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胡秋萍 · 书法深渊里的生命升华

经典艺术2019-08-07 18:22:44

胡秋萍,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书法篆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课题项目评审专家,中国书法家书协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理事。

书法深渊里的生命升华王岳川

(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长)

艺术史上能够抽身从世俗职业的框架中走出来,开始自己的真实生命历程的人委实不多。诸如凡·高、高更、柴可夫斯基能够从小职员生涯中逃逸出来而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大艺术家,如鲁迅、郭沫若由救人之医学转向赎灵之文学创作而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领军人物,都颇能说明真正的人生应该过一种本然的生活。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和道路,从那被抛的命定般的职业模式中走出来,坚守自己的艺术信念而成为九死未悔的艺术家,是一个人灵魂甦生的重要生命仪式。

在中国书法界也有一位女书家做出了如此坚毅的选择,这位坚守自我特立独行的生存法则、打破世俗关隘选择从事心仪的书法事业的人,就是中原女书法家胡秋萍。对这种非此不可的生命意义选择,你能不感到生命与艺术的本体联系吗?能不体味到艺术召唤结构中的人格的魅力吗?能不对书法中的大快乐中的精神超迈和非功利境界投去惊鸿一瞥吗?细察这种按照生命的本真意味而安顿自己的存在方式,使得存在的主体,已然成为自己的当下生活意义的洞察者。


一 、 精神历险:艺术深渊中的生命三变

对于一个女书家而言,诗书文三通,在一片温润的艺术氛围中所掩盖的艰辛和努力是一般人难以体察的。如若不信,不妨看看胡秋萍书法创作的生命延伸中的“三变”。


(一)传统积淀时期(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

人生的前三十年,胡秋萍处于广泛临习历代名帖的阶段。她细心遍临秦汉碑文、历代法帖,辗转于“二王”而获益颇多,更从颜真卿、怀素、苏轼、米芾诸大家身上取精用宏,其行草书往往透出鲁公的胎息。1985年,在郑州举办的“王铎书法展”上,沉醉在鲁公、怀素、米芾书法法度中的青年胡秋萍,感受到王铎书法的震撼性魅力和磅礴气势。在王铎后期书法的启迪下,胡秋萍不仅进入了王铎的博大的书法世界,而且以超常敏感读懂了王铎的苦涩心境和尴尬境遇。

她没有追逐王铎书法的“怪狠胆力”,而是看到了这种“怪狠”美学及其书法用笔狂怪跌宕,笔画盘旋勾连,结体险奇欲坠,章法摇曳冲突,用墨或浓或淡,真可谓变化莫测,惊心动魄中所隐含的王铎其人的内心深层矛盾冲突,从而将书法与心境、风格与命运的交错盘绕尽收眼底。观秋萍这段时间的神似王书的作品大多有一笔直下字字相系,笔法狂放不羁,结体险奇狞厉,墨色枯润相杂,章法奔腾冲撞的特点。她在日复一日临书中理解了王铎大开大阖时断时连时墨时枯,是他自己迅速变化的情感意绪的外形化的心电图,更体悟了晚明王铎书法的崛起有其时代精神对时代象征人物的真切召唤在内——在董其昌靡弱书风流行中时代呼唤趣味变异,王书以其雄强以救靡弱,而伸展着中国草书那自由奔放的个性和诗意空间,终于成蔚然大家。在这种书法内在编码的解读中,相隔四百年的两位书法家在缥缈雄强的线条中找到了对话的契机,她在《王铎书法当代性阐释》中说:“王铎似乎找到了灵魂的皈依,以近乎宗教徒式的虔诚沉溺于书法,以笔墨奇崛狂放的诗意生命线条形式,诉说着内心的矛盾、悔恨、困顿,以丹青参悟那永恒的真如本体生命。……他的书法艺术,尤其是长条行草巨幅笔力惊绝、气势磅礴,章法跳跃,表现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内心的冲撞,其超拔于魏晋典雅蕴藉之风的郁勃激荡之气、惊世骇俗的艺术审美思想和对书法艺术形式美的深层开掘影响感染着后人直至当代的书法艺术家。”但是,我依然在胡秋萍的“临王时期”的作品中,感受到她似乎太着意于王铎连绵环绕的书意,不经意间却失去了不少王铎书法的痛极生狂、笔墨当哭的淋漓气势。于是,临书的他人面目与创新的自我面目的矛盾凸现出来。内在的焦虑使得胡秋萍开始新的探索,而90年代的不断拓展的中国书法文化氛围,向这位有准备的女杰发出了新的艺术转型的召唤。


(二)探索试验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到20世纪末)

也许“功夫在诗外”的真正含义在于,人生和艺术都信奉“出入说”。不走进去难窥其堂奥,不跳脱出来又很难成为汇聚诸家独出机枢“一览众山小”的时代象征。

1989年随中国妇女书法家代表团访问日本,这种跨国文化的交流和对话,使胡秋萍鲜明地感受到女性群体的“身份”意义,承受了“女性书法家”的符号下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重量。2002年 1月在郑州河南博物院举办个展,表明她已将书法变法创新看成生命的第一需要,向未知领域探索成为她心中的最强音。在这种诱惑般大音感召下,她开始向王羲之对老师卫夫人书法的诀别一样:“羲之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爵、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思考走出王铎,在王铎熟烂精到中掺以魏晋碑文和民间书法的鲜活生命,这的确需要相当的眼光和勇气。

胡秋萍“斯人独憔悴”,但那田园般清新的艺术感觉告诉她,必须行万里路,历经文化的洗礼才能获得眼界的提升。现实的趣味对人的把握总是用成型稳定的模式看人,对任何新的尝试总在艺术趣味的“惯性”中加以非议。但胡秋萍明白在主客体的世界中,战胜客体相对容易,而战胜自己更难。但她终于战胜了常人具有的审美惰性,转益多师,从王铎书学规范藩篱中脱出时,置身于新的历史层面上在广闻博取中开拓新的书法审美趣味:着意于敦煌写经、墓志碑铭、简牍甲骨等众多书法资料中吸取营养,开始了自己的艺术试验,在用笔、结体、章法方面形成自己笔力遒美、局势堂皇的面目;用笔上更加注重理性智慧中的生命呈现,不再是对传统的逼真性模拟,而是天性自然旷达般的领悟和书写;对书写工具对象的分外敏感和气息控制力,在各种各样纸张甚至边角废料上的试验,在各种尺寸和各样形式各种平面上释放自己立体而多元的创造欲望,墨象化自己一思独往转瞬即逝的灵感和奇思妙想,展现自己的从“墓气沉重”的书法旧蚕茧中脱离出来,却又抓不住任何成型的可为大众所接受的新形式的大欣喜大苦恼,极为鲜明地表现出艺术家的独特精神品格和艺术个性。书法线条的高妙和境界的特异来自于敏感心灵的真情怀与真血性,因而能够致力于寻求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当下感觉,以女性独有的温润和解悟的第六感觉,走进自己都为之惊诧为之叫绝的独创境界中去。


(三)铸造风格形象时期(21世纪初期)

2004年进入北京大学深造,秋萍更加坚定了艺术可以容忍偏激但不能容忍平庸的看法,由一个才情呈露的书家变为发愤读书寻求高手对话的人文学者,力求打通文史哲三界,成就自己的艺术的理性把握。她在为自己更大的艺术塑型和精神苏醒抱负寻找理论驰骋域或支撑点。她感受出经入史、心游八极、依仁游艺的喜悦,如醍醐灌顶一般地清澈了解自己的审美追求,从此不再彷徨无主或人云亦云。她在人文精神的召感下努力使自己钟爱的书法从所谓的“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升华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使当下处于文化生态迷惘中的书坛传达出真正的人文情怀。于是,胡秋萍用学术之灯点亮了书法之火,走进了自己的“大书法”风格形象的自我整合完善期,在更高的精神境界上回应传统,从文化根基上入手展开新时代的书法创新,成为她每天笔歌墨舞的快乐源泉。

秋萍开始从新的层面以文化之眼重读怀素、王铎、苏东坡、米芾、黄庭坚。她不再在点画线条中成为形式的追摩者,而是从精神层面看经典书家走出自我全面创新的可能性。她论怀素和王铎的两篇颇见功力的论文中,价值直观到怀素、王铎是已然超越了那个时代众多书家的杰出代表,同时也超越了他们生存的时代。借古开今,高标时代精神正是怀素、王铎之于当代如何继承与创新探索迷茫中书家的现实意义。

中国女书法家实在不多,历史上大抵能够数得出的女书法家大致有蔡文姬、卫夫人、武则天、管道升等,当代自成面目的女书家仍然屈指可数,这倒不在于书艺不达精微或情趣不逮古今,而在于社会话语权力中的身份模糊。事实上,历史上很少的几位女性书家的出现,也仅仅成为男权中心书法的一种补充,她们书写的方式仍然是按照男人规定好的框架去写,不可能创造另一种新的格局。“重写书法史”首先是要破除男权中心主义书法,发现女性书法或者是具有边缘性的书法经验,发现民间书法的边缘资源,从根本上改写中国书法史——从男性书法话语权力中心立场走向个体性创造的边缘立场。这也许是胡秋萍书法和书论的另一未曾引人关注的意旨。

胡秋萍为了艺术的纯粹而成为特立独行的书法家,这条道路对男性书法家而言,当是一条相当艰难的路,对于女性而言,其艰难性更是可想而知。听听她的自述,当会明白作为东方特有的艺术精神迹化形式是一种多么难以把握而飘忽不定的境界:“我是个一心不会二用的人,我的精神生活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这样一来别人就有了安全感,不用提防我,因为我不和人争,只和自己较劲儿。二十多年了,一直混不出个模样来,自己也不觉得有什么挂不住的,反倒心里落个踏实。因为我拥有的这一点儿,不会因岁月匆匆而流失。”

书写是一种时间的艺术,这种艺术是对青春的谋杀,当一个人将全部生命投入却在高峰处感到:青春在书写中所剩无几,而艺术境界的高峰却遥遥无疆,这种飘逝的岁月和终难抵达的境界之间的距离,使古今多少大哲发出了生命的喟叹!那些为金钱而写的人永远不会体味这其中三昧!

当人们还在大谈书法的空间分割的视觉艺术形态时,这位女书法家已经透视到书法时间和生命体验的同构关系:“书法是一种瞬间艺术或过程艺术,这一遍如果有两个字没写好,那么你根本无法弥补,只有重新再来,可第二遍这两个字注意到了,而另外两个字又在瞬间的挥洒中出现一些新的失误,艺术就是这样在瞬间的顾此失彼中很难有尽如人意的完美……”“我对书法深思并产生一种敬畏感。这轻灵的一笔一画,简单的黑白色彩要想使它幻化提炼至一个渊默如海的境界,是需要以生命整个过程为代价的,那么这个赌注我掷得起吗?人的一生能做多少事?笨拙如我者,一生若能做好一件事足矣。艺术只是个容器,里面放的永远是人生内容,铸炼的永远是人格精神。”确乎如此,书法是东方文化中重要的艺术文化。东方书法精简为黑的线条和白的纸面,黑白二色穷极了线条的流变和章法的演化,暗合中国哲学最高精神“万物归一”之道。可以说,书法是东方艺术精神上的高迈境界——最能代表东方艺术和汉字文化圈的艺术精神形象。

秋萍的书法还在文化追问的路上,她将在不断的探索中成为一位有新世纪前卫思想的书法家。

2005年秋于北京大学

(编者按:节选自《秋萍墨韵》序)


作 品 欣 赏

归故园 160x48cm 2010年


心经 35x67cm 2014年


春至 35x67cm 自作诗 2018年


王维《送平澹然判官》35x67cm 2018年


李白《塞下曲》60x240cmx7 2018年


李白《桃花源记》45x70cm 2018年


辛弃疾《水龙吟》129x248cm 2018年


孟浩然《洞庭湖赠张丞相》180x97cm 2018年


自作诗 35x50cm


王铎诗 97x180cm 2018年


《大学》选句 45x55cm 手工毛边纸 2009年


秋萍诗稿 31x41cm 2008年


刘长卿诗 55x240cm 2018年


修合存心联 23x240cmx2 2018年


望云临水联 35x240cmx2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