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中国国家画院《扶贫颂》写生采风项目纪实

经典艺术2019-11-01 15:03:46

图文/ 舒建新、徐冬青


  怒江州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南北走向的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云岭“四山”纵列,绵延千里;独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纵贯其间,形成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峡谷。由于受高山峡谷的地理环境所限,以前的怒江交通基础设施非常滞后,目前也是云南省唯一没通飞机、铁路的地州。全州四个县(市)之前均为深度贫困县,集“边疆、民族、贫困”为一体。

  怒江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的地方。2014年1月,获悉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贯通,总书记亲切致信祝贺,希望独龙族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

  为展现新时代党和人民的脱贫攻坚事业道路上的感人故事和伟大事迹,中国国家画院于2019年8月启动《扶贫颂》采风写生创作项目,切实将文化扶贫、艺术扶贫融入到了全社会的脱贫攻坚事业中。10月9日,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舒建新和徐冬青从北京出发,经停昆明、保山,坐汽车沿山路而下,首站抵达了怒江州的州政府所在地六库,开始了国家画院《扶贫颂》——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采风写生之旅。

沿途扶贫安置点,山区建设新貌


抵达云南怒江州


一、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到达六库后,我们放下行李立即赶到州政府第三办公区,参观了“怒江州70年成就展”。展厅的主要位置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族群众代表的照片以及总书记2019年4月10日给贡山县独龙江群众的回信,他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仔细观看了陈列的70年来怒江州发生巨大变化的许多照片,了解到如今全州贫困发生率由71.1%下降到32.52%,下降了近39个百分点,贡山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下,心中激动不已,舒建新老师不停地说:“五年没来了,这里的变化太大啦,也只有中国才能做到”。

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群众的一封信


参观“怒江州70年成就展”


  第二天一早,我们坐汽车去往贡山县独龙乡,沿途感受到了怒江大峡谷的山高谷深、崎岖不平与修筑“美丽公路”的艰难。这里山连山,高耸陡峭,大江大河在峡谷间奔流,在这种条件下修路付出的劳动艰辛与各方面的成本要比通常情况多很多,并且这里还常常发生山体滑坡,对于公路的维护更是难上加难。为解决这里的人民出行难问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下,怒江“美丽公路”于2017年8月25日正式开工,这也是泸水、福贡、贡山三县市交通扶贫的重点建设项目。行进的道路上,一侧是蜿蜒流淌的怒江,另一侧一排排新房依山而建,放眼望去已没了土房,到处感受到新时代的气息及党和政府的关怀。舒建新老师之前曾4次来过怒江,最后一次来这里是在五年前,沿途所见变化之大让他深有感触道:“这里的路更平坦了,也更宽了,山更绿了,山上的树木与植被比以前多了。怒江的发展前景看好呵!”

怒江大峡谷里的美丽公路


艺术家们边走边画


  为全面深入了解怒江的脱贫攻坚事业,中途我们来到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知子罗易地扶贫安置点参观,在当地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走在宽阔平坦的大路上,新建的房屋整洁、美观,新村之内到处可见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村里的公共设施完善,村落的前面还修建了一个开阔的文化广场,对面是连绵大山,身处如此美丽宜人的环境之中我们深深感怀,对村里负责人笑说“愿意成为这里的村民”。参观之中我们又来到建在村口的车间,这里为实施素质技能提升促脱贫,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在家门口办起了缝制棒球的工厂车间,提升和培育了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每位干活的村民一天能挣到50块钱,他们说在家门口打工不但能挣到工资还能带孩子,使家里的小孩不致成为留守儿童。面对村民发自内心的笑容,我们也真心为他们感到喜悦,并拿出画具,选取角度与题材,将所见所感用自己的画笔描绘记录了下来。

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知子罗易地扶贫安置点村貌


新居前的文化广场


建在村头的车间工厂


村民们在家门口打工


二、涉边涉藏,民族和谐

  怒江州国境线长450公里,是云南省唯一既沿边又涉藏的州市。境内多民族聚居,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特有的民族,傈僳族和普米族主要居住在怒江,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民族自治州。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怒江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形成了互相包容、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共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民族大家庭。

选取角度,描绘记录


  沿怒江大峡谷溯怒江而上,我们进入丙中洛境内,这个被称为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位于怒江州的贡山县,西邻独龙江乡,来到这里只见雪山高耸,云雾缭绕,滇藏线上古老的驿道上似乎还能寻到昔日马帮的踪影。在当地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丙中洛最著名的重丁教堂,并请丁大妈为我们打开了教堂的大门,乳白色的重丁大教堂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分外纯净、洁白,这座天主教堂貌似迷你版的巴黎圣母院,19世纪末法国传教士任守安从康定来到丙中洛传教,去世之后就安葬在教堂的一侧,自己亲手栽种的板栗树下。我们沿山坡而上,藏传佛教的普化寺赫然眼前,这座喇嘛寺院始建于五百多年前,现为第五世郎秋活佛的驻锡地。普化寺附近的少数民族,虽然不同民族,但他们都信仰着藏传佛教并有着坚定的信念。普化寺的建立可视为多民族和谐与发展的见证,以慈悲与智慧教化着当地的居民和信心。

重丁教堂


普化寺


舒建新老师与丁大妈交谈


  在丙中洛,多个民族聚居在一个村寨,很多家庭也是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是个多民族多信仰的和睦的聚集区。通过我们与丁大妈的交谈,了解到她本人是藏族,老伴是怒族,夫妇共养育了5个子女,都已各自成家,对象也是不同民族,于是一个家里便有了藏、怒、白、汉、独龙、纳西6个民族。丙中洛多种宗教并存,有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原始宗教、民间宗教。在这里,不同的宗教是相互认可的,人们虽不同民族、不同信仰,却相处得十分和谐、相亲相爱,体现了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与领导下,所实现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构建了真正的理想社会。

与当地负责人交流,了解扶贫情况


  汽车驶出丙中洛,继续穿行在峡谷,“美丽公路”尚有部分路段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地工作,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歌来“怒江的路啊长又长,怒江的路啊弯又弯,怒江的人啊勤劳又勇敢……”。从六库出发,这一路走来,看到了沿途具有怒江特色的多个扶贫安置点、怒江沿岸百姓饱满的精神面貌、多元的民族文化和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观,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们带上干粮边走边画,有时候早饭和午饭就在路上解决了。尤其是舒建新老师,十年来五下怒江大峡谷,这一次来怒江,他看到了怒江方方面面的新变化,更是让他笔下充满活力,画了多幅水墨速写。一位生长在怒江的人在看了他的画后赋诗曰:“笔下山河美,心中神韵留。魂牵梦萦故,滔滔怒江情。”

舒建新老师对景写生


路上的午餐


三、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跋山涉水,我们终于到达了贡山县的独龙江乡。独龙江乡地处怒江州北部的独龙江峡谷与缅甸交界的边境上,境内最高海拔4963米,最低海拔1000米。独龙族乡是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全乡辖6个村委会,26个自然村落,总人口4172人。当地地处深山峡谷,东岸的高黎贡山,屏蔽着通往外界的通道,西岸的担当力卡山是国境线上的天然屏障。在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没有贯通以前,东西两座大山几乎完全断绝了独龙江族与外界的联系。独龙族是直过民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育程度低,以前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党中央、国务院非常牵挂独龙江独龙族群众脱贫攻坚工作,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独龙江乡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就,独龙族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巨变。2018年,独龙江乡6个行政村整体脱贫,实现了从“整体贫困”到“整族脱贫”的沧桑巨变。

驶入独龙江乡境内


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


  我们首先参观了独龙江乡的新农村安置点孔当村普卡旺小组,新村基础设施齐全,公共厕所、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一应俱全,通车、通网络、通广播电视、通安全饮水,焕然一新的扶贫安置点既具有庭院景观之美,又不失本民族的特色,建筑与房屋和周围的环境相互映衬又融为一体,清澈透明的独龙江水从村前流过,人们坐在岸边的芭蕉树下,小狗趴在脚边,新村一派安闲祥和之气,看到这一切我们不禁赞叹:这里真是安居的乐园!

新农村安置点孔当村普卡旺小组


新村一角


具有民族特色的屋顶


参观走访扶贫安置点


以前的老房子


  次日,我们决定造访独龙乡最北部的山村小组南代,由于当地正在修路,为赶在施工以前通过,天不亮我们就出发了,高原的早晨很冷,我们都穿上了厚衣服,带上了干粮抵御饥寒。南代小组现在只有几户人,为了定边,当地政府专门为这几户人家建了一座桥,桥的颜色五彩缤纷,煞是好看。崎岖的山路千回万转,跨过彩虹桥,到达南代,远远望去炊烟在破旧不堪的老族屋顶袅袅而上,当地人正在做早饭。十多年前的学校、操场和老师的宿舍已闲置破败,政府在山下为他们建了新房与学校,年轻人都已下了山,可老人家们念旧,村干部磨破嘴皮子也无法让他们迁至政府修建的新房。

夜色朦胧,出发上路


彩色的桥


曾经的校舍


草地上的篮球场


  出南代,我们前往山下的独龙江乡迪政当村参观,村子的规模更像是一个小镇,村中心铺设的一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把村子一分为二,村委会、村支部、学校、超市、民居沿路而建。与马路平行的村子侧边还开凿了一条水系,泉水自山上汩汩流过整个村庄,不但可以用作灌溉,也别具地方特色之美。在村里我们拜访了纹面女,一位77岁的老人,老人家告诉我们,纹面是独龙族的一个习俗,解放前女孩子长到十二三岁就要纹面,她在父母的要求下纹了面。如今,年轻的独龙族女子已不再纹面。据当地人介绍,到目前为止纹面女仅剩了19位。细细端详,老人家的面部纹了一只蝴蝶展翅的样式,不管人们对于纹面的观点是哪种,我们都当是一个祝福。接着,我们也奉上了自己的祝福,把买来的食品和钱赠予了老人家。独龙族人待客特别友好,当老人家听舒建新老师介绍我们是从北京来的,她张开了怀抱,紧紧拥抱了我们。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没有隔阂,我们是一家人,微笑的面庞,欢快的笑声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为纹面婆婆奉上爱心


走访迪政当村扶贫安置点


新村之路


贯穿村庄的水系


独龙族的织布机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特别关注的南代的那些师生去哪了呢?在新村,我们循声而去,找到了迪政当小学,一座粉橘色的三层小楼掩映在青翠碧绿的山下,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乡村女教师正在教孩子学习汉语拼音,孩子们稚嫩的脸上洋溢着幸福,跟着老师大声念“a--- o--- e”,这个画面让仿佛能让人看到今后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走出大山,说着流利的汉语。校园里一个标准的篮球场替代了南代荒草上的篮球场,操场一侧的黑板上写着“爱我中华”,还有孩子们的画:和平鸽在飞翔,国旗招展。

迪政当小学的教学楼


阳光照在校舍的屋顶


孩子们在认真听老师讲课


舞蹈课


校园黑板报


  在独龙江乡镇的墙面上,再读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群众的回信,他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给贡山县干部群众回信时惦念“独龙族群众居住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到2019年得悉独龙族整族脱贫时表示衷心祝贺、寄予新的期望,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是百姓的脱贫致富,溢于言表,“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独龙族群众学烹饪


边境线上


  通过中国国家画院《扶贫颂》采风写生活动,通过实地来到怒江采风写生,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怒江的脱贫攻坚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在安居住房、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社会事业、生态环保以及基层党建发生的巨大变化,真真正正领悟到了党中央、国务院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的诚挚心愿。通过采风,我们更加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重要性。怒江巨大发展的好势头,带给我们极大的创作激情,积累了多幅写生画稿和一些文稿,从现实生活中汲取了艺术源泉与素材,为我们在接下来的《扶贫颂》创作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祝福怒江!祝福独龙族!

 

(特别感谢马悦英老师、木志英老师以及白帆、李宗汉在怒江境内给予我们的帮助与支持!)


舒新建作品欣赏


徐冬青作品欣赏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