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例行状态”展览里都是逃不过的现实

经典艺术2017-03-22 13:51:04

1490153615672.jpg

《一个没有见过大海的诗人 写了一篇关于大海的小说》

1490153615400.jpg

1990年生于河北的马海蛟偶然收集到一封家书,是一个叫做“李成”的人写给爷爷的信。

1490153615895.jpg

1987年生于安徽的李竞雄展示的《无题(绘画)》

1490153615732.jpg

《不杀之恩》(图为视频截图)

这是一场你逃不过现实的展览。

23个大小不一、不同形状的盒子装着的远远超过23种现实,收录着23位/组国内外艺术家的“艺术考察”。

每四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以下简称UCCA)都会推出一次大型群展。2009年的“中坚:新世纪中国艺术的八个关键形象”集合了8位/组四十岁以下的中国艺术家;2013年的“ON│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选择了出生于1976年至1989年之间的50位/组艺术家。

今年,“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2017”首次有国外艺术家参展,也没有刻意强调“年轻艺术家”。用UCCA馆长田霏宇的话说:“这一次是非常故意地,没有去说所谓的‘中国年轻艺术家’的群展”。他相信,每个看过展览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在各种层面上,已经很难从一个艺术作品判断出创造者的国籍、祖籍。”

之所以聚焦现实,田霏宇说:“在面临民粹主义的浪潮,地缘政治上正在发生的多种变化,我总是觉得可以回到艺术,从艺术上去找到理解和治疗这个世界的方式。”

展览于3月1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将展至7月9日。

难民危机

在没有灯光的长方形白盒子里,屋顶上吊着好几个大扬声器。每走到一个扬声器下,就会传来海浪声、飞鸟声等。

这件声音装置作品有一个浪漫的名字——《一个没有见过大海的诗人 写了一篇关于大海的小说》,背后却是一个残酷的故事。

2015年,欧洲难民危机成为全球瞩目的事件。出生于广西的艺术家梁半邀请居住在欧洲的朋友在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及巴尔干半岛等地的海滩录制了海浪的声音。这些海滩都是欧洲难民危机事件中人们登陆的海滩:希腊科斯岛海滩、意大利撒丁岛海滩等。

从这些扬声器底下走过,传来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你无法分辨哪个声音来自哪片海滩,却能听到历史与现状的碰撞声。

家庭分裂

1990年生于河北的马海蛟偶然收集到一封家书,是一个叫做“李成”的人写给爷爷的信。信件讲述了爷爷看不起自己有残疾的爸爸妈妈,指出爷爷搞家庭分裂主义,希望爷爷团结家庭成员。

从这封信出发,马海蛟做成了三频影像作品《家庭分裂主义》,用“伪纪录”的方式塑造了3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在军营里训练的青年士兵、患有眼疾的中年生意人以及信仰基督教的老年知识分子,对应着三代人。现场还展示了这封信以及信封。

策展人之一的王文菲介绍说,第三个视频原本是要拍摄马海蛟认识的一位信仰基督教的老人,但是那位老人去世了,所以就在老人相关的居所用摆拍和场景重现的手法拍摄了一些素材。

“白银”杀人案

1987年生于安徽的李竞雄展示的《无题(绘画)》是长十余米、高约2.2米的绘画装置,架设在旧钢架以及用水冲洗出纹路的软垫上。作品表面描述的是场刚结束的火灾。实际上,他的创作灵感源自甘肃省“白银”连环杀人案。策展人之一的杨紫说:“作品看起来有一点像果冻的感觉,其实艺术家是在讨论大众媒体普遍渲染和传播这种残酷事件,以及观众对这类事件有所需求的心理机制。”

不杀之恩

展览给艺术家陈陈陈的空间非常“奢侈”,帘幕挡住了他的装置作品,外面排着队,每次只能进去四位观众。

《不杀之恩》是这件作品的名字,艺术家说灵感来自电影中经典“求生”的镜头。几乎只要是有悬崖的场景,就定会出现这样的镜头:站在悬崖上的人对于将要掉下去的人,是救他一命,还是一脚踢下去。人与人的临界状态,是他想要表达的。所以,艺术家在这个空间里试图“复原”一个“高塔”,观众可以爬上“高塔”。低头一看,四周都是悬挂在“高塔”边缘似乎要掉下去的人,好像你随时踢一脚,他们就会掉下去似的。抬头一看,是城市的鸟瞰全景。

你看到那些命悬一线的人们,是陈陈陈实地拍摄的,他把从事高空作业的工人悬挂在高约34米的高塔上,用飞行器进行拍摄。在进入展示空间之前,墙上有两个视频,播放着拍摄过程中的纪录片。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