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花非花·物非物:彭丕肖映河双个展

经典艺术2020-12-18 14:16:34

花非花·物非物——彭丕、肖映河双个展

策展人:郭赟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20日-2021年2月20日

开幕时间:2020年12月20日 下午4:00

出品人:欧阳祥山

展览总监:罗普

策展助理:耘菲

媒体宣传:李思婷

展览主办:祥山艺术馆


花非花 · 物非物——彭丕、肖映河双个展

文:郭赟

宋代苏轼在《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里有两句诗:"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花"与"非花"既是以辨证的眼光观照杨花,探讨现象与本质,也是托物言情,借落花喻指彼时人生境遇及情感状态。现代艺术依然普遍沿用了这种结构方式,从语言学的角度而言,形式上即是能指与所指的二元结构,是目见之表象与逻辑上意指的综合。克罗齐认为,人类知识有两种形式:直觉和逻辑。直觉即是创造,即是表现,而逻辑则是基于直觉的理性分析。艺术家的创作,大多始于直觉,终于逻辑,但直觉的过程和逻辑的结果则各有分别。这正是艺术家彭丕与肖映河作品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艺术家彭丕与肖映河均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八零后"艺术家里颇具有典型性——他们的个人史带有八零年代模糊印记,成长于九十年代,长成于新千年的头十年,并在近十年里逐渐成为更新一代的新艺术理念的拓荒者与践行者活跃在当代艺术最前沿。因此,他们的精神组成具有显著的时代印记,带有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更多的是后现代价值观;一方面接受了相对传统的造型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又对新的艺术理念及形态充满热情;他们没有沉重的历史执念,但对正在向未来延伸的现代史感到兴奋。他们真实地感受着大时代的洪流,对时代与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并因此试图去冲破固有的执念,重构新的价值体系。这一切均有待于时间与历史的验证。彭丕近年的新作从图式上而言是对"花"的转换,看似是花而实为"非花",在看似艳丽的花形中,隐藏着是的脆弱与靡糜。从艺术家早年充满强烈情感表现的作品可知,彭丕的艺术既有充满生命力的悸动,又带有不可磨灭的悲怆、颓丧与刺痛感。艺术家肖映河的作品充满了现实性浪漫主义色彩,是对所处环境的冷静观察后的转译与隐喻,也无疑是对自身存在精神世界的重构。花与物均是艺术家情感的载体,花其实不是花,物也不再是所见之物,而是载体、语言或者符号。

彭丕从广美毕业之后立即去了艺术胜地宋庄,成为了"北漂"梦想家大军中的一员。八零后的毕业生基本告别了铁饭碗,政治文化中心、市场经济、金融危机以及城乡结合部的自由风气成为了彭丕艺术观念生成与成长的土壤。这也就是前文说的八零后一代的典型,既有别于七零后厚重的根植于灵魂深处的历史情感,又跟九零后的奇异新世界有本质的区别。北漂艺术家的理想往往无法抵抗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魔咒,因此大多数艺术家虽然野心勃勃,实际只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但也恰恰是因为这种对个体、群体、存在以及意识形态的切身的体会,才能在作品中传递强烈的普适性情感。彭丕最早在宋庄的创作有毕业作品《青春祭》中青涩的延续,但也开始观照作为独立艺术家个体的自身。《迷失的风景》中人物形象延续了扭曲变形人物形象,但不再描绘具体的细节,而是用刀刻般的线条与带有强烈对比的色彩描绘一个粗狂的人像。但与之前充满了宣泄般的表现力,情感饱满而张狂相比,更多了成熟的思考。《她不是卡夫卡》及《灵魂的暴走》等系列作品则传递了艺术家的困顿与彷徨,灵魂与肉体的纠缠,躁动的色彩,以及暗黑或者颓丧的背景均体现了艺术家内心的忧郁以及培根式的隐痛。这种忧郁和隐痛一直延续到了《花园系列》。花园系列中艳丽的色彩与绽放的花朵均隐隐向后退去,刺入眼帘的是尖锐的重叠的色彩束,背景依然是艳丽的混沌,但布满了充满攻击性的色素。《花园系列》与艺术家自身经历有关,源于艺术家北京被拆除的工作室院子里培植的花卉,这个系列的作品无疑充满了有关于生命思考的象征意味。

相比彭丕外表平静而内心狂热的性格,肖映河始终给人一种冷静而理性的感觉。肖映河走了一条与彭丕野生的、自由的职业艺术家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方面,毕业之后进入高校任教并一路顺利地成为了该校未来计划之一,另一方面,在当代艺术界,肖映河同样迅速崭露头角。肖映河的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想象,跟自身对周围世界的荒诞性的敏感以及对幽暗玄冥角落里的诡异景象的观察相关。从肖映河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城市新人类的乌托邦式的精神世界,而这个新世界是建构在对以往世界解构的基础之上。《善良的猎人》把古代冷兵器转化为柔弱且容易被无视的现代废弃材料,看似具有后现代诗性,但这些新的"冷兵器"或许释放的杀伤力并不亚于猎人手中的弓箭。《动物园南门》源自艺术家对于"动物园南门站"的想象,是对于某种异化的现代社会景观的观照。《大景观》是艺术家以现成物或者生活中的废弃物为原料,通过重新制作加工成为艺术作品,从中能看到贫穷艺术的影子,但是艺术家对于材料进行了更多加工、描绘及制作,从中能看到艺术家对于物与时间的体悟。《搬山填海》源于艺术家童年的记忆,也是时代历史的遗痕,当然,也可以说是对依然在延续着的现代史观照。作品中魔幻的场景是艺术家脑海深处的记忆,虽然魔幻,但无疑又是十分现实的,而艺术家的表达则在一定程度上带着诗性色彩,就像《山海经》中所记载的瑰异怪谲的故事,是魔幻的,又是现实的,是想象的,又是从真实出发的,是遥远的,又是近在咫尺的。

科林伍德说,想象即表现。肖映河的作品充满想象的表现,而彭丕的作品则是直面内心,让内心的情绪淋漓尽致地宣泄在画面中,这使得观者在面对二人的绘画时均充满想象。但二者引发的想象有所区别,肖映河的想象更多来自空间,彭丕则从情感上给予想象空间。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探讨自身或者现代人空间存在与情感上的状态,观照的是个体或者群体性的人的存在,背后隐藏的其实是真实的现代史,即使只是微观意义上的现代史!


彭丕作品

当你停下来看世界 122x122cm 2010

失落的不只是你 原版木刻 122x122cm 2011

我的花园 NO.90 布面油画 200x180cm 2019


肖映河作品

作品《搬山填海》木刻装置(纸本木刻、墨水、亚克力),尺寸120X50cm,创作年代2015

作品《动物园南门》局部1,综合材料,尺寸可变,2015年

《仙人指路》(木刻综合材料)尺寸可变2015年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