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王静·感官世界的诗意旅行

经典艺术2020-01-06 16:46:12

640.jpeg

大眼睛


喜爱思考的观众,在参观王静女士的画展之前,不妨读一读这几段前言。

对于视觉艺术,我们就要在这个展厅中欣赏的绘画与摄影作品,不可能以陈述或者解释的口吻,说出它们的意义,因为从根本上说,可述的无法表达可见的,一段话永远无法精准地对应一幅画或者一张照片,画面与语言原本想互相靠拢,却只能干瞪眼,例如语言说:“美丽的枫叶是红的”,但是这句话本身并不是红色的。


沙漠爱情


那么,难道在画面与语言之间,果真没有相互进入的办法吗?有!但是得改变语言的性质,诗意的“语言”将不再是语言而是物,诗是站在绘画与摄影一边的,它们都不是在表达而是在表现,似乎可以触摸、闻到某种味道儿,看见某一种微笑,扩展着艺术家的五官四肢,这种很舒服的感觉形成的艺术评论本身,就可能变身为一件艺术作品,其笔下的“枫叶”似乎就是红色的,这如何可能呢?质言之,化身为诗的艺术评论,也能刺激读者的感官生理神经,有强度、有力量!

沙漠晚霞


如此,从不同方向聚往一处的“语言”与画面,都可以称为感官世界的诗意旅行,消解语言与画面之间的界限,就像有一座臂膀挽成的自然之桥,就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640-3.jpeg

梦幻间


怎么能做到呢?最佳途径就是面临说不出的险境。王静的画,温馨且尖锐,她的镜头中有同样的冲突与震撼,无论是她的画还是摄影,都释放着耀眼的洁净,观众将会在展厅中看到她拍摄的广袤沙漠,只剩下炎热、阳光,没有任何影子,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无人区,迎来了“大地上的陌生人”,她惊喜地发现一个弱小的生命,那是一株小草,她以某种仪式感的虔诚,画这棵小草。小草倔强、勇敢,甚至伟大,就像人有能力在强大的宇宙面前思考,会思想,是脆弱的人类之最大尊严!

模特凳


王静是个好画家,她驾驭色彩,就像诗人在运用化为物的语言。是的,要享有物质的沉醉,进入无我的状态,她的画仿佛有呐喊、有喃喃细语,但就是别说话,一旦开口说话,艺术状态就没有了、消失了、不见了!

粉桃的G大调


画或者诗,之所以形成艺术,在于各自的节奏与韵味儿,它们来自莫须有的情绪调调,某种感受对应怎样的色彩、怎样的文字,就像音乐的某种旋律对应怎样的感情,是因人而异的,甚至是任意的,此情此景,赋予艺术家以最大的创作自由。19世纪法国诗人兰波发明了著名的“言语炼金术”,他信誓旦旦地“瞎说”字母有色彩,A对应黑、O对应蓝……这粗暴的唤醒关系,我们中国人曾经叫做感应,而早于兰波的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称之为通感,就像缠绵的视觉能唤醒香味儿,打通所有感官的界限,似乎皮肤也有思考的能力,这同样适用于画家,例如梵高画出了笔触感,似乎可以用手触摸他的热情。更神奇的是,有才华的绘画作品,有幽灵效应,梵高不曾看见却能画出自己的灵魂,这是真的,他画出了不可能性。

诗意清晨


王静的画擅长运用色彩。在现代画家中,她更喜欢梵高、高更、马蒂斯的作品,那么这也许意味着若是换成写作,她的潜力在于写诗,而不是命题作文。

640-7.jpeg

蓝桌布上的粉绣球


画家应该有一颗天真的好奇之心,虽然世界如旧,什么都没有改变,但是只要一点儿微妙的surprised,心情皱起波澜,你会惊喜地突然发现,原本平庸乏味的日子,变得活生生富有朝气,到处充满生机,它是值得过的。


展览现场


开幕现场

640-16.jpeg


学术主持 · 尚杰教授

1955年9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哲学系;1987年在辽宁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西方哲学。1991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研究方向为法国当代哲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94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为哲学所研究员。1999年至2000年作为访问学者派往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进修,导师是解构主义大师雅克-德里达教授。2004年被选为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艺术家·王静女士

河北人,先后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从事于绘画创作、摄影、美术教育工作。

策展人· 刘磊先生

资深媒体人、艺术家经纪人。曾策划《发现》、《楔体》、《素音记》、《诗意东方》等数十场联展及个展。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