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间,王驰涛先生忍着极大的病痛行走在一带一路上,他的力量源于他对一带一路的坚信,对中国笔墨的信仰。
先生说:“笔墨始于中国文化本元。笔墨的本体特征是它的写意精神。《诗经》注:写,输也;《说文》》言:意,思也。”
先生正是以此文化自信,走进当今多边世界的风风雨雨,写意一带一路,吟唱人间正道。中国画实践证明,笔墨是一个发展的流变状态。故此,先生的画即根基写意传统,又不自我复制,并在“意”的涌动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的笔墨特征,这就是他画中的眉子纹、弥沙痕、分墨(色)法。
先生少年学画,但他的专业职称是国家一级导演。他编导的《铁人》等影视作品荣获“飞天奖”、“五个一程奖”,"世纪艺术金奖”等二十余项大奖。可他却在五十二岁时放弃专业,重拾笔墨。悠悠二十年过去,今天先生的百幅画作在此展出,不能不说是画界的一件大事,因为这是一个画家独立完成的一个时代的绘画主题,因为这些画对这个主题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表达。
“一带一路·王驰涛笔墨山水行”在吉林省美术馆举办。原吉林省委副书记、省人大主任张岳琦为开幕式剪彩,中央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闫世英、原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蒋力华、原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美协主席易洪斌、原吉林省文化厅厅长林君、长影集团党委副书记张光临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冯宇平主持。参加开幕式的还有北京、上海、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市各界朋友600余人。
王驰涛简介
王驰涛(1949年- )
少年学画,1968年参军入伍。1969年珍宝岛战斗打响后,调往乌苏里江前线,守卫七里沁岛。1972年,调入吉林省文艺创作评论室理论组(吉林省文联)。1975年,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长影集团),被评为国家一级导演,组建了长影电视片厂,任厂长。创建了长影电影频道,任总监。1999年,辞去长影一切职务,专研中国笔墨艺术。
“一带一路·王驰涛笔墨山水行”展出第二站,参与由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党工委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摄影展”。
此后画展将在位于辽宁省的兴城海洋艺术馆、位于河北省的承德美术馆等地陆续展出。
《一带一路·王驰涛笔墨山水行》部分作品欣赏
第一墨篇
时代的写意
中华文化意境
是追求
自然之道与人类之爱
中华文明史证明
炎黄子孙没有对外侵略的基因
有的是兄弟般的你来我往
由此才走出一条两千年的丝绸之路
今天正是这条路
闪烁着新时代的光芒
我的笔墨
在这片光芒中行走
涌动的太平洋
道德的警告·老子与海德格尔对语
先生说,画中海德格尔的形象取自席勒画作里的隐士模样。海德格尔多次论及“道”的概念,虽与老子所言不尽相同,但“道德经”一书他是熟读了。多元文化的对流如此天经地义。——刘红强(吉林省政协画院副院长)
第二墨篇
蚕思 丝丝不断
我从雨丝的江南
走向那黄沙的浪
走向那连天的岭
走向那莽莽昆仑
谁说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路上
一群又一群的朋友
摆好桌子
一个人一壶酒
中亚 中东
阿拉伯海 地中海
都在等待
那是蚕的思念
丝丝不断
蚕思图
昆仑山的抽象
第三墨篇
水之道 德之端
霍金说
宇宙只是一种存在
意义是人类赋予的
智慧生命作为一种
存在的意义
同样需要人类赋予
否则,一切均无意义
中华文化以水喻意
所谓上善若水
中华艺术以意写境
故有
《诗经》注:写,输也
《说文》云:意,思也
画以载道 笔墨写意
中国画之本体
生命的源头符号
1894年的石舫
第四墨篇
朋友家的院门
八百年前
我好像来过这里
买卖过后
我还曾进过一个院门
戴着面纱的女孩儿
提着银质的壶给我倒了一碗
清凉的水
这一世 我还能找到那个院落么
至少也要找到那口井
再喝一口那水
这水中
没有泪的苦涩
有的是脚步的平和
看 他们来了
多好
朱砂镇风图
回声
第五墨篇
地中海的岸
每次走在地中海岸边
我都思考 我的画里
有没有我“在场”
因为
艺术从来是时代的艺术
脱离时代 艺术便迷失本性
当代艺术 基本呈现两象
一是通过形式的创造来展现
一是通过精神的写意来表现
我似乎属于后者
至少 在地中海岸边的画
我是这样
在这里 我的神思
常常穿越千年
在这里 我的眼前
忽现血色晨曦
有时
我的心很痛
地中海的岸
吉祥鸟
第六墨篇
我的墨 和着圣洁的水
这里有高高的平原
平原上 有着高高的山
山上流下水
水化成江河
江河奔流
又有了湄公河
还有恒河
最后 它化为南海
化为印度洋
我有意把我的笔
伸进那滔滔的水
希望那瞬间化为无的墨
顺着水走下去
放逐银河的鱼
苏门答腊2005年中国墨祭
第七墨篇
一条铁路一座大山
这里紧邻四国
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
这里有一条长长的铁路
直达德国汉堡
铁路边有一座大山
莽莽苍苍
北到黑龙江
南入渤海
我的家就在这座山下
清晨 我的笔墨溶着湿湿的露水
夜晚 我的笔墨蘸着暖暖的火光
我探寻长白山的意境
这座大山 美在其荒
荒 不是荒芜
而是大朴 是亘古
是神迹 是归藏
莫斯科花园
长白女神西步奔思冬哥图
鸿蒙系列
鸿蒙系列1号
鸿蒙系列2号
鸿蒙系列3号
鸿蒙系列,是老师的近作。我曾问老师为什么取名“鸿蒙”二字。他说:“站在大的时空中观天之大道,如果把地球历史假设为二十四小时,那么人类历史才是最后1秒钟;把人类历史假设为二十四小时,那么人类的有文字史才是最后4秒钟。我们从原始部落走向诸侯分封,再走向封建帝国直至半殖民地才只是数千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人类艰难地寻找理想的生活方式。面对眼前天下风云,我仿佛有了鸿蒙初开,乾坤始奠的感觉。我认识到资本统治人类并不是好的生存方式,而“丛林原则”不是人道。是“美国第一”、“美国优先”,还是“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我赞同后者。这就是我的鸿蒙之意”。——姚俊明(青年摄影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