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日
2019.10.18 - 2020.4.5
艺术家:陈维、陈哲、高倩彤、关小、胡晓媛、黄永生、刘任、陆平原、童义欣、姚清妹、张如怡
策展:泰康空间
主办:阿那亚
联合主办:單向空间
地点:阿那亚艺术中心
地址:艺术中心·北戴河阿那亚黄金海岸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30 - 20:00(最晚入场时间19:30)
第五届单向街书店文学节
展览特别导览
2019.10.18 15:30-16:30
开幕导览
艺术家行为表演
艺术家讲座
2019.10.26-10.27
陈维,《今晚去哪儿(故障)》,LED显示模块、LED控制板、铁盒,多种尺寸,2018
关小,《平凡一日》,3通道高清录像,彩色,有声,26分35秒,2019。
《平凡一日》于2019年受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委托创作。
致谢上海天线空间,柏林 Kraupa-Tuskany Zeidler
陈哲,《对<赤之茧>的拓写尝试(看)》,喷墨打印,7张照片,尺寸可变,2016
传说晋朝时有位樵夫,一天上山砍柴,偶遇正在下棋的一童一叟,忍不住在一旁观棋,逗留 片刻后便下了山,却发现人世间已过了数百年。
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布鲁姆在都柏林的街头游荡,乔伊斯将他一天之内的种种日常经历描写出来,并对照了荷马笔下奥德修斯的十年海外漂泊。
刘任,《黄昏》,报纸、油彩、综合材料,326×252×4cm,2018
童义欣,《作为一条虚线疾走过一片田野》,行为在美国卡茨基尔山执行于2014年9月7日满月之下,灯箱,100x150cm,2014
黄永生,《太阳》,实时录像装置,尺寸可变,2015-2019。高倩彤,《24小时关闭》,霓虹灯,63x63x6cm,2016,致谢艺术家及马凌画廊
时间是一种感知。它是相对的。片刻的沉迷或是人间的百年,一天的日常或是十年回乡路。在每一天中,我们感受昼夜朝夕,在不变的时间结构中,在切身的观察和体验中,渐渐累积微妙,变得漫长;不知不觉中,光阴转瞬即逝,即便是十年,也会显得短暂。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展览,但时间于此不再是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所有人共同拥有的具体的一天——清晨、正午、黄昏、日暮。一天,被分解成不同的篇章,而那些原本赋予的自然意义,最终被勾连与放大,不仅是那些可以循环的二十四小时,也更是每个人生命体验中有着不同质地的亲密时刻。
陆平原,《河原温,今天系列,2014年10月18日》,布上丙烯,20.32x25.4cm,2014,图片由没顶画廊提供
高倩彤,《24小时关闭》,霓虹灯,63x63x6cm,2016 致谢艺术家及马凌画廊
张如怡,《一株-14》,混凝土、色粉、瓷砖、木板、金属,48×40×30cm,2018
这也不单是一个关于一天的展览。它关于我们的时间意识,关于看似短暂不变的时间结构如何接纳并转化成漫漫长路的宽容。浓缩的瞬间可以历经万千,日复一日才累积成年。那些渗透到每日每夜之中的细微体验,留下了可以跨越时间的痕迹。
此次由阿那亚与单向空间联合主办、泰康空间策划的展览《度日》,邀请十一位活跃于当代艺术界的年轻艺术家,通过多种媒介的呈现,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探讨日常与时间的相对感知和私人体验。
泰康空间长期关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2009年陆续开始的系列项目“51平方”和“日光亭”等,都旨在为年轻艺术家实现具有实验性和整体性的个人项目提供支持的平台,也树立了泰康空间标识性的激励、支持年轻一代的行业声誉。目前泰康空间正在经历向美术馆转型的关键期,未来仍将持续关注当代艺术现场、支持年轻艺术家的创作、与他们共同成长。
胡晓媛,《无间的距离》,四频录像,3分钟,无声,2010,承蒙北京公社惠允
姚清妹,《一个暂未命名的表演》(尚在进展中),现场行为表演,阿那亚艺术中心圆形剧场,2019
关于艺术家
陈维,1980年出生于浙江,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他的艺术创作始于杭州,最初从事声音艺术创作与表演,而后转向于影像及装置。其作品在国内外重要展览与机构频繁展出。
关小,1983年出生,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关小的艺术实践主要围绕雕塑、影像和装置。她以自身身份、历史以及地域背景为材料与当下高速分解中日益趋同的世界状况并置在一起,试图通过制造或直接或婉转的矛盾来强调差异的重要性,并借由不同的主题表达出她对于差异的重要性的理解。
陈哲,1989年出生,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陈哲的艺术实践往往始于对个人遭遇和心理经验的探求,最终呈现为一个不断发现与研究的过程。2012年至今,在长期项目《向晚六章》里,陈哲以黄昏为母题,在视觉和语言的交汇处持续探索“可见”与“可说”的界限。
刘任是一位来自上海的观念艺术家。他的创作主要涉及绘画、雕塑与装置。他往往从身边日常的材料中寻找灵感,在干净工整的视觉形态背后隐藏感性累积与文本解析。他关注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消耗以及人的存在状态。
童义欣是一位在纽约工作的艺术家和渔夫。童义欣通过多媒介装置、场域特定作品、影像和声音,以诗意和诙谐的语言分析似乎无法改善的社会现状,以及人与人、其他生物、物件和文化实体之间的矛盾关系。
黄永生,1990年出生于广东。他的创作关注当代社会的组成和潜规则,以至个人于其中的存活状态。他热衷事物间的关系,更胜事物本身。近期思考运用现成物件和影像建构比喻,探索日常语言外的微细情绪和灰色领域。
陆平原,1984年出生于浙江,现生活工作于上海。陆平原的创作涉及多种媒介,包括文本、装置、影像、绘画等,他擅长用“故事”这一独特的媒介进行艺术创作,拓宽了艺术作品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状态,延展了艺术本身的精神内在。
高倩彤,1987年出生,2009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文学士学位,现生活和工作于香港。展览经历包括北京掩体空间(2019)、广东时代美术馆 (2019)、台北鳯甲美术馆(2018)、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2018)等。
张如怡,1985年出生,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张如怡的创作主要涉及据地装置、综合材料绘画及雕塑。其观念实践始终围绕日常逻辑展开,作品因调和人工制品、工业经验以及城市生活而占据特殊空间。通过对城市材料的收集、转化、编辑等工作方法,她建立起个人与周遭建设之间的晦涩关系,并牵引出该种关系所暗含的当代社会迷思。
胡晓媛,1977年出生于哈尔滨,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她的作品常从具体的经验中抽离,转而讨论时间、空间和存在等等更为抽象的话题 ,借由艺术家内在的意识、知识和表述,去制造一个又一个思维上的孤岛。
姚清妹,1982年出生于浙江乐清。其作品多使用干预性的方法对现实中的权力系统与惯常认知提出质疑,她以批判的方式与其所涉及的主题保持一定距离。作品以荒诞滑稽却又诗意浪漫的表演形式与姿态,结合对象征形式的挪用和错位,探寻权力意义的变化。
关于策展机构
泰康空间是一家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研究与收藏的非营利艺术机构,2003年由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创办,并获得其持续支持。2009年至今,泰康空间位于北京东北部的草场地艺术区。在十六年的运营实践中,泰康空间逐渐确立自己的学术理念,即在“追溯与激励”的框架下展开工作,始终以当代的眼光检视过往的艺术史材料,同时关注连接未来的新艺术实践。作为一个知识生产与分享的平台,泰康空间将自己对艺术的判断也开放性地呈现给了社会与公众,参与到艺术生态的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