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左起:谢素贞、毛同强、孟柏伸、夏炎
2017年3月18日下午,银川当代美术馆新展拉开序幕,“雨滴的阅读——西部艺术家文献展”和“中国制造”两场展览同时开启,艺术性呈现西部的奇妙所在。
开幕式出席的嘉宾有:银川滨河新区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代表;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银川当代美术馆馆长刘文锦;宁夏华夏河图文化旅游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兰海波,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谢素贞等。
在新闻发布会上,展览总策划、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谢素贞提出了建立“西部艺术文献库”的构想。
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谢素贞开幕致辞
参展艺术家代表何森开幕致辞
“雨滴的阅读——西部艺术家文献展”
“雨滴的阅读——西部艺术家文献展”是银川当代美术馆建构“西部艺术文献库”的起步,关于这个构想,谢素贞表示:银川当代美术馆从开馆到现在,每一个展览一定有西部艺术家,还有伊斯兰艺术家。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资料的存储,在互联网盛行的当今时代,资料的存储是件不易的事情。以展览的呈现方式和放在仓库里和资料夹的阅读是不一样的,希望能有更多的观众而不是专家来翻阅。希望“西部艺术文献库”用不同的展览方式,来累积西部艺术家的资料,包括画册、视频、草稿的电子版等。将来可以成为一个可以咨询、做研究的点。这是我们希望做到的。
同时,谢素贞认为建立“西部艺术文献库”选择西部艺术家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在创作上坚持了很久的西部艺术家;二是刚冒出头包括刚离开学校的值得关注的西部艺术家。但“对于艺术坚定的心态”是最终的标准。
展览现场
无论是“西部艺术文献库”的建立还是“中国制造”等银川当代美术馆的品牌展览,谢素贞认为最重要的在于“坚持”,让西部艺术“持续发声”。
本次“雨滴的阅读——西部艺术家文献展”参展艺术家有:陈可、郭伟、何森、黄淋、贾鹃丽、李剑锋、李秋实、刘仁仙、刘影、庞茂琨、邱炯炯、任小林、苏斌、王荣植、韦嘉、谢帆、荀贵品、夏炎、张爱、张钊瀛。主要由贵州和四川等西南部当代艺术家和其作品组成。
西北这片土地,最是教会人耐得住寂寥,而西部的艺术家们在这片土地上不被市场所影响,还愿意静下心来画画,这份坚守实属难得。贾鹃丽的画是一次西方绘画与东方敏感的美好相逢;郭伟认为它(画)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它是纯洁, 也是堕落的,是对生命的爱也是对死亡的爱;庞茂琨用画笔遮住现实世界过度刺眼而喧嚣的光线,去探查人性的隐蔽思绪;任小林认为慵懒是一种自足的温暖和闲适的美感,人们企图躲避嘈杂的世界,营造自我的内心花园;何森让人唤起不道德的偷窥心理,感受到新的失去:天真、充满理想、美好与恒定;李秋实那些转型譬喻、天马行空的突兀又和谐的画面中,一路有传承的古风相随,用东方说东方给世人看;黄淋说,只要“消费之流”存在,他就继续“咀嚼”他们的残渣;韦嘉的画一方面是对伤害与无助的夸张性表现,一方面则是希望超越现实的心理需求; 夏炎说有那么一段时间,总是按捺不住自己,把现实的一切都剥离的只剩下绿色;李剑锋说肉身经验是体弱多病的,她像火星来的病毒入侵了你的灵感,然而梦把掉入泥潭幻觉拉回了海岸边,我想用染上埃博拉的灵感来证实凡俗的梦;邱炯炯用一种诙谐的语气挑衅着平庸,并坚持着对“复杂”和“微妙”这种古典气质的偏爱;陈可认为人若未识黑暗就难称智者,密林的意象代表画家的困境,同时坚定的自我选择;刘影既观照现实,又游离于现实之外,呈现出一种经由视觉媒介二次呈现的视觉经验;苏斌用作品来安顿与人肉体如影随行的另一个自己,这个“自己”肉眼无法见,心灵却能感应他的存在;而谢帆觉得她画的不是风景,而是“背景”,永恒的背景;王荣植用画表达观点,野蛮其实从未因文明的增长而消减,相反恰如镜像那般同生共死;荀贵品画中时显时隐的鸟代表着灵性,植物诉说着生长力;细锁、繁杂的肯定线条揭示着自然间的联结;刘仁仙认为绘画就是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别人忽略的,但是他看到了,尘埃也美;张钊瀛无意识地用“现场恢复”式的“陷阱”回溯,挖掘观者内心最不同的原始意向;张爱缅怀于被时间、记忆边缘化的场景和物象,质疑当下都会人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用各自不同的绘画风格,在西北这片土地上守护初心,坚持创作。
随着展览开幕,美术馆每周末都特别安排了丰富多样的公教活动,每一个人可以通过潜心诚心的手做艺术将自己的人生编织完美。你可以在刻、切、铲、凿、划中感受如同山石、枯木一般的拙朴自然,体验“木刻版画”,手心合一,刻出你的独一无二你的美;也可以坐在织布机上,心无旁骛地踩着踏板,手中的梭子穿过麻线,将繁华浮躁摈弃外,保持内心的澄净自在;还有别样的陶艺空间、画笔寻“主”记、酒香最摇滚等常设活动,我们希望在慢时光中,你能静下心来潜心创作,不因市场喧嚣而骚动懈怠,也不因西北荒凉而耐不住寂寞。
“中国制造”之孟柏伸和毛同强
“中国制造”是资本主义发达后国际化市场上使用度最高的标签之一,虽然广植人心,却不被认同。“中国制造”系列展览于2016年创立,银川当代美术馆旨在邀请国内外艺术家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中国材料制作艺术品,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的影响力和深远意义,改变人们普遍观念里对“中国制造”的固定认知。
大型装置作品《悬置》局部
大型装置作品《悬置》
此次展览,邀请了两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孟柏伸和毛同强。“中国制造003/004”是两件大型装置作品,两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孟柏伸和毛同强分别利用树和土地,通过艺术的处理手法,将“荒芜复化为神奇”,展现中国制造的独具匠心。
艺术家孟柏伸在银川当代美术展出的空中装置作品,以拆迁时被砍伐的树为主体材料,把两棵桐树分段切割,将其横截面进行抛光打磨,用铅笔涂黑,然后用钢丝将树木切片按原本顺序逐个拉开,固定距离进行悬挂,这样树木的尺寸会得到延展,扩散后将是原本的一倍或数倍,最后用个人语汇“铅笔涂抹”进行介入,细腻地创作出新的视觉效果及呈现方式。既打破了事物原本的结构,又保持着事物原本的细节,一支铅笔,一颗枯树,取之于材用之于材,这些熟悉又常见的材质,蕴藏了新的可能性。
因城市化演进而注定命运的两棵树木被标本化地肢解成眼下的样子,铅色改变了他们原本的视觉形态,涂抹只能遮掩物质或生命的皮层,解离是对整个系统进行理性剖析和重新认知的态度,而悬置的形制亦是现实无法逾越的惑。除了对于社会现场的关注,毛同强同时将“宿命的不可预知性”通过作品《悬置》呈现出来。
毛同强布展图
装置作品《盐碱地》局部
装置作品《盐碱地》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盐碱地吧”毛同强解读自己的作品时这样说。《盐碱地》是艺术家在宁夏盐池选取与银川当代美术馆一号展厅相同尺寸的盐碱地,在展厅内呈现,利用镜面反射引人审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系。美术馆内呈现的盐碱地(物的原发性)和盐池当地的经纬度,叙述的是空间里的物质有其原本具体的位置,即使强制的空间关系里的物理转移,也不可能完全恢复原来空间的品质和它自身所经历过的轮回。经纬度告诉我们每件物和每个人都可以在物理的层面精准定位,但是精神和思想却是弥漫发散的,自由就是内心唯一可选择的经纬度。毛同强认为装置作品是一个现场的东西,可能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艺术家们需要的也是根据现场来解决问题。而物——盐碱地,它所体现的自然和尚未改变的蛮荒,暗示和证明着我们内心深处囚徒般的荒凉。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