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作品大赛》终评评审
2020年9月6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与山东省鲁信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央美·鲁信全国少年儿童绘画作品大赛”经过初评,共有890位小选手的作品脱颖而出,成功入围终评。9月20日,11位复评专家在中央美术学院学术报告厅对入围选手的原作进行终评。经过全国少儿童美术教育专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影视音乐人的共同评审后,每个年龄段都有十名小选手入选,共有480幅作品分别获得16项主题大奖。除此之外,评委们为了鼓励小选手的创作热情,还设有优秀奖和评委推荐奖。该奖项在赛后将以电子证书的形式发送给家长,意在鼓励孩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索和认知世界。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苏新平,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董事、工会主席、鲁信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姜东,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少年儿童造型艺术学会名誉会长杨景芝,中央美术学院非遗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乔晓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工作部部长(兼人事处处长)金日龙,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美术教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淑霞,香港著名音乐人及多方位创作人陈少琪,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川,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教育系主任、东北师大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马丹,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傅怡静,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冯海涛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担任终审评委,鲁信文化副总经理刘川、鲁信基金会秘书长陈强担任评选监审。
嘉宾及评审合影
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谈到在此次大赛中,许多作品体现出孩子们独特的看待世界的视角。在专业美术教育环境的要求下,规范化与模式化不可避免,然而这不能影响到儿童在这个年龄段应该释放的天性或天赋。但在面对庞大的儿童群体时,如何训练或者引导他们,是每一个教育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姜东先生在新闻发布会上肯定了此次活动的积极意义,从孩子们的作品与想法中,成人也能获得灵感。鲁信集团也将联合中央美术学院,将这个活动长久地举办下去。冯海涛院长介绍到场评委及评选流程,冯杰书记介绍了大赛的整体情况及意义。新闻发布会后,终审评选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第二届《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作品大赛》由中央美术学院和鲁信集团旗下山东省鲁信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 ,大赛将持续第一年的信念与理想,以中央美术学院的学术实力为后盾打造这一公益性文化品牌,以“评选-引导-互动-伴随成长”的创新模式引导机构、家庭及个人建立正确、积极的美育观念,推动全国儿童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鲁信基金会秘书长陈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是鲁信集团第二次联合中央美术学院举办全国儿童美术作品大赛。从整体上看,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作品在选题上更加广泛和开阔,孩子们的作品也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心理及他们对生活的体会。《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作品大赛》更加侧重对孩子们真、善、美的挖掘,表达对生活的感悟。随着现在社会上的少儿教育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鲁信集团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启发孩子,也能对孩子们的家长有所启发,这也是鲁信公益事业的初衷和目的。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教授致辞
山东鲁信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董事姜东
大赛特设16项主题大奖
此次大赛特别设计设立了16项主题大奖,继续教育学院冯海涛院长指出,儿童绘画不像成年人的绘画有很强的指向性,不同年龄段孩子关注的视角是多样的。正因如此,通过与国内多位知名的儿童美育专家的数次交流与研讨,此次大赛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以及结合上一届参赛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特别的奖项。除了关注作品视觉语言的诸多奖项外,更多着眼于儿童创作心理与思维,如“最佳治愈奖”、“最具温度奖”、“最佳脑洞奖”等,而“鲁信公益奖”的设立也重点关注到了特殊儿童群体。
活动发布会及评审现场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杨景芝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乔晓光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教授
山东鲁信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董事姜东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工作部部长金日龙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育学系主任陈淑霞教授
香港著名音乐人及多方位创作人陈少琪
中央美术学院王川教授
在众多奖项中,“最佳传统文化传承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此次大赛中涌现了一大批表达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活的作品,这一趋势体现了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关注到了本民族更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并且以丰富的手法将其呈现出来。在终审评选现场,中央美术学院乔晓光教授肯定了这一届参赛作品的多样性。与第一届大赛相比,这一届大赛中提交的作品更为丰富,覆盖的区域也更广泛,这意味着参与其中的孩子越来越多。针对此次大赛涌现出的诸多呈现生活细节的作品,乔晓光教授谈到,目前国家在义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在以往注重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对生活逻辑的重视,也就是说,孩子们不仅要学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对周边的生活、自然有所体会,这一点可以体现在此次提交的作品中。除了对周围生活丰富而细微的关注,还有不少带有民族社区生活特色的创作,这些作品体现了孩子们开始重视身边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民间艺术。乔晓光教授指出,虽然能够看到少量来自民间的材料,但对更多参赛作品来说,在纸材的运用上还具有局限性,这一点依旧值得我们去持续探索,发现儿童美术教育与地域性的材料、审美、生活之间的关系,这也将是我们现在美育倡导的一个重要方向。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马丹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傅怡静副研究员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冯海涛院长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冯杰书记
在第一届大赛的经验基础之上,此次大赛更多地通过主题的设定,评选方式与奖项设置的更新来探讨着现阶段儿童美术教育的一个导向问题。中央美术学院作为大赛的主办方,在美术领域以及广泛的社会认知范围内都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因此,在导向性问题的探讨上应当具有引领性。首都师范大学杨景芝教授认为,“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作品大赛”有别于目前多数受到市场化影响的少儿美术大赛,真正体现了教育的目的:并非为了功利地评判孩子们作品的好坏,而是重在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另外,依托于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背景与平台,通过多位在一线专业教师的初审评判,遴选出的作品体现出了孩子们自身的多种可能性。通过设定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半命题式主题以及更灵活的评选方法,从多方面照顾到了儿童表达与创作的差异性,从而得以在各个方面助力儿童身心发展,给孩子们一种鼓励与自信。
评审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陈淑霞教授同样在终评现场采访中强调了此次大赛以及整个少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对儿童的鼓励与信心塑造的重要意义。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理以及对艺术的认知都是十分脆弱的,更多孩子需要看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才能建立起信心。现阶段的少儿艺术教育并非为了在将来将所有孩子都培养成艺术家,更重要的是用艺术去影响孩子的一生,去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由此,孩子们今后即便从事别的专业,也会终生受益。而作为美术教育者,应该试着将美术看作是一个包含人文、科学等诸多话题的大门类,而非仅仅局限在一个单一的学科范围内。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审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思维。与其它学科相比,艺术的思维是天马行空的,这是其最大优势。具体到这次大赛的评选机制来看,这种差异性的作品征集以及奖项设计强调了对儿童的鼓励与信心建立,这种鼓励不仅仅局限于一件作品,而会影响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多个方面。
论及导向性问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川认为,随着这类活动的愈发成熟,我们应当从整体上关注低幼龄儿童参与的艺术训练与体验,探索如何让艺术成为他们生活或者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随着第二届《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作品大赛》从作品征集、遴选、到最后的评选这一套完整机制的不断更新,此次评选结果也传达出,在探讨低龄美术教育时,我们可以从很多具体的、明确的方向与角度去看待和品评,而将这些经验与信息传递给儿童和家长,“美术”将不再像以前一样抽象。
儿童代表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儿童的未来又在教育。有着十年之期的《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作品大赛》在未来被寄予着更高的期待。随着参赛作品的数量不断增加,作品创作媒介的日趋多元,其背后反映出的是教育视野与胸怀的不断拓宽,而随着大赛的不断推进,也体现出一种不断发展的对于美术教育的研究意义。
据悉,组委会在本次大赛的官方画册中,邀请评委对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并将发布“中央美术学院2020年度全国少年儿童美术调研报告”。今年的调研报告不仅邀请儿童美术教育专家的参与,还将邀请来自心理学、动画制作、儿童出版等多元背景的专家学者参与点评,这也将使得本年度的调研报告比之去年呈现出更多元、更具针对性的成果。受新冠疫情影响,终评选出的作品首展无法在北京展出,其将于今年十月在中央美术学院山东艺术教育中心展出,敬请期待。
中央美术学院山东艺术教育中心
附:
获奖名单请从此链接查询:
http://cafa.v0357.com/enter/result_2020
*优秀奖及评委推荐奖名单和获取方式赛后将在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号发布,敬请关注。
第二届《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作品大赛》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
山东省鲁信公益基金会
承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协办单位:
泰山文化艺术品交易所
支持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
共青团中央美术学院委员会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中央美术学院对外美术教育交流中心
首席合作媒体: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
学术顾问:邵大箴
组委会主任:苏新平、邹丽娜
组委会副主任:姜东、冯海涛
组委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卫艳、冯杰、刘川、陈强、胡西丹、秦建平、郭丽、黄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