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赵奇 · 门外读画:赵奇画展感言

经典艺术2019-07-01 17:57:27

赵奇,1954年生,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门外读画:赵奇画展感言

刘兆林

对于美术,我是地地道道的门外汉,拼尽全力也只能画出只一笔回头鸟来,几近学龄前儿童照猫画虎,会描成一个鸟字,跟美术几乎无关。时至今日,仍是少年时的心情,把画画、赏画、收藏画当一种奢华。越是如此看重画,便越增强了我对美术的神秘感,所以至今还是画盲。但这绝不说明我看了什么画都觉得好,或都觉得了不起。有的画,虽听别人或本人都说很好,我却感觉不怎么好,甚至作者自我感觉已是大师了,我反而觉得有点狗屁。我有个也许是谬论的想法,即越是自诩为大师者,越可能不是大师,而别人溢美为大师自己却自谦不是大师者,反而可能是大师。我所以对赵奇的画作有种几近敬畏的好感,首先就源自他对中外美术以及文学大师的那份由衷敬畏,和对自己由衷的自谦。多年的接触,我感觉他的画,和他的人格很是一至:诚朴、深沉、厚重、有信仰、有骨气,也有灵气。那有信仰的骨气和灵气,是深深蕴藏在所画人物身心里面的,而非轻浅浮薄地露于纸面。读他的画,我总会有一股没来由的共鸣,即深深的好感。尤其最近集中观看了他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并收集于新近出版的《赵奇绘画作品选》的一批作品,这共鸣和好感又集中强烈地产生了一次。我不懂美术,却来说对赵奇作品的好感,不免连自己都觉得言之无由,言之无理。但细一想,自己又不服,怎么会有无来由的事呢?想来想去还是有来由的,古往今来不都说文如其人嘛,我觉画也如其人。我首先对赵奇这个人有好感,所以爱屋及乌对他的画有好感也是顺理成章的。

第一个好感是他非常的真诚。他真诚得让有些虚伪但还没失善心的人不能不怀了怜悯。而他是根本不需要怜悯,也感觉不出别人怜悯的。他心无旁骛地爱着自己以命相许的美术创作,同时又很爱文学,若是没有后者,也许我对他的理解与好感会淡些,因为文学是关乎人的灵魂的,一个画人物的画家对文学没感情没修养,他怎么可能画出自己笔下人物的灵魂呢?他对鲁迅等中外文学大师崇敬得令我这在作家协会领工资的都自愧。他崇敬鲁迅,由衷地把鲁迅的美学思想引为自己的艺术灵魂,一定与他成长的时代和环境有关。他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又一直执教于鲁迅美术学院,他的美术成就里一定是有文学元素垫了底的。文学是最全面的人学,鲁迅是中华民族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大师,赵奇师取鲁迅的文学精神为自己的画魂,他的人和画便有了坚实的人生高度。他的散文集《最后,眼睛总是湿的》和诗集《一个人》,我都认真读过,如读他的画一样,有种由衷的好感。我甚至有点庸俗地想,若拿人生打个戏说的比喻,赵奇待美术如妻子,待文学则若情人。一个对文学有真情和深情的美术家,不大可能浅薄。他对文学的真诚和真情,真的曾令我很感动。比如某位得了不小虚名也确实出版了不少书但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作家送他作品,说是请他指正实则想听他说些溢美之辞,可等了一阵子既不见溢美之辞,也不见有画儿礼上往来,便动了气问他,赵奇便也动了气说:“这叫文学作品啊?怎么感觉是新闻报道?”他的话其实也道出我的同感,但我却从没好意思直接说过,让人家就那么以为我也认同他那份自我良好的感觉呢。这种与赵奇的不同,就在于那点自我保全的虚伪。

赵奇不是刻意不虚伪。他既认真对待着“爱妻”美术,又不由自主地爱待着“情人”文学,哪还有闲空虚伪!他以自己的真水平,早就被评为全国美术界的世纪之星,并被推举为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了。他有个没空儿虚伪的笑谈,辽宁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的人们都知道。有年省政协全委会上,刚刚听完工作报告的赵奇,赶巧在电梯里和刚刚作完工作报告的肖作福主席站了个面对面。非常平易近人的肖主席主动和赵奇说话,赵奇却纳闷,不认不识的这个老同志怎么熟人似的和我说话呢,便直截了当问肖主席是谁。肖主席认真回答说我是肖作福,赵奇又认真问肖主席是哪单位的。肖主席笑了,电梯里的其他人都笑了,赵奇竟莫名其妙问大家笑什么。一个美术家委员,面对主动与他说话并报了名字,尤其刚刚听完他工作报告的政协主席,竟茫然不知是谁,这的确是一个笑谈。但说实话,我每听人说一次或自己传说一遍这个笑谈时,都不由对赵奇多一分敬意。他真个是纯粹的可敬可爱的美术家!他心里的位置都被美术占据了!所以,对其它虽重要但他实在没功夫去看重的事便熟视无睹了,这恰恰是一个独特而有大作为的艺术家的真诚心境。

赵奇年纪并不大,但日夜埋头作画熬得血色不足的脸庞,又配了一头短刷样黑、灰、白混杂却从来一丝不染(整个大陆中国有几个白发而一丝不染者啊)的硬发,加上鲁迅样精炼的身材,俨然一尊虽不雄伟却十分庄严的,活的,有根须扎在泥土里会吸水发芽的石雕,似有可以永远不腐朽的生命力。只有深刻了解了赵奇,才会懂得他心性中那份高洁,才会理解和原谅他何以心中的位置都最大限度地留给了美术。他心里满满登登收藏的都是属于祖国、民族、人民和时代的鸿篇大画。

具体看看他创作的那些画吧!

他在《赵奇绘画作品选集》自述中有言:“我的作品是和我的生活长在一起的....这些作品带着我的温度.....,我所做的,只是特殊状态里的一种真诚”“整日在博物馆里踱步,依靠翻阅画册寻找灵感的艺术家,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去抱怨,却与现实毫不相干.....沉湎于往事的叙述不是我的本意,我也无意赞颂轻柔的牧歌而去掩饰现实的严酷。在我所有的绘画手段中,我更偏爱属于‘直来直去’的一种。我设想,如果我置身于那些想象之中----是实实在在的放大了的父老乡亲,在他们面前我们会想到什么呢----你可以想到家乡,可以想到祖国,可以想到命运,可以想到土地,可以想到孩子,可以想到长城----绘画艺术构成了人和观念之间最直接的桥梁,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效应。”他重点说的就是直来直去的带着自己温度的深深偏爱着的关于家乡的北方的土地的命运和祖国的真诚。他从事的是国画创作,作品却浑厚似油画与雕塑般的笔力。他笔下的人物,大多置身于北方沧桑宏阔的乡野,无论长幼,无论男女,也无论站着坐着和卧着,单一的如石雕,如铜塑(比如《将军的头颅》《重逢》《铸剑》《静静的草原》《土地》等);多个的如横岭,如侧峰(比如《母亲们》《马儿慢些走》《农民》《劳动的日子》等);群体成众的,则不如巍峨群山便如苍茫长城(比如《生民》《溥仪出宫》《京张铁路》《可爱的中国》等)。而细细品味他所画各色人等,个个都是民族脊骨撑起的血肉之躯。这便让人感到,赵奇的国画,吸收了不少外来美术手法,浑厚凝重如油画,独成一家,笔笔饱含大爱,幅幅堪称力作与大作。

2012年5月7日  草毕于沈阳  听雪书屋


作 品 欣 赏

来到春天  176×66cm  纸本  2014年


雨过天晴  193×97cm  2014年


一条大河  192×350cm  2015年


曾经骑马过草原(6)  68×136cm  2016年


丝路构图之八  29×70cm  2016年


丝路构图之九  29×70cm  2016年


春风拂面(1)  96×195cm  2013年


春风拂面(2)  96×195cm  2013年


暗夜  192×210cm  2015年


待到冰雪消融  192×210cm  2015年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