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泠(中)陈亮(右)父子合作的陶瓷家具
海上画坛领军人物陈家泠更愿意把位于闵行区梅陇镇澄建路600号内的观缘文化园称为“豪文轩”,其中重要的原因是陈家泠的工作室名为“泠空间”,园里还有非遗传承人、海上知名中国书画装裱艺术家周国伟设立的中国书画装裱传承创新工作室“添锦堂”。如是一来,创作空间“泠空间”、研究服务机构“添锦堂”、为打造运送推动艺术品的“豪文轩”所形成的艺术生态链就从名称上更完整而丰富了。据悉,除此之外,园区内还将陆续会有青少年学习艺术的工作坊推出,让艺术在此传承。强强联手之态,使海派艺术发展的前景更为明朗,符合当代社会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趋势和需要。
今天,陈家泠陈亮父子的联展就在“泠空间”开幕,展出陈家泠陈亮父子合作的陶瓷家具。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陈家泠开始探索从窑火中探索窑变之美,在陈家泠看来,窑变在可控与不可控之间的微妙,与下笔时墨迹的自我生化同画家的笔力控制有一样的“天人合一”之处。他是上海首个艺术瓷窑“申窑”的创办者,其实,2013年,陈家泠的瓷器绘画作品就已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但是,陈家泠一直自豪于自己有一个做陶瓷“手气”比他更好、专业学陶艺的儿子。
展览现场
陈亮的跨学科复杂道路
作为大艺术家之子,陈亮走的是一条即继承了家学渊源而又跨越艺术、科学、设计、制造、概念、实施等等错综复杂的道路。尤其是他在陶瓷材料与造型、釉色与空间方面的研究,都有不同凡响的创造。近年来,他对中国明代家具中巧妙将陶瓷艺术和木头结合的想象进行研究,并以其卓越的才华创作了一批具有使人穿越与古典与现代、西方与东方之间的让人揣摩、遐思久久不肯离去的“瓷艺家具”。
展品中有一套名为“和气生财”檀香木桌椅,其木料采用了黄檀,这种在《诗经》年代已被遍伐的木材,木质细腻坚实,香气沁人心脾。陈亮用“宁矮,不宜高;宁阔,宜狭。”的空间理论,从明式家具作为基点追寻“眠日梦月,长日清谈。落花有意,流水无痕。”的情感。四把座椅的弧形陶瓷釉下五彩背板,出自陈家泠手笔,无论瓷艺画艺如“玉出昆冈”清润无暇。这套荟萃父亲陈家泠梦笔生花的釉下彩绘、儿子陈亮的苦思冥想的精心设计以及“泠窑”工匠们水与火、刀与木的锤炼打造,无疑是当代中国“瓷艺和家具”的佳作。驻足浏览这样的作品前,会感到时间与空间竟然如此华美。
“和气生财”檀香木桌椅
父子合作的“艺术生活”
在陶艺的探索中,陈家泠陈亮父与子的合作,使陈家泠的艺术不仅在不同的媒介材料上延伸,也会在生命的传递继承中延伸。与水墨国画不同的是,陈家泠绘制的瓷器作品更重视色彩,那重重叠叠或淡或浓的水墨渲染,从虚到实,自然天趣,风中摇曳的荷花空灵飘逸……心灵语境,偶然性与必然性的配合,构建了陈家泠的艺术审美坐标。明式家具的简洁线条,陈亮刻意裸露出的木纹边,尤其有着拙朴本质的意味,返朴归真,材料美与艺术美的配合,构建了陈亮的当代继承与先锋。
这样 “上阵父子兵”的合作方式深深符合着陈家泠“日用即道”的理念,他把山水带入殿堂,也把艺术带入生活,他把陶瓷从实用的器具变成艺术的载体,通过展览,展示了视觉与感觉的融汇贯通,中国式的装置作品何尝不是如此呢?
展览现场
城市转型的文化探索
被陈家泠“更名”为“豪文轩”的观缘文化园位于澄建路600号,它实际是由一些旧仓库和厂房改建而来。一期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近些年,闵行区梅陇镇曹行村努力将村级经济朝着文化产业转型方向发展,观缘文化园转型升级为文化创意园,专注于服务长三角的艺术机构、艺术家,以视觉艺术的创作、展览、配套服务为特色,打造长三角艺术文化服务新型平台。首届进博会主会场巨作《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水青山》就是在观缘文化园创作完成。其中的“添锦堂”为苏富比拍卖行、北京的嘉德拍卖行,以及京沪各大藏家服务多年。
在文化大发展的今天,每个城市都在寻求转型,文化自信与自觉在上海这座城市得到了充分展现,城市的文化记忆保护和物质进化过程中,文化产业是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不仅创造了巨大的增加值,还使传统产业有效升级,促进经济的生态发展,在观缘文化园,我们看到了文化创意园区的突围探索之途。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