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在无聊的时日中细品艺术展

经典艺术2020-02-11 17:45:32

水城威尼斯,摄影:文非

精神的游戏会让人忘记寂寞,一人却不孤单,而一个人细细体验艺术展则是一种快乐。

这里,我没有用「观展」这个词,因为纯粹的观看对于当代艺术来说,太过于局限。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展览现场,摄影:文非

诚然,视觉体验即使到了今天,依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图像、影像以及文字信息的泛滥,已让一切变得廉价和无趣。而以其他形式来展示的艺术作品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引人注目。

来自印度孟买的艺术家ShilpaGupta在军械库中展示的这件声音装置作品,《因为,用你的舌头,我无法适应》(For,inyourtongue,Icannotfit,100JailedPoets,2017-2018),在其环境设计上就强调了这种作品在形势上的优势。

ShilpaGupta,For,inyourtongue,Icannotfit,100JailedPoets,2017-2018

该声音装置的题目取自于14世纪的阿塞拜疆诗人SeyidİmadeddinNesimi的一首诗歌,而作品的副标题则是说明了作品的内容:100首让作者入狱的诗歌。

在这件作品的现场中,也出现了许多印有诗句的纸张;而整个作品的环境更是一种诗意的参考。一片片诗句的纸张,成为了作家的历史化石;而他们的声音,已转变为一种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变成了具有纪念性的声音雕塑。

ShilpaGupta,For,inyourtongue,Icannotfit,100JailedPoets,2017-2018

在威尼斯双年展的展示空间里,声音主导着这件作品:周遭昏暗的灯光,弱化了视觉感受这种人们日常主要的感官来源;同时,又适当地保持着获取必要作品背景信息的可能性。这件作品中,数量众多的悬空喇叭,有着既独立又协同的合作方式,让合唱或轻吟变得如此引人入胜。此刻的空间感,也被声音巧妙地烘托和表达着,或在耳边响起,或来自远方,或被朗读的声浪包围。

人们置身其中,各种不同的语言交织在耳畔,他们仿佛正在你的周围,沉稳或稚嫩、平静或激扬地发声。

我后来了解到,这件作品的最初呈现方式是放置在一个相对明亮、开放的空间里,让观看者更容易辨认出作品的物理形式;而此次的双年展设计,则突出了昏黄光线中的神秘存在感。艺术家的时代反思精神,加上这样的环境设置,无疑是让这件本就具备了文字力量的作品更具有说服力。

ShilpaGupta,For,inyourtongue,Icannotfit,100JailedPoets,威尼斯展览现场

其实,一件作品和其环境之间的关系早已是被人们反复讨论的话题。

杜尚的《泉》,费城艺术博物馆,摄影:苏也

例如,杜尚的《泉》,其意义不仅是让“现成品”(readymade)成为了艺术品的一员,而且也刺激了人们开始去思考展品和环境的关系。当一个小便池被放置在美术馆里,它本身的使用功用就发生了寓意的变化;从一件日常生活中有具体功能的厕所物品,成为了“高高在上”的,需要人们买票观看的艺术品。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展览现场,摄影:文非

究竟是艺术家和美术馆让其发生了意义上的变化?还是观看环境,改变了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

艺术家ItziarOkariz的《雕像》(TheStatues),摄影:文非

回到双年展的现场,西班牙馆的展示作品让我对艺术家、作品以及观者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在这件视频作品中,艺术家ItziarOkariz跑到美术馆里,跟一尊人像雕塑轻声细语地聊起了天。

这里,一件雕塑不再被艺术家当成一件高高在上的展品,而是一位久别的情人或多年不见的老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自然而亲密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她同在这个美术馆内的普通观众——那些用他们惯常逛美术馆的方式去观看、去对待这件雕塑的普通人。

艺术家ItziarOkariz的《雕像》(TheStatues)视频内容截图

这种状态的对比被录制成影像记录下来,又成为双年展上的被观察对象;这件影像作品《雕像》(TheStatues)记录了一种美术馆内的观看体验,这一过程,再次被人观看。

有趣的是,影片中与艺术家进行亲密对话的那件雕塑品,此刻就静静的竖立在双年展西班牙馆侧厅的正中央。这尊雕像仿佛是一个问句,或是一个邀请:那么,你现在会用何种方式对待这件雕塑呢?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展览现场,摄影:文非

双年展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双年展的花园和军械库,包括数量众多的各国国家馆内。在城市的其他区域里也零散的分布着一些作品。观众若是走马观花地看一遍,也要三天的时间,若想要细细地观看作品,则至少需要一周。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展览现场,摄影:文非

双年展的展品繁多,看久了不免眼花缭乱,甚至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即使这样,有的艺术作品也能在第一时间抓住你的眼球。例如,今年双年展花园主展厅里,日本艺术家池田亮司(RyojiIkeda)的这件作品就有着这样的能力。

池田亮司(RyojiIkeda)的白色通道,图片来自网络

这件艺术品其实是一个通道,纯净到空无一物。强烈的光,就像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让人们刚进入这个空间时,不得不用手做遮挡,眼睛才能慢慢适应这种强烈的白光。

刻意的简化处理,让通道似乎没有边界,所有的物质都被这白光抽离,只有一片纯净的白色,就像是身处梦境或是天堂。习惯被各种物质环绕的我们,突然身处这样的纯白环境,当最初的新奇感消失后,竟然开始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池田亮司(RyojiIkeda)的白色通道,图片来自网络

在科技不断带来感官刺激、物欲横流的今天,难道说,我们已习惯于被各种繁杂的事物填满,倒不适应了某种「空白」?

池田亮司(RyojiIkeda)的data-verse1,图片来自网络

而池田亮司的另一件在军械库内展示的视频作品《data-verse1》又反了过来。它给予我们巨大的视觉刺激:巨大的屏幕内,一团数码影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内部人体到外部环境,再蔓延开来到整个宇宙——艺术家用其擅长的数据形式展示了物质世界的浩瀚,给人惊奇的观看体验。

早在古希腊时代,毕达哥拉斯就有“数本源”说,即万物皆可用“数”来表示。而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所发现的一切自然规律仿佛皆暗合其旨。或许,某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整个世界,不过是存储在某块硬盘上的一个数据库而已。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展览现场,摄影:文非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展览现场,摄影:文非

在美术馆环境内,展品讲述作者的想法。游走其中的我们,则和作者的思想交流印证。纯粹的主观感受扑面而来,沉溺其中。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展览现场,摄影:文非

再次回到这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Mayyouliveininterestingtimes.”愿你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这句话最初被西方政客所使用,其实是来源于中国的一个诅咒。之后,语言变化,意图更迭,在西方世界被各种政治家和修辞学家广泛使用。然而事到如今,在汉语中竟然找不到这一句话的出处。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展览现场,摄影:文非

我想,策展人是希望借此主题表达一个语言发散和接受的故事,引导今天的人们去思考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发展和传播。

网络、社交媒体、传统媒体,我们所熟悉的信息来源其实都未必真实可信,其传播都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意图。那么,艺术作品,艺术家是否也一样呢?

(图片来源于布林客BLINK及网络)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