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平,1960年生于江苏镇江,祖籍江苏南通。中国国家画院画家、研究员。文化和旅游部艺术研究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院史》执行副主编。曾任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
画家顾平:吾画逍遥
顾平善画人物及人物山水、工书。其人物山水称为“逍遥山水”,用笔洒脱,墨韵清逸,画面灵动。以魏晋人文为主创,心仪魏晋胜流。其《竹林七贤》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兰亭序》获江苏省建国五十周年优秀奖、《兰亭修禊》获2006年中国画展优秀奖。曾在北京、南京、无锡、常州、南通、泰州、徐州、济南、潍坊、青州、威海及日本、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澳门举办个书画展。出版著作《绘事文存》、《中国古代宫廷画院考略》、《中国现代美术史》(参著)。发表重要论文“中国书画笔墨章法之共性”、“汉代美术中的伦理精神及其典范意义”、“两汉魏晋南北朝宫廷绘画考略”、“宋代画院制度与《清明上河图》创作”、“明代宫廷绘画的艺术成就”、“清代乾隆朝画院绘画状况探究”等。
总是有人问我:你的画何谓逍遥山水?
于是我回答:逍遥山水是表现人与自然融和的山水情怀,它与古代隐逸、行旅之画有所不同,其区别是优游与幽居、闲适与劳顿。尽管逍遥山水古代无其名,但古人登山临水、亲近自然的情结一直有之,亘古未止。古代也有画家画过这个题材,但都是偶尔为之,而我乐此不疲,未尝他顾,三十多年来始终执守此道,热衷图绘逍遥山水。吾所提倡逍遥山水旨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们在赏揽自然山水中含道暎物,澄怀味象,从中汲取大自然之灵智与美感,籍以宽解尘世的焦虑与牵累,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心灵愉悦。
“逍遥”一语出自《庄子·逍遥游》,庄子之“逍遥”旨在忘怀物我,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以期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此谓道家天人合一、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光华。魏晋年间的郭象注解“逍遥”为“适性逍遥”,即自适其性的逍遥,此是儒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折射;东晋名僧支道林阐解“逍遥”为“即色逍遥”,即无待无我的逍遥,此是佛家慈悲为怀、普度众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禅理影照。我之逍遥山水,其逍遥含义是魏晋文人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仁智逍遥,即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登山临水,畅怀抒情,旷达自在而又雅趣盎然。
魏晋时期是一个朝代频更、社会动荡的年代,此时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格局受到强烈冲击,诸家思想空前解放,是一个十分自由活跃的黄金时代。其时英才辈出,灿若群星,前有建安七子标新诗坛,后有竹林七贤领异儒林,还有隐逸诗人陶渊明、名僧支道林、书圣王羲之、画圣顾恺之等高人名士,他们超迈卓群,班彪青史。魏晋文人鄙薄儒家的虚伪礼教,崇尚老庄无为而治、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推许率直任诞、清俊通俗的行为风格。魏晋时期的频繁战乱催生了魏晋文人珍生惜时、高蹈避世的生命意识和隐逸思想,其流风所披,遂使当时文人们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山水情怀发展到极致。嵇康说:“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表现了物我两忘、神游太虚的精神境界。至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世外桃源,则更是一片“芳草鲜美”、“怡然自乐”,人与山水和谐共处田园牧歌式的神秘乡土。
魏晋文人借助游山玩水排遣尘虑,寄托情怀。西晋时名士嵇康、阮籍、刘伶等七人经常雅集竹林,饮酒抚琴,清谈论道,史称“竹林七贤”。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朋友,在绍兴兰亭“修褉”,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曲水流觞,修褉宾客聚会兰亭,斗酒吟诗,其乐融融。王羲之为其诗集撰写序文,记此胜会,并挥毫书写,传诸后世。至若谢安二十年隐居东山、陶渊明归隐后采菊东篱、顾恺之图绘谢鲲画像于丘壑之中等文人逸事,更是体现了魏晋文人淡泊名利、栖心大化之习性风度。魏晋时期儒释道竞相于名山胜水间建寺筑舍,传经论道,一时蔚然成风。兰亭修褉便是魏晋风雅的绝唱,也是古代中国人文自然观、逍遥观的典范。三十年来我多次图绘《竹林七贤》与《兰亭修褉》,都是为竹林七贤人格魅力所吸引,亦为兰亭序之人文境界所折服。逍遥山水图绘高士散怀山水之情,一方面出自我对魏晋风度的追慕,另一方面也不乏对古代原始、优美自然环境的缅怀。
我所倡导的逍遥山水旨在表现魏晋文人乐山乐水的精神风度,故挥毫作画务求高古脱俗、旷达自由、轻松愉快,此为逍遥山水之艺术宗旨。“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逍遥山水绝非人物景观的自然摹写,而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激发情感、得想象之生命活力!看山不似山,山已化为胸中丘壑;看水不似水,水已幻成情感线条。仰观流云,卧听山泉,把酒临风,吟诗对月,人在山水中感染天地万物之洵美,体察闲适自在之欢悦!故画作当以人物为体,山水为用;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畅神达意,驱驰有度;……努力追求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交融、相映生辉的人性自由与笔墨效果,此为逍遥山水所需表现的艺术思想及内容。
魏晋文人的山水观映射其时代风尚,落实在笔墨上当是风神磊落,开阖自如!顾恺之的人物造型及线条,已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魏晋人物之画风,所憾其时山水画仍未成熟,乃至出现“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艺术悖象。现代艺术教育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使得当代国画与传统国画的绘画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无法重复往昔,后人亦无法重蹈吾辙。故我所倡导的逍遥山水,还当赋予当下的审美气息。古有“绘画六法”,我增透视明暗;古尚墨分五色,我重墨色交融;古尚残山剩水、老树枯藤,我重山水滋润、草木葱茏;古法三远山水、我推二维四D;……既从民俗民风中发掘淳朴,又从西画艺术中提炼印象,师古而不泥古,趋时而不媚俗,以开放自由的艺术想象力,获取逍遥山水画写意造型的审美升华!
登山临水观赏美景,既能亲近自然,又可感悟自然。庄子梦蝶系主客间的自由转换,我为蝶,蝶为我。位移逍遥山水之创作,无异我为山水,山水为我,故山水画中的景色实为客观印象与画家心境的自由写照及灵性切换。昔弘一大师云:“近观山色苍然青,其色如蓝。远观山色郁然翠,如蓝成靛。山色非变,山色如故,目力有长短。有近渐远,易青为翠,自远渐进,易翠为青。时常更换,是由缘会。幻相现前,非惟翠幻,而青亦幻。是幻,是幻,万法皆然。”逍遥充满着梦境,逍遥者,如幻如梦,非梦非幻,无中生有,有复还无,是故逍遥山水画具备心景如一、变幻自如的广袤空间,任由画家根据自身审美情趣的律动而进行创作。“子非鱼,安之鱼之乐?……子非我,安之我之乐?”欢乐在我,宣纸之上的笔墨欢腾、恣情挥洒,画中图像的山水氤氲、人物俊朗、动静相间、虚实相生,端赖余之心境逍遥!故吾画逍遥。
2016.2.29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