。

本次展览由中外两位艺术家带来的四件装置作品,将量子画廊的空间塑造成了一个由机器主导的创作工作室。我们可以将在此通过身体的感受及内在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人、机器与艺术之间在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当科技介入艺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地位与所扮演的角色,是否依旧重要?当科技深度融入生活时,我们又能否继续拥有对其绝对掌控的信心?艺术将拥有怎样的未来形态?人与外部世界又将有怎样的新的关系?

 

量子画廊期待在此与诸位共同探索!

关于艺术家

米迦勒•塞巴斯蒂安•哈斯(Michael Sebastian Haas)

米迦勒•塞巴斯蒂安•哈斯(1979,德国诺伊恩比格)是一位观念艺术家,动态装置是他目前创作的核心。哈斯认为创造和探索的过程比单一的结果更重要,他的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哲学、建筑、舞台设计和设计,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2007年他毕业于德国卡尔斯鲁厄(Karlsruhe)的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获产品设计荣誉学位,2009年他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Sonice Development”。

哈斯的作品曾在德国和日本获得奖项,他的作品曾参与众多欧洲文化机构的展览,在2013年展出于伦敦萨奇画廊(Saatchi Gallery),并在2019年参与法国里昂的“Les Nouveaux Sauvages”展。

 

郑达

郑达,(1979,中国湖北)媒体艺术家,“低科技艺术实验室”创立者。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数字媒体艺术系(DMA) 主任、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系访问学者和韩国首尔CPI研究员。 

郑达的艺术工作聚焦于跨媒体互动艺术,其创作轨迹映现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交错点的探索和实践,包括游戏艺术、互动艺术、机械装置、媒体剧场等。他创立的“低科技艺术实验室”专注于当下媒体文化和跨学科的融合,基于电子虚拟环境的艺术实验,先后完成“游戏空间—多种物”、“入侵计划”、“后机器计划”、“后人类的副本”等系列作品。郑达曾在众多艺术机构、美术馆举办个人媒体艺术作品展的,其作品展出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未来展”,上海K11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等。他获得英国“The 2017 Lumen Prize”互动艺术大奖,“2018第三届王式廓奖”等重要艺术奖项。

 

关于量子画廊

量子画廊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致力于探索先锋性的美学形式,推动东西方当代艺术家参与社会进程,以及实践艺术对公共空间的介入。量子画廊拥有丰厚的海外艺术资源,并通过培植新一代的青年艺术家,实现艺术与文化的传播及创新。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