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拍卖《呐喊》
2012年5月,纽约苏富比印象派与现代艺术专场拍卖上,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作为第20件艺术品登场,最终以1.07亿美元落锤,加上佣金后最终成交额为1.199亿美元,创造了当时油画拍卖的新纪录。而你所不知道的是,除了这幅《呐喊》,只是蒙克众多《呐喊》里的其中一件。当然,其他《呐喊》的命运就没有这一张这么幸运了,它们除了被盗,还是被盗....
爱德华·蒙克《拿着香烟的自画像》
时间回到19世纪末的挪威,奥斯陆的傍晚,爱德华·蒙克和两个朋友一起沿着海边的木制便道散步,落日时分,他们停步眺望远处的奥斯陆峡湾,血红色的、蠕动的云浪压抑着天空,蒙克看着这幅景象,压抑、孤独、恐惧、绝望...一系列情绪涌上脑海。
爱德华·蒙克 不同版本的《呐喊》
于是在接下来的1893年到1910年间,爱德华·蒙克为此景一共创造了四个版本的画作,并取名为《呐喊》,这四幅画构图相仿,天空流动着血红的云层,地上蓝色的河流扭曲向前,远处的两人身影模糊,近处的男子扭动着身躯,双手托腮,双目睁大,嘴张开作出惊讶的表情,几乎每一幅都用大胆鲜明的色彩碰撞和极具表现力的线条使其无处不凸显着焦虑和绝望。
《呐喊》1893 油画 挪威奥斯陆国家美术馆收藏
1893年的油画《呐喊》是四幅画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幅,也是大多数史学家公认的最早的一幅,蒙克在这幅画的手稿中写着“只有疯子才能画出来”,夸张的笔法让这幅画中的人物将恐惧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幅《呐喊》也是这套组画中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最富有刺激性的一幅。
而1994年2月12日,这件名画被偷走了,这天正值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开幕,挪威国家美术馆将《呐喊》转移到了另外一个展厅,以供展出。不过,挪威方面可能太急于向全世界展出名画,忘了加强它的安保措施。于是4名劫匪在光天化日之下砸破了展厅的玻璃,仅花了60秒就将这幅名画运走,逃之夭夭,甚至还留下了写有“感谢简陋的安保工作”的字条进行嘲讽。不过仅过了3个月,警方就找回了这幅被盗的画作。
《呐喊》1893 蜡笔画 挪威蒙克美术馆
第二幅《呐喊》是1893年蒙克的蜡笔画作,简单的蜡笔线条一度让史学家怀疑这一幅只是当时原作的草稿,人物的面部表情也没有另一幅传神,甚至有一丝滑稽,不同朝向的两只眼神和呆板的0型嘴所体现出的恐惧也并没有那么强烈。也许正因如此,他才没有被盗贼们盯上。
《呐喊》1895 粉彩木板画 私人收藏
第三幅为1895年创作的粉彩木板画,这幅与其它三幅最大的不同点是背景里的两人中,一人望向远方,而另一人低头沉思。这也是四幅《呐喊》作品里唯一被私人收藏的一幅。2012年纽约苏富比以近1.2亿美元成交的作品,正是这一幅。纽约苏富比的新闻发言人雷尔·洛查说“这四个版本的《呐喊》中,这幅1895年的作品有最丰富的色彩,而且是唯一留有原配画框的一件,画框由蒙克亲手绘制油漆。”并且,蒙克还在这一版《呐喊》的底部印刷了一行德文:“我感到一声剧烈的呐喊穿破自然”。
第四幅蛋彩版本的《呐喊》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幅画,1910年蒙克从巴黎回到奥斯陆后更加焦虑,甚至开始住院治疗,而在这期间创造出的这幅《呐喊》,也变得更加恐怖。画面中主人物的眼睛变成了空洞的白色,面部也变得青绿,整个头部像是被抽干的骷髅,身体也像是幽灵一样更加扭曲。这幅画不仅和前作一样表现出恐惧和绝望,更把蒙克当时焦虑孤独的心境体现了出来。
而巧合的是,这幅《呐喊》又被偷走了,2004年8月22,一伙蒙面持枪者进入奥斯陆的蒙克博物馆,并在众目睽睽之下用枪威胁管理员,盗走了《呐喊》和《圣母》(Madonna)两幅名画并逃之夭夭。甚至当抢匪携带这两件逃离博物馆的时候,还被一位旁观者照了下来。在一年后,警方抓捕到了当时的盗贼,但盗贼声称为了销毁证据,已经将这两幅画烧掉了。奥斯陆市政府曾悬赏200万克朗寻找关于这两幅画的下落,幸运的是,在2006年8月31日,经过挪威警方艰苦的搜寻,这两幅名画又再次重见天日。
在如今,不论是哪个版本的《呐喊》几乎都已经成了现代人表达焦虑和压抑的一种符号,也正因为如此,这幅画在民间的传播程度几乎可以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梵高的《星空》相提并论。如此高的传播程度以至于接连被盗贼盯上,也算是对《呐喊》这幅画的认可了。经历了这么多过后,仿佛《呐喊》画中人正在呐喊着的是“别再偷我了!”
蒙克把这种极端的孤独和绝望之情,艺术地呈现在人们面前,通过这幅画,蒙克表达着他内心所承受的痛苦和焦虑,同时也通过这幅画呐喊并宣泄着自己内心的情感。
血红的天空已经燃烧、阴暗的大地开始扭曲,惊恐的人们双手抱头,睁大的双眼透出万般绝望,这种上至社会名流,下至平民百姓都能感同身受的情感,或许这也不小心戳到了这些盗贼的内心吧。
(图片来源于信雅达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