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西山晴雪:陈滞冬中国画展亮相北京画院美术馆

经典艺术2019-12-27 18:04:38

“一个画家,尤其是一个中国山水画家,终其一生注定要与自然直接面对,注定要从自然中直接汲取力量来滋养自己的情感,甚至最终找到作为一个艺术家生存于世的理由与证据。”

——陈滞冬


由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省美术馆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北京国研互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小康》杂志、成都托尼洛·兰博基尼中心协办,四川勺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的“西山晴雪——陈滞冬中国画展”于2019年12月25日-2020年1月5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

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致辞

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著名艺术家王明明致辞

画家崔如琢致辞


  陈滞冬,1951年生于四川成都,当代中国画家、书法家、艺术史学者。少时曾师从陈子庄(石壶)、晏济元先生学习中国绘画,早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文学硕士。曾多次在海内外各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陈滞冬画集》《山川悠远》《玉山高处》《秋月春风》《陈滞冬书法集》《石壶论画语要》《张大千谈艺录》《中国书法学论著提要》《中国书画与文人意识》《图说中国艺术史》《丹青引》《存在的借口》等著作多种。

西山晴雪:陈滞冬中国画展亮相北京画院美术馆525.png

美术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致辞

《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致辞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王建国致辞


此次展览从陈滞冬先生近二十年创作中精选作品五十余幅,多为巨幅作品。陈先生数十年来不间断地研究和使用传统绘画材料,以采自天然环境中的植物颜料和矿物颜料创作重彩山水画,通过发挥重彩的特殊表现力,展现中国西部高海拔地区具有人文、历史、自然内涵特征的景观。其描绘对象涉及陕、甘、新、藏、川、滇诸地,多有西部极高山地区景色和长江上游高山峡谷风光,以表现奇伟瑰丽的自然景观与深厚悠久的人文传统交融互汇为追寻目标,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展览除山水画作品外,还有少量人物画和描绘西部地区特殊动植物的花鸟画。让我们共同期待充满“中国山水画中崇高、雄伟、峻极与疏离之美”的山水画艺术精品在观赏者的心中激起艺术的共鸣。

西山晴雪:陈滞冬中国画展亮相北京画院美术馆888.png

艺术家陈滞冬致辞

艺术史学者、艺术家刘墨主持开幕式

嘉宾合影


陈滞冬先生的画作,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都来源于对自然的感悟与体验,与我们的现实人生紧密相连。数十年来,陈先生几乎走遍了中国西部各省区,到过“最高旷的高原、最广袤的盆地、最辽阔的草原、最荒凉的沙漠”,也看过“最峭拔的山峰、最陡峻的峡谷、最湍急的水流”,曾踏着“黄河岸边的黄土伫立仰望”,也曾在金沙江宛延的岸边徘徊。不管是在云贵高原的高山峡谷,还是在新疆的草原戈壁,抑或在青藏高原的荒漠冰川,他都仔细聆听着自然万物的沉默与叹息,感受它们的色与香、爱与怨、生命与活力。西部地区丰富伟大的自然风光、绮丽多彩的景物给了他无尽的创作灵感。陈先生笔下的山水潇洒豪宕,花鸟精妙传神,他总能抓住它们最美丽的瞬间、最优雅的风度,用线条和色彩加上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我们似曾相识但又从未见过的艺术世界。


陈先生的绘画技巧,既出于深厚的传统,又能赋予个人的创造。无论是用笔或繁或简,用墨或浓或淡,乃至造型的生动、线条的超逸,都极富于音乐的节奏,暗示出生命的韵律。他在造型和色彩上务求变化,造型游离于现实又隐括于现实,色彩既单纯又丰富。他将宋代工笔的细腻与精湛融化到汉唐的雄浑气象之中,创造的艺术形象既严谨又富于想象力,透露出现代人精神的洒脱和思想的不羁。陈先生对于自然的一切爱得既温暖又热烈。他擅于用色,长于配色和色彩控制,将感情融入笔下,使画面中的一切似乎都充溢着光影声色,呈现出一个厚重华滋、勃郁葱翠、神完意足、生机盎然的理想世界。

古代中国的山水画,来源于人们对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之热爱与敬畏。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唐代达到高峰。两宋的山水画融入了更多的文人气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明清时期,山水画逐渐陷入了形式主义的套路,画家不再观察自然,多从临古入手,技法日趋完善,却切断了画家与造化的联系,作品缺少生机。

陈滞冬先生认为,一个中国山水画家只有怀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尊崇,立足于“传统艺术和文化中那些最优秀的价值观、理念、技术和艺术形式”,用真诚的审美态度面对自然,才有可能找到中国山水画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